
三色堇(love-in-idleness) 
《三色堇》 沃尔特·克莱恩绘 《仲夏夜之梦》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种奇妙的花汁展开的。在这部剧的第二幕第二场,精灵迫克(Puck)奉仙王(Oberon)之命寻找魔药,这魔药便是三色堇花汁,被此药滴过眼皮的人,便会无可救药地爱上睁眼后见到的第一个人。 三色堇在原文里有一个更诱人的名字,叫作“枉然之爱”(Love-in-Idleness)。从字面看,你可以想象到一个单相思的人,整日茶饭不思,痴心地想着一个人。这就是传说中三色堇花汁所具有的魅力功效——催情。 ✎剧中台词 奥布朗:我所看见的(丘比特)那支箭 却落下在西方一朵小小的花上, 本来是乳白色的,现在已因 爱情的创伤而被染成紫色, 少女们把它称作“爱懒花”。 去给我把那花采来。我曾经给你看过它的样子。 (朱生豪先生译文,下同) OBERON:Yet
mark'd I where the bolt of Cupid fell. It fell upon a little western flower, Before milk-white, now purple with love's
wound, And maidens call
it Love-in-idleness. Fetch me that flow'r, the herb I showed thee
once. (Act II, Scene II) 花事拾遗 ↓ 
三色堇(学名Viola
tricolor,英文名pansy),英文名又叫love-in-idleness,heart's
ease。这种花通常生长在农田和花园;其花朵大小不一,多呈浅黄色,夹杂紫色和白色,故称三色堇。因其颜色搭配看起来像猫脸,所以也有cat's
face的别称。在中国也称它“花脸花”。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第四幕第四场,美丽的奥菲利亚说,“这种草儿叫三色堇,代表长相思。”(... and
there is pansies, that's for thoughts.) 英国戏剧家乔治·查普曼(George
Chapman,约1559~1634)在1605年《全是傻瓜》( Comedy of All
Fools)一剧中也提到了三色堇,“啊,三色堇,那是为恋爱中的人儿准备的。” ▼ 
莲香报春花(cowslip) 
《报春花》 沃尔特·克莱恩绘 在
《仲夏夜之梦》第二幕第一场,小仙女(Fairy)在谈及仙后(Titania)时提到了cowslip,朱生豪先生译作“莲馨花”,而梁实秋先生译作“樱草”。 ✎剧中台词 小仙女:我给仙后奔走服务, 草环上缀满轻轻露。 亭亭的莲馨花是她的近侍, 黄金的衣上饰着点点斑痣; 那些是仙人们投赠的红玉, 中藏着一缕缕的芳香馥郁; 我要在这里访寻几滴露水, 给每朵花挂上珍珠的耳坠。 FAIRY:And I serve the Fairy
Queen, To dew her orbs upon the green. Thecowslipstall
her pensioners be; In their gold coats spots you see; Those be rubies, fairy favours, In those freckles live their savours. I must go seek some dewdrops here, And hang a pearl in
every cowslip's
ear. (Act II, Scene I) 花事拾遗 ↓ 
黄花九轮草/莲香报春花(学名Primula veris,英文名
cowslip),是种英国人熟知和喜爱的观赏植物,多生长在牧场和草坪,5月份到达花期。黄花九轮草是仙女们最喜爱的花。 英国诗人迈克尔·德雷顿( Michael
Drayton,1563-1631)曾作诗《仙女的国度》(the Court of
fairies),描写仙女们对5月清晨的印象。他说,“在仙后那儿,最好的恭维就是一朵美丽的黄花九轮草。” ▼ 亚洲百里香(wild thyme) 牛唇报春(oxlip) 香堇菜(violet) 香忍冬(woodbine) 麝香蔷薇(musk rose) 香叶蔷薇(eglantine) 
《仲夏夜之梦》的森林据说在希腊的雅典城外,但事实上,它就在英国。剧中,莎士比亚用精彩绝伦的诗行,在第二幕第一场,借助仙王(Oberon)之口,描摹了旖旎而清丽的英格兰风光。 注意前方高能了!6种植物的名字被仙王一口气说了出来,到底是仙王,一般人哪能看到一种花就叫上名儿来(特别说明,上面那幅花花的合集不是沃尔特·克莱恩画的)。 ✎剧中台词 奥布朗:我知道一处茴香盛开的水滩, 长满着樱草和盈盈的紫罗兰, 馥郁的金银花,芗泽的野蔷薇, 漫天张起了一幅芬芳的锦幔。 OBERON:I know a bank
where the wild
