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歌万茜的这部电影新作准备如何嫁接艺术跟商业?

 四味毒叔 2020-08-04

一味生猛 二味热辣 三味真火 四味毒叔







本期轮值毒叔

诸葛奇谭·谭飞



我们建房子卖了是别人的了,上市公司我们套现走了,但是在影视这个行业里面它不是这样,这个行业是有可能你能有留下来的东西的。

——李力

从大阵仗的纯商业电影《小时代》系列,到充满信仰的作者电影《冈仁波齐》《皮绳上的魂》,两种截然相反的电影类型在一家影视公司汇聚融合。为什么“和力辰光”对这两种类型有着非凡的坚持?电影新时代的背景下,商业与文艺的碰撞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又一部大片即将献映,和力辰光能否带给我们新的惊喜?戳视频详细了解~

1

与刁亦男深度合作

谭飞:刁亦男新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那阵容是很强啊,除了《白日焰火》原来的廖凡加桂纶镁,现在还有胡歌加万茜。

李力:对,这个事情上面,因为刁亦男他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就光选演员这件事情,就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只要是亚洲的这些大家熟知的演员,我们几乎都选了一遍,到最后才定了万茜和胡歌。

谭飞:都是很好的演员。

李力:我们大家还都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谭飞:那这么一个戏,它是一个什么?是像《白日焰火》那样的一个破案题材吗?

李力:它是有个普遍的东西,就是它还是从小人物出发,去折射那个时代,包括人和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是这些事情上面的一个反思。这个艺术或者文艺,和商业之间的距离怎么拿捏?怎么把握?这点上面,他也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去创作这个剧本,所以说我是还是觉得还是挺有信心的。而且现在我们也能感觉得到,现在的观众也比以前的水平明显的提高了。

2

《爵迹》票房差不是郭敬明的错

谭飞:《爵迹1》其实后期看是失败了,它最主要失败是因为可能重外在胜于内涵,但是它那个外在也没弄的特别好。那么对《爵迹2》来说肯定是个巨大挑战,因为一般是有续集,是因为第一集很成功,但反而你们这次不是,你怎么看《爵迹2》的一个前景?还有你大概介绍一下现在《爵迹2》的一个情况。

李力:《爵迹1》实际上我们也在反思,《爵迹1》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给制作的时间留的太短太短了,就完全违反了这种电影的制作规律。这点上我和张昭不断为这个事情在反思,我们不能说是这个事情要怪罪到郭小四身上,这跟我们制片方是有绝对的关系。我们用一年的时间,从拍摄到制作、上映,对这种影片的伤害是巨大的。

谭飞:这个确实是,没有任何东西是能这么快完成的。

李力:《爵迹2》所以说我们从拍摄完到现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了,给了原力(动画)充足的时间,包括我们跟三层楼国际的团队,在技术上不断地做全面的提升。

3

和力辰光的兴奋点在哪?

李力:这个《冈仁波齐》也好,《飞越老人院》也好等等,包括一些这些偏艺术类的电影,我认为这些东西是魂,是不能丢的,作为一个我们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成为一个电影的从业者来讲,这个东西是真的是特别可贵的,是不能丢的东西,那么你商业类型的这种片子,是不是能寻找或者说是塑造、建立一个模式,或者说是标准,让它更加的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东西上面可能对于我们所谓的商业的行为上面来讲,它是一个很有动力的事情。

谭飞:或者换一句话说这个行业还可以,就是还可以有资格参与制定游戏规则。

李力:对。

谭飞:但在所有的行业游戏规则早就制定完了。

李力:对。

谭飞:所以你这种,对于你一个商人的那种挑战性和那种成就感可能更重,你就会很嗨地去做这个事。

李力:对,是的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谭飞:欢迎李总,和力辰光的李总。我想先问《冈仁波齐》的事,因为我记得去年上海见到你,当时可能大家对《冈仁波齐》,包括张杨导演也没什么票房指望,结果后来反而这个戏成了最赚钱的一部文艺电影,你想到过这个结果吗?所以前前后后做了哪些事儿,和力辰光在里面?

