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处不胜寒,王菲在人间

 四味毒叔 2020-08-04

天后下凡了?

时隔多年,王菲在一档娱乐节目《幻乐之城》中现身,近50岁的天后在何炅漫长的铺垫、层层叠叠的节目效果中,唱着一首《梦中人》登台亮相。

有人说“有生之年”,有人说“恍如隔世”,但我相信00后中也一定会有人一脸茫然,“这是谁”?

这是谁?“神”(?)来了。

长久以来,王菲一直被推至神坛。

这是一场媒体和群众共同完成的造神运动,只是这场运动并不太健康。

历来评价王菲时,都是牵扯进她的几任前夫、如何怒怼记者、如何直言不讳、以及信佛、出家等关键词,大家也热衷于把这些原本中性的关键词,主观的设置成褒义,并以此来反证出这是一个如何魅力十足的天后。

反而真正让她成为天后的------在音乐和电影方面的突出成就------却提的很少。

那关于王菲到底是如何封神的?下面的解释会更清楚一些。

实打实的作品和乐坛地位是根基,特立独行又桀骜不驯的性格是辅助,互联网到来后对音乐行业的颠覆性影响是催生剂。

而网络时代的人人皆可表达又皆盲从,是“造神”的最后一道工序。

王菲在互联网到来之前隐退,但她的“神化”,却得益于互联网对唱片行业、传统媒体的摧毁和挤压。

唱片行业崩塌时,她正值最巅峰,干净利索的隐退。既没有受到后来本土网络音乐爆发时的冲击,也没有被铺天盖地各种类型的国外音乐所干扰,还留下了站着也不想挣钱的美名。

互联网媒体到来时,王菲早已隐退,作品还在,斯人却不见。看着同时代歌手还在综艺节目上“苟延残喘”时,王菲在学佛、做公益、谈恋爱,看起来姿态优雅得多。

最后,网友们历来对明星的私生活乐此不疲,再加上王菲我行我素的行事风格,形成了天后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人设。

于是,天后已经不唱歌了,天后走上神坛。

和“神化”窦唯、张楚、何勇一样,观众虽然本能地热爱“喂猪”思维的综艺节目,但在内心深处却渴望来自另一个极端的慰藉。

他们以欣赏“逆流而上”,来催眠出一个自己也是同类人的假象,从而来掩盖自己在生活中的“随波逐流”。

而“神坛上的人们”,则在这个粘稠琐碎快节奏无营养的网络时代中,充当了一个具象的“诗和远方”的角色。

所以就是,他们很酷,而人民渴望酷。

虽然综艺节目本质上都是“造神”和“喂猪”思维,但对于已是天后的王菲来说,“造神”这个想法肯定要背道而驰。

即便何炅铺垫得再好,范儿起得再高,参加完《幻乐之城》,王菲也必定会从神坛上降下几厘米。因为这违反了物以稀为贵的原则,食了人间烟火,之前扑朔迷离的仙气自然要耗损几分。

但这恰恰是好的,因为任何程度的神化,都会损耗其客观性。

把她架在神坛上不让下来,也不是粉丝该干的事,是仇人。

王菲只是王菲(自己)。

想挣钱是她不想挣钱也是她,空灵是她不空灵也是她,神坛是她人间还是她。

王菲不是王菲(天后)。

没有应不应该,只有愿不愿意,没有义务,只有权利。

王菲在音乐上的成就不必赘述,无论是拿奖次数、国际知名度、还是销量,都是遥遥领先于其他歌手。

而且我也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受众,没什么评判的权利。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有MP3时,里面塞满的是周杰伦、蔡依林、潘玮柏的歌,王菲在那时就已成传奇,或者叫做不再流行。

在音乐之外,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演员,演员身份的王菲同样天赋异禀。若要类比的话,我觉得她大概是舒淇、汤唯那种类型的演员,永远也成不了老戏骨,也永远是灵气十足。