thymeblows, Where oxlipsand
the nodding
violetgrows, Quite over-canopied with
luscious woodbine, With
sweet musk-roses,
and with eglantine. (Act II, Scene I) ➀亚洲百里香(wild
thyme) 
《百里香》 沃尔特·克莱恩绘 朱生豪先生把原文中的wild thyme译作“茴香”,茴香的英文表达其实是fennel。而thyme更准确的含义是“百里香”。 第40届奥斯卡提名影片《毕业生》(The
Graduate)里有一首非常好听的插曲,叫“Scarborough Fair”,莎拉·布莱曼(Sarah
Brightman)的精彩演绎深入人心。这首插曲里有一句歌词是“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香芹,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是不是一下又记住了4种香草的英语表达?至少要记住thyme是百里香哈。 花事拾遗 ↓ 
亚洲百里香(学名Thymus serpyllum,英文名wild
thyme),生长在干燥的荒野和牧地上,叶子较小,开淡紫色的花朵。 这种植物散发浓郁的香气,在英国的许多郡县,人们都把它叫作“牧羊人的百里香”。 ➁牛唇报春(oxlip) 
《紫罗兰和报春花》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牛唇报春(学名 Primulelatior,英文名
oxlip),生长在树林牧野之间,四五月份进入花期。 牛唇报春(oxlip)跟黄花九轮草(cowslip)一样色彩艳丽,只是花更大些。大家在记忆这两个单词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前者是ox开头,后者是cows,都接lip即可。 莎士比亚在《冬天的故事》里称它们是“无拘无束的牛唇报春”,特别描写了它们繁茂的样子。 ➂香堇菜(violet) 
《紫罗兰》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香堇菜(学名Violaodorata,英文名
violet),常见的野生蓝色堇菜有香堇菜和犬堇菜两种。香堇菜以其香气而得名,花通常呈深蓝色,在早春盛开。犬堇菜花色稍浅些,数量较多,无香气,大多在4月盛开。莎士比亚笔下的堇菜便是二者其中之一,或二者皆在内。 莎士比亚用“颔首”(nodding)这个词来表现香堇菜花球向下弯曲、低垂的特点。 ➃香忍冬(woodbine) 
《香忍冬》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香忍冬(学名 Lonicera
periclymenum,英文名woodbine, honeysuckle),长在树林、灌丛间,花期自6月持续到9月。香忍冬是一种缠绕茎灌木,开浅黄或红色、白色花朵,散发浓郁的香气。 香忍冬总是缠附在周围树木或灌木枝上,是莎士比亚笔下名副其实的“绕木”。在莎士比亚时代,“香忍冬”被视作“忠诚”的象征——因为香忍冬紧紧缠附在其他植物的枝千上,甚至留下深深的凹痕。 忍冬,即大家熟知的“金银花”,忍冬科,缠绕藤木,其花蕾修长,顶端微微向周围散开,似羞涩的纤纤少女;花色奇特,初开时洁白似银,两三天后就变成金黄,“金银花”由此得名。又因为秋末,老叶枯落,但叶间已经萌生新绿,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➄麝香蔷薇(musk
rose) 
《麝香蔷薇》 沃尔特·克莱恩绘 麝香蔷薇还出现在《仲夏夜之梦》第四幕第一场,仙后(Titania)在装扮波顿(Bottom)时用到了这种花,朱生豪先生把“麝香蔷薇”译作“麝香玫瑰”。 ✎剧中台词 泰坦妮娅:来,坐在这花床上。 我要爱抚你的可爱的脸颊;我要把麝香玫瑰 插在你柔软光滑的头颅上; 我要吻你的美丽的大耳朵,我的温柔的宝贝! TITANIA:Come, sit thee down upon
this flow'ry bed, WhileI thy amiable cheeks do coy, Andstick musk-rosesin
thy sleek smooth head, Andkiss thy fair large ears, my gentle
joy. (Act IV, Scene I) 花事拾遗 ↓ 
麝香蔷薇(学名Rosa moschata,英文名musk rose)
,通常长得较高,会伸展着绿色枝丫四处攀缘,它们往往比花园里所有的藤架爬得都高。 麝香蔷薇的花朵开在植株顶端许多花朵同时盛开且紧凑在一起,形成伞状或者一簇簇的花束。它的每朵花都立在一株长长的绿茎上,由五枚花瓣组成,呈淡淡的白色,或奶白色,散发如麝香一般芳香的香气。 ➅香叶蔷薇(eglantine) 
