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演员回归表演,到底有多难?

 四味毒叔 2020-08-04

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关于表演的综艺越来越多,《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幻之城》、《表演者言》……

而与此同时,小鲜肉演员们的“剧组1000米以内要有五星级酒店”梗、“台词念成1234567”梗、“一场戏有30个替身”梗、“天价片酬却面瘫演技”梗、绿幕抠图梗……也同样层出不穷。

或者我们可以认为,关于表演的节目越来越多,是一次对于演艺圈演技越来越烂的对症下药。尽管节目质量各有高低,初心也未必相同。比如《演员的诞生》豆瓣只有5.4分,而《今日影评·表演者言》则两季都有8.9分。

但事实不可否认,我们的大环境对表演的关注正在日益提高。换句话说,演员的表演已经需要(单独拿出来)给大众来监督了(而不是作品本身),这不知道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还是一件丢脸的事情?

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表演出现了问题,对于部分演员来说,丢了初心,丢了魂,也丢了观众对他们的尊重。

演员本来是一个无比神圣的职业,表演本身是一门哲学。这本是毋庸置疑的,但如今以及前几年的种种迹象,无疑给这句定语加上了一个个问号。某种程度来说,演员与明星本应该是存在博弈关系的两种职业,纯作为艺术表达的表演也应该与娱乐圈的浮华保持距离,但事实却很难做到。

现状如此,那一个演员该处理这种矛盾关系,拿出不违初心的作品?或者,我们观众又需要什么样的演员、表演?

很简单,观众需要只谈表演的演员,而演员则急需一个真正只谈表演的地方。

有吗?有。

山下学堂。

山下学堂是由陈国富、周迅、陈坤三人合力创办的一个理想化桃花源。在这里只谈表演,一切服务培养更优秀的演员。

陈坤说自己十几年的表演生涯,让他明白他需要有两个变化,一个是分享,一个是再创造。因为要“分享”,所有要造一个只谈表演的地方。而因为“再创造”,他想在在这里将表演重新过炉。

周迅则表示她并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学习,但她看过好的表演,见过好的剧组,她渴望分享这个“好”的标准。

陈国富则显得更为犀利,他说他非常意外的发现,有很多的演员既不是非常喜爱这个世界,对世界也没有那么好奇,他是在那混!而且很多人看到的是表演光鲜亮丽的那一面,走红毯、粉丝的追捧,但他不知道这些东西的背后,是需要怎样的一种高度的自律。

这一点也就像陈坤所言,“很多人把当演员这件事情当成了实现名跟利的过程和手段,而失去了人最珍贵的体验,这是买椟还珠。”

解决它们,就是山下学堂创立的初衷。

而关于山下学堂的一个核心理念,则来得更为宏大——学校教育都是集体的,所以它很容易用一种方法去对付所有的人,它忽略了其实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别的世界。而山下学堂则是要通过这种小班教学甚至是一对一的方式,让每一个演员都不丢掉自己的本心,而成为他们独特的自己。

山下学堂创立于2017年,创立至今得到了许多行业内的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等从业者的大力支持和转发。这个一方面是行业大环境对表演的着力关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山下学堂本身的意义的认可和支持。

就如同“山下学堂”名字的来源,“山下”取自《易经》第十五卦“谦卦”,意为山本高大,但处于地下,高大显示不出来。内深藏,而外不漏。这对于身处名利场的演员来说,则尤其应该如此。

或许因为我们以前太热衷于从商业角度看待问题,而不相信居然会一些人在干一些单纯又美好的事情。所以可能有人会质疑,表演类综艺节目的诞生,节目组可能是为了播放量,参加的演员可能是为了话题度,而陈坤、周迅、陈国富费尽心思办一个表演学堂又是意欲何为?

是为名、为利还是为了挖掘新人?

其实都不是。这就是一件单纯美好重溯初心的事。

先来说说为利。说实话,导演演员办影视学校的有很多,比如谢晋的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成龙的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张铁林的暨南大学艺术学院、张国立的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冯巩的中央戏剧学院相声大专班,以及比较有名的是吕丽萍的北京群星表演艺术学校……这些学校曾今或者至今都为影视圈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它们中,以此来大额盈利却几乎是没有。山下学堂与以上名人办校的区别是小班教学,只谈表演。更高效,也更纯粹。