李力:张杨本身就是我的好朋友,很多年的兄弟在一块,他在做这个电影的时候,当时给我们讲,意思一讲,他说他没有剧本,但是他特别希望在他心里面已经沉淀了八年的一个想法,他是想把西藏的春夏秋冬都拍下来,他特别热爱那片土地,同时他是被当地的那种民风、民俗深深地感动。实际上我在猜测,他认为那片土地的人是有信仰的人,他认为他自己可能缺乏这些信仰。

谭飞:在那段时间迷失了。

李力:对,其实开始的时候我还是希望他能拍一些市场上面接受度、各个方面上比较高的一些。

谭飞:比较商业一点。

李力:对,但是他确确实实跟我谈了半年之久,他的意思就是说无论他的身体也好,还是.....因为到那一年他已经快48岁了,他说他如果再不拍,可能他的想法和他的这种愿望可能永远也实现不了了,可能是他,用他的话叫终身遗憾,当时我就从各个维度在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觉得他的那种真挚和朴素的情感还是感动了我们。当时我是在想,我说张杨,我说这个你可以去拍,但是我说你要注意,你要注意安全。因为为什么我说这话,是因为当时在《飞越老人院》的时候,我们有一个80多岁的老演员在拍摄的过程中去世了,而且这次的拍摄我知道那个环境还是比较恶劣的,我希望你,如何你给我保证安全,就成了唯一对他的要求。后来他把整个的拍摄计划跟我们碰完以后,包括西藏一队人马,成都一队人马,我们北京大本营一队人马,来完成他的这个拍摄。所以说后来我们发现他的这个拍摄的计划在安全上面可以过关了,我们就说那就出发了,它是这么一个过程。

谭飞:那整体最后的商业表现是不是远远超乎预料?

李力:这个确确实实是超出我们的意料。当时我们想的是拍一部好电影,拍一部有朴素情感的电影,而且是市场上面没有的东西,这是我们的出发点。至于在商业上面我们说有什么样的诉求或者什么预期,这是绝无仅有的。那么等于这个影片出来之后,我当时我就发现这个影片它的力量是很强的,所以说我做了大量调整,打比方说发行,发行实际上是咱们行业内的大公司发,合约也签了,当时我就劝说,我说这个你们不要发,如果说还用这种常规的手段去发,可能对这个影片是不客观的。那么他们也都听从了我的一些说法,所以说后来我们找了我们一些比较小的团队去在发这个影片,打个比方说张杨跑到书店里面去,成都也好,全国各地的这些主要的这几个书店里面去跟这个观众之间面对面的去交流,实际上就在寻找这些观众。

谭飞:所以就说这个方式也是让人没想到,而且你刚才讲的一点就是可能就是四个字:无欲则刚,因为我们当时《四味毒叔》也对张杨导演那段时间有一个对话,就是感觉他在那个时候也没有被所谓的胜利冲昏头脑,这可以说他是用生命拍的一个电影,就是说他拿他自己的爱好,他自己的信仰去拍那个电影,所以成功了。那么再说到《皮绳上的魂》,其实《皮绳上的魂》我个人觉得是比《冈仁波齐》完成度更高。

李力:对。

谭飞:但是好像票房又...就是南辕北辙了,当时我还以为《皮绳上的魂》应该票房更好,当然口碑确实不错。它是什么原因就是后来票房上又不太好,是不是因为太密集了两个片子?

李力:你说得非常对,就说的是实际上是《冈仁波齐》的发行和《皮绳上的魂》的发行都是我另外一个兄弟是叫路伟,就路伟他们这个团队在发。就《冈仁波齐》的时候,当时在市场上面有了比较好的反响之后,他希望能够把这两个影片放在一起同时来发行。但是可能我们当时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我们还是听从了,就是我们马灯电影的他们的一些想法,这是我们所说的表象。实际上,实质内在内容上,我个人认为《皮绳上的魂》在电影的艺术上面的创新和探索,实际上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谭飞:是。

李力:但是它跟市场的距离要比《冈仁波齐》还要远。

谭飞:对。

李力:它要求的可能是对电影,至少我个人认为,至少应该看过一千部以上电影的人去看这样的影片,他可能才有更多的共鸣。反而是普通的这些偏娱乐的观众想接近它,或者说想看到它的,欣赏到它里面的某一些点的话是比较累的一件事。

