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月饼引发的反思

 孟永辉频道 2020-08-04

BAT的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演变成为一个大新闻。正如这场月饼案一样,它注定会成为这个中秋节,中国互联网圈内的人们都会议论的话题。而有关这场事件引发的有关技术和伦理的讨论或许留给我们的思考空间更大,无论孰是孰非,我们都会从这个事件当中获得一些反思,并将其与当下的互联网生存业态联系起来,并寻找这个事件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

正如互联网经常被看作具有两面性一样,根植于其中的技术同样具有两面性。这里的两面性其实就是技术性和伦理性。技术和伦理始终都是互联网世界任何时候都无法回避的话题,阿里月饼案则是两者之间关系的最为突出的体现。讨论技术和伦理哪个对,哪个错似乎都不能概括这个事件本身。我们讨论这个事情旨在通过这个事情来探讨一下当下我国互联网的相关生存业态,并想要通过对于这个事件的反思和拷问,找到一些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思路。

作为一种发端于技术的事物,互联网始终都是以技术为引领,以产品为落脚点,并最终带给了人们生活的某些改变。这便是互联网的影响,而这个影响汇聚而成的便是被我们称作“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这种摧枯拉朽的改造特性在“互联网+”时代演绎得更加淋漓尽致,我们注意到互联网正在不断地通过改造传统的生产方式、沟通方式、支付方式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本质性的改变。截止目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互联网产生了深度联系,在这个联系中,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技术对于传统产业的手术刀般的改造,却忽略了技术之外能够带给我们更多想象的东西。

以往只能在线下完成了诸多流程和环节,通过互联网技术完全迁移到了线上。我们的一些生活方式同样被互联网技术改造,互联网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更加有效,更加技术化。正如互联网技术对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样,衍生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本身的生活伦理同样在接受着互联网技术的考验。

技术在改造人们的伦理方面遭遇到了考验。互联网技术对于外部事物的改造表现出了摧古拉朽式的快速和精准,而互联网技术真正改变的仅仅是事物本身的外部浅层东西,真正涉及到这个事物本身的一些事物,技术并未表现出相应的效率。技术在与伦理相互交战的时候表现出了一种漫无目的的笨拙和无效。

正如此次阿里月饼案一样,技术试图通过一些硬性的东西来改变我们对于某种东西的看法,伦理便是这种东西的具体体现。而当人们在技术与伦理之间选择的时候,技术服从于伦理往往是很多企业决策者通常都会选择的选项。

技术毕竟是一种硬性的东西,而伦理则是一种软性的东西。当技术与伦理产生碰撞的时候,硬性的技术通常会将作用力反弹,从而让它的作用力变得并不那么有力和精准。

伦理原生于技术,并规范着技术。作为一种相对较为虚化的东西,伦理是经过成千上万的技术演变之后产生的东西,这种东西经过淬炼和嬗变,具有更加强劲的力量。这种东西产生于技术,并会规范着技术的发展。

技术之所以被称为技术是因为有这些伦理的存在,技术之所以会发挥出技术的作用同样是因为有伦理的规范和助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对于行业改造的深入,让我们越来越看重技术的力量,越来越迷信技术的能量。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利用技术做出一些对人们有负面影响的事件。比如,谷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对于人们信息的泄露;电信公司对于人们信息泄露造成的诈骗案件的频发等。

这些问题之所以会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过于信任技术造成的技术的“负面作用”,而之所以产生这些“负面作用”主要是因为技术在缺少了伦理的规制之后并不能对人们产生有益的影响。换句话说,技术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有益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有伦理的存在和规范。

技术是把双刃剑,而伦理则让技术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我们都知道技术是把双刃剑,它在对某些东西带来有益影响的同时,同样将会对这个事物产生负面影响。而当前技术之所以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如此多的有益的影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伦理将它的负面影响减少到了最低。

阿里月饼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这个事件中,虽然阿里内部员工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了月饼,但同样剥夺了其他同事通过公平的竞争获得同样机会的权利。这种公平的机会就是我们所说的伦理。而当这种公平的伦理被打破后,又会有新的伦理对这种行为产生规制,伦理与伦理之间的相互规制最终让技术这把双刃剑变成了一把对人们完全有益的东西。

阿里月饼案被很多人看作是一个小事件,但是他们恰恰忽略了在这个小事件背后透露出的大问题。技术与伦理的关系问题只是所有问题的一个体现,这个事件本身透露出的是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断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标志。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同样会受到社会伦理的制约。很多人都会将互联网看做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一些传统环境下无法获得的信息。然而,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互联网并不是一块法外之地,即使在处于互联网规则制定的一方,我们同样会受到法律和伦理的制约。

在互联网的上半场,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的是互联网在改造传统行业上的作用,然而,在互联网的下半场,我们或许更多地关注的将会是伦理对于互联网力量的正面影响上发挥的力量。在互联网下半场,我们更多地要做的或许正是基于伦理的流程梳理、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在经历了技术带来的飞速发展的上半场之后,我们或许正在或将要经历一场由伦理带来的规范运动,在经过这样一场伦理与技术的大战之后,我们或许能够获得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更加清晰的脉络。

BAT之下,互联网公司软性实力的比拼已然开始。作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公司,它们的动作所代表的正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所有互联网公司都会发展的方向。阿里月饼案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多的关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超出了这个事件本身。我们透过阿里月饼案更多地看到的是互联网公司有关软性实力的比拼。

正如国家之间的比拼到最后是软实力的比拼一样,互联网公司的比拼到最后同样是软实力的比拼。作为国内领先的互联网公司,BAT对于这些行为的规范同样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特别是成熟的互联网公司都会遇到的问题。作为以BAT为龙头的中小互联网公司无疑将会将技术层面的比拼提升到软实力的比拼上,未来将会更多人加入到规范的行列。阿里月饼案或许只是一个开始,但绝对不会因为事件的结束而结束。

影响整个公司前行的或许正是技术领先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之所以会对互联网产生如此多的幻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互联网技术带给我们很多的改变,这些改变让我们享受便利的同时,同样开始对其迷信。而等到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会发现真正影响整个互联网公司的正是技术层面的负面影响。

作为衍生于技术的职业道德或许能够指导人们的行为,并能够规避技术的负面作用,产生有益于公司发展的正能量。我们讨论这个事件更多的正是在于软性实力方面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或许正是影响公司前行的主要力量。

有关阿里月饼案的思考正是在于互联网公司生存业态和思路的转变,过去我们或许更多地关注的是互联网公司到底能走多快,而在未来我们或许将会更多地关注互联网公司到底能走多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