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晗迅速公布恋情源于他缺乏作品的焦虑?

 四味毒叔 2020-08-04

廖保平:娱乐圈有一句行话:“除了生或者死这样的新闻无法控制,其他的娱乐新闻,几乎都有幕后推手的。”谭老师您看鹿晗公布恋情事件,是不是有幕后推手或者利益驱动在里面?

谭飞:我觉得没有,很多人会觉得是炒作,像鹿晗这种已经拥有巨大粉丝量的人,不太需要牺牲个人隐私来炒作,如果他们不是真感情的话。你说的推手,可能是那种还不算红的,没有多少粉丝量的,或者知名度不够的,他需要这种方式,我觉得鹿晗客观上不需要。

当然,鹿晗他最主要的焦虑我觉得,是他一直想找个女朋友,他外形比较柔,偏中性一点,如果有女朋友,对他人设和形象是一个加分,会觉得他很MAN,很男子汉,很有责任感,很男性化。

当然他的一些粉丝是不满的,认为关晓彤配不上他,但从旁人的眼光,第三者角度看,这两人还挺配的,不过年轻人的恋爱说不清楚,谁都没法预言,谁都没法在春天预约一场降雪,谁都没法提前预约一场降温,所以他们的感情能走多远,还真是不好说。

廖保平:我之前没怎么听说过鹿晗,80后也有很多人没有关注到他,我记得吴晓波曾说,鹿晗是互联网时代造星机制生产出来的,跟此前完全不一样。你怎么看他突然大红大紫起来,我感觉他没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的作品,这是为什么?

谭飞:鹿晗最主要是韩国EXO-m中国团员,这个EXO-m在拥有中国90后、95后大量粉丝。80后不是他的受众群体,他在90后、95后里已经很红了,他确实没有什么作品,没有什么代表性的影视作品,这是他的巨大短板。

廖保平:过去的明星成长有一个酝酿期、成长期,拿出作品,凭着作品打天下,现在像鹿晗这样没有作品,迅速收获粉丝,到底是靠什么,仅仅是靠颜值吗?可是过去的“四大天王”,有些脸也是长得挺好的。

谭飞:鹿晗就是像、张艺兴、黄子韬都是一个类型,都从韩国偶像天团单飞出来的,因为韩国造星能力非常强,所在韩国天团时他们就拥有巨大的知名度,单飞后他把知名度承袭过来,拥有巨大的人气。这同时说明,韩国娱乐造星能力非常强,娱乐工业非常发达。

但反过来讲,确实他们没有太过硬的作品,不能让其他粉丝心服口气,这是他们努力的方向,否则这个人气不能保持一辈子,人气是一个变量的东西。

廖保平:过去明星成名是“作品走红——媒体关注——人气变现”三部曲,鹿晗则是回国发展,先在互联网社交上互动,圈定自己的大量粉丝,然后扩大到主流媒体,再获得更大的公众影响力,从而实现变现,这是两个不同的线路,您觉得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谭飞:这个跟过去的明星成名差别特别大,过去明星靠作品出来的,比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他们这些从韩国回来的,都是集体创作的,他只是里面的成员,因为团队太红了,他就有了红的可能性。现在这个传播渠道和粉丝聚集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质是网络的兴起。

网络兴起后,中国人本来是看不上韩国很多演出的,但现在年轻人很喜欢韩综(韩国综艺),自然聚集了大量的粉丝基础,而且娱乐的传播有一个“瀑布效应”,中国相当于韩国的下流,韩国倒下来,越到下流,瀑布覆盖更大,冲击力越强。

当年的传播是很慢的,没有网络,真的是靠作品,口口相传,粉丝很难找到群体组织,那时没有贴吧、粉丝会、歌友会。现在整个明星产业在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包括美国这种娱乐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他的明星一定要自己的作品,无论你多红,还是什么小鲜肉,必须有自己的代表作,这正是鹿晗这样最缺乏的。

廖保平:现在鹿晗他们不凭作品就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他们上电视综艺节目,过去我们认识一个明星靠作品,现在很多时候靠综艺节目,比鹿晗参加跑男这样的真人秀节目,为他圈了不少粉,对电视综艺节目参与造星过程,您怎么看?

谭飞:现在明星靠综艺节目、或更多的是真人秀节目出来,是所谓的流量咖、综艺咖,这也是受韩国的影响,其实更发达的地区,区分比较明显,比如娱乐明星走综艺是一块,拍戏的是一块,不过中国是融为一炉。

廖保平:那么可不可以说,原来工业造星是经纪公司推手,现在电视台综艺节目为了流量,也参与了造星,成为推手,整个造星模式变化了,明星过多的时间用于综艺节目,是导致明星作品缺少的主要原因?