谭飞:就你就觉得它还是有一个观影门槛的。

李力:对的。

谭飞:这个门槛还不低。

李力:还是挺高的。

谭飞:但其实里面这个几个藏族演员的表演也是非常非常好。

李力:是的。

谭飞:所以后来我看很多奖就是《皮绳上的魂》也候选了。

李力:对。

谭飞:包括电影协会,导演协会的年度电影,虽然没拿到,但是说明就是业内人士还是很看好的。

李力:很认可的。


谭飞:但是从和力辰光的这个拍片逻辑上看,其实我们看到有两条路,有一条是刚才讲的那两部,它是“手工业电影”,在我心中是“手工业电影”;那么还有所谓的《小时代》《爵迹》这样的,偏这种就是这种就是都市的,纯商业的那种,当然原来你也弄过《飞越老人院》这些。你是怎么样的一个哲学在里面的?因为这个哲学看起来好像有点儿像两条真气窜在体内,好像不太容了。就是窜来窜去的就是不是一个系统的。

李力:我呢首先是,我是跨行进到这个行业里来的。其实我身体里面有很多咱们传统行业里......

谭飞:没有的。

李力:这些东西实际上我是有的,那么我进到这个行业里面,我用的最简单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传统行业里的经验或者说是经历和它对照,那我发现很多东西它是相通的。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商业类的电影,它是有标准的,我们哪怕生产一个产品,从开始设计,到加工,到生产,到销售,到包装等等这些东西,它都是有迹可循的。它跟我们的商业类型的电影,实际上在流程上面是很多相似的地方。

谭飞:对。

李力:反而是艺术类的电影,它可能偏于个人表达的东西就比较多,而且...

谭飞:作者电影嘛。

李力:对,作者电影这块上面的东西,我们要去套这种商业化的这种东西,往上去套实际上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两样的东西对于一个影视公司而言,我是觉得缺一不可。

谭飞:就两条腿都要有。

李力:一定得要有。而且再一个我们说的稍微虚一点的事情,就是我们为啥要去做电影?那我也在问我自己,我说你为啥从那些行业里面,金融行业也好,这些行业里面,你跑到一个影视行业里面来?我认为两点,那时候我跟我们的合作伙伴,跟我们的这些人我在讲,我就说第一,是这个行业是有可能有新的模式产生的行业。因为我们其它的这些行业的标准早都已经明确了。

谭飞:对。

李力:在这个行业里面你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标准,这是让我有激情的地方。第二个问题,我无论我以前做房地产也好,还是我做上市公司也好,我突然发现我没留下来什么。我们建房子卖了是别人的了,上市公司我们套现走了,企业也是别人的,是我们赚了,在钱上面、在各个方面、物质上面,其他方面可能都有了比较高的提升。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它不是这样,这个行业是有可能你能有留下来的东西的。就说的是,如果说我不去热爱这个行业,我不可能把我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个行业里。

谭飞:因为你同等时间你做其他行业说不定挣钱肯定比现在还多,因为影视行业并不是一个挣钱那么容易的行业,说白了。

李力:是的,所以说为什么刚才提到了我们要有一点情怀,有一点理想,这个《冈仁波齐》也好,《飞越老人院》也好等等,包括一些这些偏艺术类的电影,我认为这些东西是魂,是不能丢的,作为一个我们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成为一个电影的从业者来讲,这个东西是真的是特别可贵的,是不能丢的东西,那么你商业类型的这种片子,是不是能寻找或者说是塑造、建立一个模式,或者说是标准,让它更加的健康持续地发展。这个东西上面可能对于我们所谓的商业的行为上面来讲,它是一个很有动力的事情。


谭飞:或者换一句话说这个行业还可以,就是还可以有资格参与制定游戏规则。

李力:对。

谭飞:但在所有的行业游戏规则早就制定完了。

李力:对。

谭飞:所以你这种,对于你一个商人的那种挑战性和那种成就感可能更重,你就会很嗨地(去做)这个事。

李力:对,是的。

谭飞:好,那么说到你的作品,就刁亦男新的《南方车站的聚会》,那阵容是很强啊,除了《白日焰火》原来的廖凡加桂纶镁,现在还有胡歌加万茜。

李力:对。

谭飞:都是很好的演员,这样的一个电影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呈现?你给大家介绍一下。