《香叶蔷薇》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香叶蔷薇(学名Rosa rubiginosa,英文名eglantine, sweet
brilar),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灌木,人们因其叶子散发芬芳而乐于种植它。香叶蔷薇在六七月份开花。 帕金森在他的《花园》里写道:“香叶蔷薇,是一种家喻户晓的植物;因为它的枝叶芳香扑鼻,很多人在花园里种植它,许多树林灌丛也能见到茁壮生长的野生种类。香叶蔷薇抽出细长的绿色枝条,上面布满了坚硬无比的尖刺,其他种类的蔷薇,无论是裁培的还是野生的,都不如香叶蔷薇的尖刺坚硬。香叶蔷薇的叶子细小,嫩绿,香气馥郁,赛过其他任何种类的蔷薇。” ▼ 
洋常春藤(ivy) 香忍冬(woodbine) 香忍冬(honeysuckle) 榆树(elm) 
在《仲夏夜之梦》第四幕第一场,波顿说:咱想要睡他妈一个觉。被魔药迷失心智的仙后(Titania)回答,也说了一句高能的话,里面又出现了4种植物,woodbine大家已经见过了,还有honeysuckle,ivy和elm。 ✎剧中台词 泰坦尼亚:睡吧,我要把你抱在我怀里, 神仙们,往各处散去吧。 菟丝也正是这样温柔地缠附着芬芳的金银花; 女萝也正是这样缱绻着榆树的皱折的臂枝。 啊,我是多么爱你!我是多么热恋着你! TITANIA. Sleepthou, and I will wind thee in my
arms. Fairies, be gone,and be all ways away. So doth
the woodbinethe
sweet honeysuckle Gently entwist; the
female ivyso Enrings the barkyfingers
of the elm. O, how I love thee! how I dote on thee! ➀洋常春藤(ivy) 
《洋常春藤》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洋常春藤(ivy),英文俗名又叫common
ivy,是一种常绿攀缘植物,枝条常常攀爬在周围的树木上,导致这些树木被它的枝叶遮蔽而遭到损害。这种洋常春藤在10月和11月开花,是英国唯一一种常春藤。 在《错误的喜剧》第二幕第二场,阿德里安娜把洋常春藤称作“偷取阳光雨露的常春藤”。莎士比亚时代的农民普遍认为,洋常春藤通过摄取宿主的汁液和水分危害树木。 female
ivy,朱生豪先生译作“女萝”。普林尼在《博物志》一书中有关于雌雄洋常春藤之间的区别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famale
ivy并不是严格对应“女萝”,女萝属于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常附生悬垂于云杉、冷杉枝上,垂下来的丝壮地衣钵,最长可达1米以上。 朱生豪先生为什么这么译呢?上文又提到了菟丝。中国古人以菟丝、女萝喻新婚夫妇感情的柔韧和坚固。李白在《古意》里写道,“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大概就是因为李白的诗才这么意译的吧,个人猜测。 ➁香忍冬(honeysuckle) 
《香忍冬》 沃尔特·克莱恩绘 花事拾遗 ↓ 
《仲夏夜之梦》中woodbine和honeysuckle这两个词都有出现,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woodbine(字面含义“绕木”)这一名称蕴含了香忍冬作为缠绕茎植物的本质,而honeysuckle(字面含义“吮吸蜂蜜”)这个名字则包含其花朵的特性,即汁液甘甜。 朱生豪先生在这里将woodbine译作“菟丝”。菟丝子,旋花科,缠绕寄生于多种植物身上,是豆科、菊科、藜科植物的噩梦。菟丝是死缠烂打而不去的情种,具有吞噬自然里与之相关的一切的自杀式特性。吸附和寄生,是菟丝子在自然界展示给人类的关于生存的艺术。 今天的《仲夏夜之梦》里的草木诗经就到这里, 总结时间到↓ 原文词汇: 01. 三色堇 (pansy,love-in-idleness) 02. 黄花九轮草/莲香报春花 (cowslip) 03. 亚洲百里香 (wild thyme) 04. 牛唇报春 (oxlip) 05. 香堇菜/紫罗兰 (violet) 06. 香忍冬/金银花(woodbine,honeysuckle) 07. 麝香蔷薇 (musk rose) 08. 香叶蔷薇 (eglantine) 09. 洋常春藤 (ivy) 10. 榆树 (elm) 扩充词汇: 11. 茴香 (fennel) 12. 香芹 (parsley) 13. 鼠尾草 (sage) 14. 迷迭香 (rosemary) 你都记住了吗? 