她演过的电影不算多,最著名的必定是《重庆森林》。

说实话王家卫电影中的很多调调我都不喜欢,看《重庆森林》时,对金城武和林青霞的故事也毫无感觉,却因为王菲爱上了这部电影。

所以在《幻乐之城》中听到她唱着《梦中人》出场时,恰似24年前的阿菲从加州归来。

王家卫电影中爱情是整个宇宙的原动力,他历来对痴男怨女的故事沉迷,又对主角们很残酷,他们无情又无辜,要么得不到要么不想要。

透过对这些情爱中的痴痴怨怨的显微镜般放大,王家卫以此来达成解读这个世界的方式。

《重庆森林》中梁朝伟和王菲的故事,同样符合这个逻辑。

但阿菲这个人物,却是王家卫电影中少见的。

她够单纯,没有风尘气,还有一种心随我动的洒脱,这与王家卫电影中典型的女主恰恰相反。也正因为如此,才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可爱。

王菲在电影中一头干净短发,大眼睛漆黑,睫毛忽闪。一张嘴说的是北京话,和梁朝伟的粤语组合后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比台词更好的是她的肢体语言,跟着《California dreaming》晃动身体,洒脱又随意。

这是一个关于暗恋的故事,而如何表现暗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是人的情感中一种很微妙的反应,这不需要爆发式的演技,而是一种长久的状态,既兴奋又忐忑,既要忘我,也要极度自我。

王菲在电影中的表演有一种无为而细腻的准确感。

阿菲爱上梁朝伟饰演的663时,表面上装作满不在乎,言语中制造着随意,甚至没正眼看过663一眼,但内心是癫狂的,是在自顾自地进行着一场精神狂欢。

她私下偷偷听着663跟老板的谈话,小心翼翼地假装偶遇,反复打量着空姐,偷偷去663家里给他换上新的毛巾、牙刷、CD,给鱼缸倒入金鱼。这是一场气味的入侵,既传达给了663,也传达给了观众。

在《2046》中,王菲的表演同样惊艳。

如果说王家卫的电影是以《阿飞正传》为起点,那终点大概就是这部《2046》。这部集大成之作里,集合了万年不变的梁朝伟和他的多个女人们,郑重其事的总结性探讨了情爱和时间的母题。

电影中的女人们是张曼玉、刘嘉玲、巩俐、章子怡......这几乎是华语电影中能拿得出来的顶配,而多年不演戏的王菲夹在中间却收获了最多的好评。

而这些都不能简单的归结于天赋型演员的自身优势,任何绕过努力层面的夸赞都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上面部分我们说的是演员王菲的真实模样,以及天后王菲被神化的部分。

但不可否定的是王菲还有另一面,这一面显然没有那么光鲜亮丽,而是一再被误读、被攻击、被妖化。

无论是2016年的天价演唱会门票、这次《幻乐之城》的天价出场费、曾被猛烈攻击的私生活、还是常年在香港血拼的购物达人形象......都与王菲给人清心寡欲的形象截然不同。

要知道之前的王菲是说不唱就不唱的天后,是站着也不想挣钱的高冷女王、是身着素衣的虔诚佛教徒。

这种既出世又入世的极度分裂的形象,也给许多人留下了妖化她的罪证。

于是神坛变成了猪笼,天后成为了娼妇。

这一部分的评价,本质上跟神化她时的心态一样,是一种“眼看着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看客心理,充满了盲从与恶毒。

但不管外界如何,王菲始终是王菲,活人王菲。

一个传奇歌手,一个优秀演员,一个处处分裂的普通人。

若被误读是表达者的宿命,但这绝不该是她的义务。有问题的从来不是她,而是评论机制。

“神化”与“妖化”都是误读,这两种偏见再怎么中和,也不会抵达真相。

抛弃它们,才会让王菲从大众的观念中走出来,成为一个面有血色的人。

回到之前的问题,天后下凡了?

没有。

高处不胜寒,王菲在人间。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观点不需一致,批评发自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