李力:这个电影实际上是在《白日焰火》之后,我和刁亦男我们在一块聊天,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也在探讨一个问题,就说的是有没有可能,把我们所说的偏艺术类的这种东西,和我们现在的市场,或者说是偏商业的这样的东西,能不能有机地融合?因为他的《白日焰火》已经大家都已经认可了。

谭飞:确实很棒。

李力:就在艺术上面的,他的这些辨识度也好,还是造诣也好,大家都能看得到,但是在商业这块上面,他一直也没有去完全的去挖掘他的潜能等等方面,那我们来讲,我是觉得我们和力辰光在商业这块上面是有一定经验的,所以说我是在想,我说我们如果说来合作一次,能不能实现一个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一部影片?就用我们观众的话来讲,就是既有口碑也要有票房成绩的这样的影片,有没有可能性?那我们经过多次这种探讨,最后我们还是觉得挺嗨的,这件事情我们就这样做。

谭飞:至少从阵容看是非常商业的。

李力:这个事情上面,他还是很,因为老刁,刁亦男他还是一个比较谨慎的人,就光选演员,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只要是亚洲的这些大家熟知的演员,我们都几乎都选了一遍,到最后他定了新增加的万茜和胡歌的时候。

谭飞:都是很好的演员。

李力:我们大家还都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谭飞:那这么一个戏,它是一个什么?也是像《白日焰火》那样的一个破案题材吗?

李力:它的东西上面,它是有个普遍的东西,就是它还是从小人物出发,来去折射那个时代,包括人和人之间,亲情、友情、爱情,这些事情上面的一个反思,这个艺术或者文艺,和商业之间的距离怎么拿捏?怎么把握?这点上面,他也用了将近四年的时间去创作这个剧本,所以说我是还是觉得还是挺有信心的。而且现在我们也能感觉得到,现在的观众也比以前的水平明显地提高了。

谭飞:观众的审美能力是在提升。

李力 :是的。

谭飞:那么再问问就是因为也知道和力辰光包括李总,原来是跟郭敬明合作比较多,包括《爵迹》,包括《小时代》。

李力:对。

谭飞:那么但是似乎看你现在的片子的路向,用的人都是更成熟的一点的资深人士,还有就是,包括演员,也没有说原来那种小鲜肉取向了,这个是一个戏本身的要求,还是说你内心也在做一些调整呢?

李力:首先是戏的要求,因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题材,肯定要有符合他们的团队,那么小四的这些东西上面,实际上对我们来讲,我们还是非常重视,包括您刚才提到的《爵迹》,我就是希望让这些年轻的导演,或者这些年轻的主创去尝试一些市场上没有的东西。其实和力辰光的第一要素是创新,我们当年做的《小时代》实际上也是市场上没有,中国那时候还没有所谓的粉丝电影,当然市场也有很多人也在讲,就说李力你们做的东西,创造了粉丝电影,也创造了小鲜肉这个词,弄得市场上面比较浮躁等等的这些东西。


谭飞:这样的评论还不少。

李力:对,但实际上我们的初心发行不是这个。我们的发行实际上是在做一种尝试。您可能稍微注意一点,《小时代》上映的前一年实际上就是张杨的《飞越老人院》。当时我们也是在想,我做一个老人题材,市场,当时中国的电影市场老人题材是比较少的,我集结了咱们所有能够演戏的老一代的艺术家来演这个片子。当然我不管它后面的这个艺术质量也好还是怎么样,但是我们还是在做一种测试。《小时代》我也是在做一种测试,我是觉得市场上没有,它跟市场的距离到底是多少?它能产生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在这个初心再去做《小时代》的这件事情。那么《小时代》结束之后,我也没有去鼓励郭敬明再去拍《小时代5》,或者说是他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小说。反而我说的是你的《爵迹》,虽然没有写完,但是它是有可能往工业化电影上面去靠近的一部片子,你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尝试。所以说他用了真人CG的所有的手段。但我还是觉得对于像郭小四,像其他这些年轻导演的东西,要给他们要有试错的空间。这样的话我是认为对于我们的这个中国的电影行业里面来讲,我是觉得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这一点上面。但是我也不去畏惧外面的评价,或者说是争议,我是倒是觉得他们的这个过程,他们也在不断的成长。可能无论是在价值观的层面、对作品本身的层面、对自己自身的反思,我都觉得它是个成长的一个过程。