谭飞:你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不管是经纪公司还是电视台,都是造星机制的一环,不是说过去经纪公司造,现在是电视台造,一直是共同在造,只不过是现在综艺节目、真人秀节目社会影响力大,导致本来成为好演员的人,精力时间顾不过来,加上真人秀给钱多,他就更不愿意参与影视剧的艰苦创作。

很多导演说,演员要注意自己的分寸,明白自己的定位,不要什么事都去掺合。参加太多真人秀肯定对演员身份是有所伤害的,包括你的形象塑造,观众认为你偏娱乐也是一个伤害。

廖保平:还有一点,过去明星工业生产,是经纪公司一手包出来的,粉丝参与度很少,现在粉丝对明星生产、塑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他们会有社团,现到场,参与很多环节,通过投票,比如“超级女声”,通过自己的参与选择来决定明星塑造。

谭飞:粉丝对明星塑造当然很大,他们是明星的衣食父母。这是一个大趋势,粉丝经济、社群经济。当然也有反作用。

廖保平:鹿晗显然是韩国造星模样的范例,您觉得相比起韩国模式和好莱坞模式,哪一种模式更好或更适合中国?

谭飞:两种造星模式是有区别,韩国是个体比较突出,美国还是作品带,中国需要找到更合理的模式。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希望“内容为王”,更注重作品本身,而不只是对人的推广推动。

廖保平:过去的造星,是拿作品出来,人就出来了,现在是人成了“作品”,人创作的作品反而没有显现出来。人的商业价值大,而艺术价值没有凸显出来。

谭飞:所以这个肯定有巨大弊病的嘛,今后良性发展应该是作品带人出来,而不是靠人本身自我运作红。当然,世界上没有一种完美的体系,不管韩国模式、美国模式、甚至印度模式。

廖保平: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说鹿晗红起跟女性经济独立,对“男色”消费需要的结果,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谭飞:这也有部分因素,但无须放大,得妇女者得天下,女人对男色的需求、消费很旺盛,所以市场很大,但一切都无须放大,任何东西是有缘由的,但绝不仅仅是一个原因。

廖保平:但我认为消费主义,尤其是女性消费主义对娱乐明星的影响非常大,过去说男人挣钱女人花,现在女人也能挣钱自己花,她们能主导消费中的很大一部分。

谭飞:男明星女性消费,有些女明星也是男性消费,只不过现在女性消费主义确实势头比较猛,与女性地位在中国越来越高,越来越独立 ,购买力越来越强有关系,但这是有权重的事,各个比例占一部分。

总体而言,明星在越来越民主、自由的社会,是越来越有市场的,所以我反对一个观点,说你们天天拿鹿晗的事儿来炒作,占用公共资源,我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关于明星的各种行为,确实是最吸引人的,这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不是非得诺贝尔占第一位。

廖保平:那么,没有什么作品,这些人到底消费他什么东西呢?

谭飞:有人就喜欢他的长相啊,他的气质、穿着打扮啊,你问问年轻人90后,我问我孩子00后你喜欢这个人什么,他一定告诉不了你任何原因,这个东西就是一种感觉。你本身问这个问题就代表你是80后,心态是70后甚至60后,现在网络时代,有时候是不需要太具体原因的。

廖保平:那你觉得在 80后、70后,甚至60后有市场吗?有多少人会喜欢鹿晗?

谭飞:他在这些世代的市场是非常小的。

廖保平:可是我看到鹿晗有一种“亲妈粉”,这些人应该是70后,这一个群体不是也很大吗?

谭飞:反正据我所知,他的粉丝主要是年轻人,“亲妈粉”可能是家里的孩子喜欢,带着她们喜欢,肯定不是她们自发的。

廖保平:过去我们对艺人的定位首先是艺,比如你首先是演戏的,演戏是1,其他附加值是0,现在是商业价值提前预支,一切服从商业价值,人们似乎不在意他的艺术价值,只需要消费他这个人就可以了。

谭飞:因为中国发展太快,很多时候艺人被当成快速消费品,相当于快餐汉堡,你说大家吃汉堡时有没有想过它有没有营养?部分年轻艺人就带这种观念看,消费者就需要这样的感觉,导致很多恶性循环,有些艺人,不是说鹿晗,不太注重自己的修为素养锤炼,不注重自己的作品。

廖保平:一方市场给了他们很多机会,另一方面他们回报市场可能未必真的那么大,我真心希望他们多多拿作品说话,这是他们走得更远的重要保障,这是不是目前娱环境非常浮躁的表现?

谭飞:确实非常浮躁,其实娱乐行业跟这个国家几乎所有市场化的行业面临一样的问题:急功近利,短视,大量的热钱,浮躁浮夸。你说得挺对,其实流量明星不具备这么大的作用,你用了他,你花了很多钱请他,没有做出有性价比的贡献,所以我觉得慢慢下去,这种乱象会需要趋于正常,需要各个环节的努力。

廖保平:你所说的各个环节的努力是指什么?

谭飞:就是包括消费者、平台、投资方,包括整个审美标准,然后用良性的,其实最终是国民素质提高。冯小刚说过一句话:垃圾观众会导致垃圾电影出现。我觉得这话是有道理的,很多作品不好,或明星有短板,仍然受捧,这畸形背后说明吃瓜群众,所谓的脑残粉急需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眼界,跟上步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个非常重要。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四位毒叔发起的影视娱乐圈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175次发声

微信ID:siweidushu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