另外,山下学堂的前期投资巨大,建有4000多平米的学习基地,并且在招生时要经过严格的层层筛选,第一期新人班报名的有3345人,但只在其中精心挑选了14人。所以可以很明确的说,目前的山下学堂根本无法盈利。第一年的新人班周期长达一年,学费8万,而第二年经过调整,周期再度延长至18个月,学费也变成了12万。所以按课时来算,每个课时在20元~30元区间。而职业演员班和大师工坊班的收费标准为500元每课时,如果在招收到20人的基础上,才能打平单一的课时成本,这还是在不包括任何其他消耗的情况下。

再说为了挖掘新人。山下学堂新人班的结课学员并不一定能会被三位创始人的经纪公司所签约,但山下学堂会在结课的半年内为学员们对接各种工作机会,并欢迎各大经纪公司和这些新人签约。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学下学堂并非是为了给自家挖掘新人,而是在单纯地从表演本身寻找意义,为全行业培养新人演员。

不为利,也不为自家挖掘新人?那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

如果真非要有一个为什么的话,我们姑且可以认为他们就是为了名,为做了一件有意义又美好的事情的美名。如同陈国富在创立学堂之初的期望,“我希望从山下学堂出来的演员,都是很真的演员吧”。这或许就是他们的私心。

在教学模式上,除了每年声势比较大的新人班,山下学堂还有职业演员班、大师工坊两个教学产品。并且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这更是山下学堂品牌的价值所在。因为职业演员班和大师工坊招生的对象是职业演员或者有志于走演员道路、进行表演教学的人,他们的回炉重造更贴合山下学堂的愿景,也更有利于行业发展。

因为成为演员之后,虽然在经验方面要更加成熟,在剧组中领域到的表演之道,只是单一人物的、片段式的切入,而无法展开对于表演长期的系统化的讨论。所以在某种情况下,这些演员而更需要这样一个场地,来对自己回炉重造,对症下药。对这些已经是从业者的演员的改变,可能也是影视圈最为迫切的需求。

另外,除了教学项目,山下学堂还开展了国内外、行业内外的合作。今年8月,耶鲁大学戏剧学院的交流学生来到了山下学堂,山下学堂也计划送交流学生过去。并且在未来山下学堂也在计划输送表演教学老师去纽约大学Tisch学院。青葱计划也将于明年初和山下学堂新人班合作拍片。

而同时,在教学、合作之外,还有大师分享课,今年乌尔善导演、陈国富导演都进行了大师分享课,12月田壮壮大师分享课、明年3月的徐浩峰大师分享课也都在筹备中。

在这个舍命狂奔的时代,唯独教育不是短期见效的几个行业之一,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值得奋斗终生的事业。在众多名人办校的“前车之鉴”下,山下学堂目前并无盈利,陈坤也调侃地对周迅说,要多拍戏赚点钱,把这件事情一直坚持下去。

当下的山下学堂还在蹒跚学步的婴幼儿时期,它饱含了一腔热情与一颗赤子之心,它敬畏每一位老师的经验与专业性,敬畏每一位学员的初心与独特性,更为关键的是,它敬畏表演本身。这是一个品牌、一个机构长期保持活力,欣欣向荣的关键。

陈坤在宣传中反复强调,表演的高度最终来自于演员的审美,和他的内心精神。看同样一盆花,你看到的是花的茎还是花的叶,是花的磁场还是花的语言,完全取决于你的审美所能达到的深度与广度。

陈坤是一个感性的人,他在办学的过程时常潸然泪下,他希望让表演回归于艺术本身,他说到:

“有些时候我觉得我们缺少这种感性的、文绉绉的、抒情的乃至煽情的话。我们在台词里说,我们演员有时候似乎更适合在角色里活着,活在生活中似乎在各种躲藏,似乎生活里没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这样感性地、抒情地活着。”

而与此同时,他也不乏一阵见血,对于学员他是这么要求的:“每个来到这儿的人,不要告诉我,你的目标只是成为一个明星,我们是通过各种的方式,把你开发到极限。”

一贯在作品中理性甚至冷酷的陈国富,在这件事中也同样变得语重心长。对于山下学堂,他是这么期盼的:

“我就希望大家,包括我自己,都不要忘记,这事情是怎么开始的。因为你过程中很碰到很多难点,这些难点会引诱你去妥协,你这个理想性你怎么去坚持,你怎么一如既往,我觉得很多别的事情,你可以改变主意,你可以随波逐流。但是这件事情,是不能随波逐流的。”

敬一切美好的初心,和为初心奋斗的过程,以及最终开出的花朵与结出的果实。

山下学堂,未来可期。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观点不需一致,批评发自内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