谭飞:《小时代》它的后来票房是越来越往下走,包括《爵迹》其实也没有太成功,包括用“小鲜肉”的策略。其实包括这两年在社会舆论环境上大家普遍在呼唤一种演技的回归,可能原来太注重表面到了一种大家需要内在的一种深度的东西。他自己本人有没有一个反思,就你了解?因为您跟他是很近的合作伙伴。

李力:对。这个事情我也是跟小四我们之间探讨了很多次,就是因为他是八十年代生人,我是七十年代生人,就是我们的有些观点和观念跟他实际上是有距离的。你像我们这样一代的人,我们是有兄弟姐妹的,就我们吃饱了或者饿了,我们会想我的姐姐或者我的弟弟,他们吃饱了没有?那小四他们就属于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就没有我们这种感受。他可能觉得爸爸妈妈是我的,爷爷奶奶的也是我的,他只有“我”没有“们”,这个东西可能是在他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里面可能是天生形成的。那么我们所说到的对人物的真情实感等等的,这都有我们的理解,他们有他们的理解。但我无法去说我们就是对的,他那个就是错的。反而是我跟他更多探讨的问题,就是说真情,什么是真情实感?还一个就是什么是朴素的感情?这两点上面是我们经常探讨的问题,但是在他们。

谭飞:其实就是什么是浮夸,什么是不浮夸?我把它翻译一下。

李力:对,那么在后面的过程当中,我发现他有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他的这个《爵迹2》,《爵迹2》的时候,他的所有从人物,包括他的情感的建立等等这些东西的逻辑性也好,还是他的朴素情感的,包括通过台词也好,表演也好等等这些东西,我认为要比他的《爵迹1》要提升了很多。

谭飞:《爵迹1》其实从后面看是失败了,它最主要失败是因为可能重外在胜于内涵,但是它那个外在也没弄的特别好。那么对《爵迹2》来说肯定是个巨大挑战,因为一般是有续集,是因为第一集很成功,但反而你们这次不是,你怎么看《爵迹2》的一个前景,还有你大概介绍一下现在《爵迹2》的一个情况。

李力:《爵迹1》实际上我们也在反思,《爵迹1》的时候,实际上我们给制作的时间留的太短太短了,就完全违反了这种电影的制作规律。这点上我和张昭不断为这个事情在反思,我说我们不能说是这个事情要怪罪到郭小四身上,这跟我们制片方是有绝对的关系。我们用一年的时间从拍摄到制作、上映,对这种影片的伤害是巨大的。

谭飞:这个确实是,没有任何东西是能这么快完成的。

李力:这一点上面我说张昭你要负绝对的责任,不能这样子。《爵迹2》所以说我们从他拍摄完到现在,整整两年半的时间了,其实上它是《爵迹2》拍摄到现在已经两年半的时间,而且给了原力(动画)充足的时间,包括我们跟三层楼国际的团队,不断地去在,我说的是技术上,做全面的提升。这点上面我相信咱们在暑期的时候,因为我们这个片子,估计在暑期要上。

谭飞:今年暑期。

李力:今年暑期要上,今年暑期要上的话,我相信在技术这个层级上面那是质的飞跃,那么在故事核的这块的东西,这次小四的调整,包括对于表演也好,包括对于台词也好,包括人物的建立也好,我认为要比《爵迹1》要提升了很多很多。所以说我们就对于《爵迹》这样的影片还是可能更重要的,是对于我们在做电影的从业的过程当中,能做一部这样的电影感到还是比较自豪的。

谭飞:但是说到和力辰光本身,因为有一段和力辰光是经常见诸财经版,因为你们这个IPO嘛,那么现在又终止IPO了,这个是什么考量呢?

