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鹰击长空186 2020-08-04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倪瓒 容膝斋图

树是山水画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它好比人体的骨骼,支撑起全身肌肉结构,也是体现山水精神必不可少的元素。笔墨洒脱的树,能使整幅山水画增添强烈的艺术魅力。树的独特之处在于能烘托整幅山水画的气氛,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山水画如果没有树木,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缺乏生气。相反有时候即使整件作品只画树木而不画山石,也能构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纵观倪瓒的传世作品,树是其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其特殊的地位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专栏
追古摹今山水画创作课程1
作者:北京袁氏国艺文化艺术
¥38
104人已购
查看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倪瓒 《渔庄秋霁图轴》

第一,树在倪瓒山水作品中大多处于“近景”位置,是画面构图的中心。倪瓒的构图,大多采用立轴的形式,坡脚以淡墨渲染出水面,坡上一组杂树,树后一个茅亭。整件作品的近景和远景,或者靠得较拢,或者隔得很开,但树在画面中一直处于视觉中心的位置。倪瓒山水画的构图看似简单,实则别出心裁,准确地概括太湖一带的典型,形成了寂寞空旷的意境,体现了他孤高傲物的心志。

倪瓒的作品题材几乎都是水墨山水,从早期的设色作品到后期的一河两岸或枯木石类题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画中的构图是以树木为中心的。例如他在《六君子图》中,大量运用空白,把近坡和远岸彻底分开,树处于作品的近景位置,六株不同品种的树木显得更加“劲挺”,构成了画面的主体,隔着空旷的水面,和画面上方的远山形成呼应。这是倪瓒早期最典型的构图模式,到后期的《容膝斋图》,他更是把这种构图发挥到极致,该图画垒石疏林,平坡小亭,江山平远,寂然无人,给人以萧瑟疏落之感。

倪瓒画中的树,与坡岸、渺茫的太湖共同营造出“天荒地老式寂静”的氛围。除了整体构图萧疏洁净外,树的排列也十分讲究,基本上都是以几株枯树出现,同时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倪瓒作品中的树即使不是大面积出现于画面,但是仍然处在画面构图的最重要位置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倪瓒 秋亭嘉树图

第二,树在倪瓒作品中是一个永恒的象征主题。文人作画,必然将其情感注于其画中,并在画中构建出作为自身情感载体的存在。树是倪瓒山水画作品的中心内容,是灵魂所在,并且和他那独特的折带皴一道构成他高雅清逸的绘画面貌。

倪瓒的树,常常借景抒情,感叹山河,以景喻人,将自身的情感灌注于画中而吐露心怀。倪瓒绘画中的树是表现特定情绪的符号,三五株枯树,不只是一般的意像,更把倪瓒内心的感受和心境传达给读者,树在这里成为他抒发情感的载体。

倪瓒的树,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局部,反映的却是元代社会环境的一个侧面。倪瓒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他作为一介书生,又左右不了多少时局,于是他只能通过画中的几株枯树寄托自身细腻而丰富的情感和理想了。他几乎把湖光山色之美融入血液之中,以致他笔下的树,仿佛就是一种内心情感的表白。而这一种心境,历代知识分子多多少少都会遇到,所以可以说倪瓒的作品对文人画的精髓作了最透彻的阐释。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倪瓒 六君子图

第三,倪瓒对于树木画法的贡献,还在于笔法的创新。倪瓒所处的时代,山水画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倪瓒的笔下,树木描绘尚未呈现完全程式化的迹象,似乎每一棵树木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和活力。

倪瓒的游踪,主要在江南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倪瓒曾自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元蒙时期的政治压抑使得倪瓒希望远离充满残酷、又无法改变的现实,不再追求表现真实世界的“形似”,“逸笔草草”“聊以自娱”的背后构建的是倪瓒心目中的理想世界。如其中以一河两岸题材类的画最有特色,构图简单,树木独特,以简见称,充分体现出倪瓒惜墨如金的绘画特色。

倪瓒画树的用笔看似漫不经心,但是细看却又简中寓繁,似嫩实苍,后来的人怎么学就是学不像。董其昌在《画旨》中说:“沈石田每学迂翁画,其师赵同鲁见之则呼曰:‘又过矣,又过矣。’盖迂翁妙处实不可学,启南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一尘也。”说的是沈周年轻时多次临摹倪瓒的作品,每次都被老师呵责“画老了”,所谓“画老了”,显然是用笔过于讲究以致拘谨的缘故吧。倪瓒之所以如此独一无二,在于他以真纯的感受直探人生核心而形成的高逸意境,这种意境乃是属于“天”而并不属于“人”的。

倪瓒的水墨山水,有强大的生命力

倪瓒 紫芝山房图 台北故宫藏

专栏
中国山水画的解读及技法演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