fennel 
rosemary 
parsley 《小茴香》《迷迭香》《香芹》 沃尔特·克莱恩绘 文末彩蛋 “童谣院士”小传 
沃尔特·克莱恩 (Walter Crane,1845~1915) 1845年,沃尔特·克莱恩出生于英国的利物浦。父亲托马斯·克莱恩( Thomas
Crane,1808–1859)是著名的肖像画家,哥哥是插画家,姐姐是作家。沃尔特从小痴爱画画,在他晚年的自传中,他形容自己“笔不离手,看到什么都想画一画”。 
Thomas Crane给儿子画的肖像画 (插画师儿子大多都有一个画家爸爸) 儿时的沃尔特还是个涂色控,最喜欢《伦敦新闻画报》的插画师约翰·吉尔伯特(John
Gilbert)的作品,并经常把他的黑白插画涂成彩色。(就是现在你们玩的《秘密花园》,200多年前沃尔特就开始玩了!)约翰·吉尔伯特是声名显赫的英国插画师,他为莎士比亚剧本绘制了800多幅插图,后被女王授予爵士。
现在很多绘本版的《仲夏夜之梦》,里面的插画都出自他的手笔。 
约翰·吉尔伯特给《仲夏夜之梦》绘制的插画 (有木有觉得很眼熟?) 沃尔特的童年时代,19世纪的英国艺术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型,拉斐尔前派(The
Pre-Raphaelites)刚刚诞生。《现代画家》作者、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是拉斐尔前派的坚定拥护者,而沃尔特从小就是罗斯金的粉丝,从小就读罗斯金的艺术评论集《现代画家》(Modern
Painter),拉斐尔前派创立者米莱斯的作品也令沃尔特着迷。 *关于拉斐尔前派:在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的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 ,1827~1910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
)等人结成了“拉斐尔前派兄弟团”。1851年,约翰·罗斯金对拉斐尔前派大家赞赏,第二年,米莱斯所画的《奥菲利亚》大获成功。 1859年后的3年,沃尔特又师从当时著名的木刻师、诗人威廉·詹姆斯·林顿(William James
Linton),在他的店铺里当学徒。通过威廉·詹姆斯·林顿的引荐,沃尔特成为了约翰·罗斯金的得意弟子。随后又结识了不少工艺美术运动大师,比如《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插画者约翰·坦尼尔(John
Tenniel, 1820~1914),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 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 ),英国浪漫主义画家、诗人、雕刻家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 1862年,17岁的沃尔特决定自立门户,成为独立画师。但是,画油画不能给他带来很多收入,于是他不得不尝试别的画作,结果,他的插画很受欢迎。 1863年,沃尔特认识了水彩画家和出版商爱德蒙.埃文斯(Edmund Evans,1826
~1905),从18岁开始,他就与艾德蒙·埃文斯合作为童书绘制插画。当时,童谣和童话一直被印刷在廉价、粗糙的小册子上,因为出版商常常以机器化大生产为理由忽视童书的设计和装帧。埃文斯对此特别看不惯,他认为如果销量足够大的话,即使不提价,童书的质量也完全可以提高。埃文斯建议采用黄色纸而不是当时流行的白色纸印刷封面,这样也可以节约成本,但是印刷的质量不降低。他推出的“六便士童书”系列一举成功。 从1867年开始,沃尔特为37本童书画了插画。沃尔特·克莱恩的插画作品描绘的多是他想象中的世界,这个世界优美、传奇、精致且充满魔力,更像是叶芝和丁尼生的诗歌,以及寓言故事中的道德有序而崇高的世界。艺术界的一些评论家将沃尔特·克莱恩誉为
“童谣院士”。 沃尔特被公认为是他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童书插画家,与凯特·格林纳威(KateGreenaway,1846~1901)、伦道夫·凯迪克(Randolph
Caldecott,1846~1886)被并称为英国图画书“三剑客”。 参考书目: [1] 《莎士比亚的花园》 [英] 西德尼·比斯利 / 张娟 / 商务印书馆 /
2017 [2]《英国插画师》 崔莹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6 [3] 《一个人的草木诗经》子梵梅 / 南海出版公司 / 2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