李力:实际上我对资本这一块的实际上是并不陌生的。因为我们影视行业去进入到资本市场,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可能一个普遍的现象,大多的人对资本实际上是相对比较陌生的。那做资本的这些,无论是基金也好,还是投行也好,他们对影视实际上相对也是弱势。是这几年中国的整个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们文化行业的迅速的崛起。在这样的过程中,它出现了很多我们现在都已经看到的问题。一是资本过于的盲目,我们说热钱迅速地引到咱们这个行业里来。

谭飞:对。

李力:我们这个行业可能迅速的在两三年的时间多增加了上万家的企业在出来。这一点实际上我在2015年我就看到了。2015年的时候,曾经给一个媒体的朋友就在讲,我说我敢跟你们打个赌,到2017年一定有50%以上的企业,我们的影视行业,一定会关门的。因为这跟咱们很多传统行业的这个过程是非常相似的,我说它一定不会存在。第二个问题,就是资本上到底对于什么样的企业,他们是希望拥抱的?对于什么样的企业,他们是非常恐惧的?实际上简单说就是标准。资本行业它有资本的标准,非常明确的,甚至是世界通行的。但是我们中国的影视行业,我认为到今天它的标准还没有完全的建立。

谭飞:统一标准还很远。

李力:对,它还是模糊的。所以说在这样的层级下面,我们去冲刺IPO,实际上我认为是快了一些。

谭飞:就超前了嘛。

李力:超前的。

谭飞:就还没有成熟,还没达到这个标准。

李力:对,还是超前了一些,虽然我们现在各方面都已经比以前我们自己,这个行业跟自己以前的,前面去比好了很多,像我们刚进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连个发票都没有,对吧,到现在方方面面都归置了,这也有利于、也有益于是资本进来以后倒逼我们的基础的标准化。那么在你发展的这个标准化上来讲,要符合他们的标准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进行大量的时间的自我梳理。就我们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资本的市场是它第一,他要听得懂。他看得懂听得懂,而且他要明白。现在这一点上面才刚刚开始。所以这次我们终止IPO实际上我是给我们公司内部开了会,很多股东实际上还是不太同意的,说我们都临门一脚了,为什么?一,我是比较懂资本市场的,我说咱不要着急,我说这一年的时间我们再次梳理,梳理之后,我认为到2019年,我们晚一年又怎么了?我非要去马上去冲吗?所以这点上面后来还是大部分股东还是支持了我。


谭飞:这实际上让你把车速调低一点是吧?

李力:对。

谭飞:原来觉得120公里每小时有点快了,现在调到90。

李力:对,而且我是觉得对企业来讲是个好事情,非常好的事情。而且让大家每一个人的心态都静了一下,而且再,可以回头看,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我哪一块上面是不是还是有问题。


谭飞:那等于说李总你们还是准备在2019年再次向IPO发起冲击的?

李力:一定会的。

谭飞:2019年,也就是明年嘛,很快了。

李力:对,就是明年。

谭飞:那么再说到和力辰光未来的方向,因为现在方向其实很难判断,影视公司的方向我问了很多影视公司老板,他们的说辞大部分是比较模糊,我不知道你们公司有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你们自己今后的一个定位。

李力:我们首先要服务于我们这些主创、编剧、导演、主创,或者说服务我们这个项目或者是某一个项目,那么说大一点服务行业,再说到终级一点,我们实际上服务是给观众做服务的,这个心态一定要特别特别的准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刚才所说到的,我希望的是能够建一个标准,就我们这个行业的标准,我已经做了五年的完全担保,做了等等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就是想建一个标准。那么我也希望我们是个平台型的企业,就我搭一个平台去做服务,去建一个标准去做服务。那么我认为我不想去追求特别高额的利润,我希望我们的利润处于一个健康的水准,而且我希望把规模做大,所以说我们是搭平台、建标准、做服务,就这几个字,我就希望这是和力辰光的生存之道。

谭飞:好的,谢谢李总。

李力:谢谢,好的。


文章都看完了,还不点个赞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四味毒叔》第513次发声

出品人 | 总编辑:谭飞

总制片人:李儒雅

商务合作:1305115700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