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熔炉》导演新作,拍出了历史片的新高度

 四味毒叔 2020-08-04

扬眉吐气了,最近国产好电影太多。

《嘉年华》、《不成问题的问题》、《暴雪将至》

虽然心里有种“这才叫电影嘛”的快感,但还是不免有些担忧。

因为这些电影尽管叫好,却不一定叫座。

“叫好不叫座”,一直是电影行业最让人纠结的事情。

但是韩国电影总能把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

比如这一部,既是10月份票房冠军,又把韩国历史片拍出了新高度。

《南汉山城》

故事既有真实背景,也是以作家金薰同名小说为底本。

小说原著在韩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总发行量超过100万册,韩国普通民众对丙子之役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小说《南汉山城》。

影片用极其舒缓的节奏,讲述了自己的屈辱历史。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的东北亚地区。

与明国对立的女真族势力不断崛起,改国号为清。

一边对下面的明朝虎视眈眈,一边要求朝鲜成为其属国,朝鲜奋力抵抗。

1636年12月14日,清国大军越过鸭绿江,攻向首都。

朝鲜国王仁祖南下江华岛不成,因此逃至南汉山城。

清军在城外安营扎寨,将红夷大炮对准城内,直至朝鲜国王出城投降。

这一段历史,也被朝鲜后来定为“丙子之役”。

电影中甚少展现真正的战争场面,而是更多的聚焦于“在一个王朝衰败的历史节点中,人在其中的挣扎”。

皇太极在城外虎视眈眈,却围而不攻,因为他要的不仅仅是战争的胜利,还有精神上的占领。杀人不难,更难的是诛心。

只有朝鲜国王跪在自己脚下高呼万岁,才能让大清国的威严永驻。 

那时候的皇太极西征蒙古,南下中原,是创造历史的强者,而那些被迫接受历史的弱者,只能在一堆泥潭里奋力挣扎。

仁祖挣扎,群臣挣扎,最挣扎的是百姓。

这才是战争对人性最严苛的拷问。《南汉山城》的高度在于它在平静之中,展现了王朝将倾的巨大波澜。

仁祖是可悲的,他优柔寡断,无勇无谋,在亡国之际束手无策。

作为一名君王,他自私无能,舍不得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清朝去当人质。但是他作为一名父亲,在不同的角度看,又变成了爱子心切。

他体恤士兵,怜悯百姓。为了士兵的温饱,与群臣争执。为了喂战马,搜集百姓屋顶上草垫子时又于心不忍。

群臣之间是复杂的。

主战派好谋无断,不自量力,不考虑士兵的生死,可也未尝不是为了民族大义,刚正不阿。

主和派是体恤民情和士兵,知晓天下大势,忍辱负重。

还有在中间游走的投机派,他们如风中芦苇左右摇摆,对国家人民毫无作用。可是回顾每一个朝代的更迭,回归真实的历史中,这样的人不是最多的吗?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有百姓的挣扎是最无力的,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却不是参与者。

在动荡年代中,朝代是否更替,他们都是承受苦难的人。

《南汉山城》用了极大的篇幅来展现不同阶级的众生相,用舒缓的节奏,不褒不贬地深究历史的内里。

作为一部韩国电影,并没有过于夸大自己,而贬损清国,这是这部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对于历史片来说,如果扭曲事实,便失去了历史之于当下的真正价值。

任何的历史战争片的视角,背后都隐藏着一种历史观。一般低级的历史片会弯曲事实,以拉起民族仇恨,宣扬自己的正义。

《南汉山城》的新高度在于,它有一种更为宏大和清醒的历史观。它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对表现苦难时的克制又有力度。

它节奏缓慢,事件冲突不强,所以对于电影来说,它未必刺激好看。

但是如果你自己代入角色当中,代入冰天雪地的茫茫雪林,你沉入其中,你会为城墙上冻死的士兵而悲鸣,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百姓恸哭。

你会感受到狭小的朝堂上,大臣以死明志时的义薄云天,会理解优柔寡断的仁祖,甚至会理解那些左右摇摆的投机派。

因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没有刻意渲染的历史。

韩国的历史片历来都是拍的足够好看,像《鸣梁海战》《暗杀》《思悼》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是好看之余,韩国电影一直有一个问题,就是情感浓烈

但是《南汉山城》的特点是,格局很大,情感却很克制,只为还原历史本身的力量。

可能这也主要得益于导演的大历史观。

导演黄东赫。

单凭一部《熔炉》就可以直接封神,豆瓣top250中排第23,近27万人打出来的9.2分。

如果《熔炉》是对话当下的杰作,那《南汉山城》就是寻访历史的好片。

一部电影题材有无数种表达方式,而最终呈现出来的那一种,就是导演内心渴望表达的角度。

历史是尘封的社会,而社会是个复杂集合体。认识这种复杂,不同观点因经历和眼界看到的只是有限方面。

对于《南汉山城》来看,黄东赫可能是那个充满人文关怀,力图站得更高的导演。

除了导演,让电影锦上添花的,就是坂本龙一的配乐。

电影的节奏舒缓,画面粗犷冷峻。在大厦将倾,王朝覆灭之际,两边都站着不同的参与者。

城内的朝鲜王朝,君臣战战巍巍,眉头紧锁;军民食不果腹,士气低落。低沉哀怨的配乐,风雪在山林之间呼啸,如泣如诉。

城外的清国军队,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灯火明亮,士气高昂。不同于城内的民生凋敝,这里的士兵们杀猪宰牛,一看就是必胜之师。此时的配乐激昂磅礴,有着大历史的恢弘,有清国人的志得意满。

除了配乐,精妙的还有中年大叔的演技。在这个纯男人戏里,几乎个个都是戏精。

在影片最后,仁祖(朴海日饰)在沙场上对皇太极三拜九叩,一直主和的崔鸣吉(李秉宪饰),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的那一段戏,把整部电影推向了无限悲凉的境地。

而李秉宪的那一哭,似乎哭出了整个朝鲜王朝衰败的无奈。影片至此,前面积蓄的压抑情绪,也得到了充分的爆发,直击内心。

《南汉山城》是一个看几分钟就能知道结尾的电影。影片开头时朝鲜大臣找一老翁问路,老翁带着他在冰河上行走。

大臣问老翁,“你可是朝鲜的百姓,为何昨天为朝鲜国王带路,明天又要帮清国的追兵?”

老翁答,“等清军来了,我给他们带路,换取些粮食吃。小人昨天帮御驾渡河,却连一碗小米都没拿到。”

从这一句话中,便可以看出朝鲜国必败无疑。

说完这句话后,大臣与老翁在冰河上缓慢的行走,大臣问老翁,“你跟我一起去都城吧?”老翁不去,转眼间被杀,鲜血染红了雪白的冰河。

或许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答案,朝鲜始终都是颤颤巍巍的在冰河上行走,而最终也难逃一败。

我们现在回望历史时,不免唏嘘,当时被朝鲜奉为华夏正统的明朝,也在8年后的1644年就此覆灭,李自成挥师进京,崇祯帝吊死景山。而在短短几个月后,清军入关,问鼎中原。

在大历史的浩荡之中,有太多的人事被寒风吹散,湮灭在空中。

而电影,就应该满怀敬畏之心,将其一一拾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