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无诈”需要预防、打击并重,以及立法的快速跟进

 四味毒叔 2020-08-04

说起国内刑侦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会是《重案六组》,收视率自不用说。有些地方10多年后重播,仍是收视保障。节奏快、悬念多,既有主线,又不断有新案,高潮迭起,是这部剧留给观众的整体印象。它虽没有展示特别复杂的刑侦技术,但剧中的刑警都有血有肉,真实可信。多年后,人们说季洁、曾克强、郑一民、江汉等,总觉得说的是自己身边的刑警,有观众甚至认为自己也是六组的一员。王茜扮演的季洁,成为国人心中警花的第一形象。《重案六组》能成为行业剧的标杆,与这种真实是分不开的。

10多年后,《重案六组》原创作班底再度聚首,又打造了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刑侦剧,这就是北京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天下无诈》。该剧由余丁执导,郭晓东、徐悦、王茜、丁志城、付嘉、巴图、薛皓文等主演。其中王茜更是身兼四职,从出品人、制片人到编剧、主演,可见该剧与《重案六组》的渊源之深。

与《重案六组》不同的是,《天下无诈》展现的并非杀人放火、枪声刀影的刑事案,而是来去无踪、电光石火般稍纵即逝的电信诈骗案。30多集看下来,真是大开眼界,不仅见识了当下各种诈骗方法:有冒充公检法和淘宝客服的、有通过QQ网络或木马病毒的、有通过假绑架诈骗的,也基本知晓了电诈犯罪的黑色产业链,从剧本、金主、话务、车手等各种分工,不一而足,仿佛自修了一门专业的防诈课。

虽然展示的案件类型不同,但给人的真实感与《重案六组》是一脉相承的。真实二字看似简单,但把这份真实通过图像和声音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并达成一种信任,在今天的影视剧中,却成了一门有难度的学问。为何很多刑侦剧或警匪剧不吸引人,很大程度是因为缺乏这种可把握的真实感。

比如剧中王茜饰演的朱西宁,一改过去英姿飒爽的警花形象,在剧中演一位老大姐式、有点呆萌却暖心的派出所长,当她成为反电诈支队的政委后,毫不掩饰自己对电诈及网络的陌生及不适应;戚九洲扮演的萧让,在升任队长后,冒出了各种傲娇得让人大跌眼镜的言行。正是这些真实的话语、行为与真实的个性、关怀,体现出每个警察的独特风格。人们在现实中喜欢与真实的人交朋友,看电视剧何尝不是如此?真实所获取的信任是任何力量无法比拟的,有了这种信任,电视剧才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安慰者。

在《天下无诈》中,真实展现了警方对电诈这种新型犯罪最初的一筹莫展,以及遭遇到的种种困境,包括受害人的不理解。剧中的这些警察,像是我们身边的朋友,不断地通过探讨与争论,来启发你思考认知,让观众自已作出选择和判断。

《天下无诈》更多地是在展示在侦察电诈案中出现的困境与冲突,如对电诈专业分工的定罪难、乡镇青年的生存困境、对大量出现的电诈村的束手无策等,都体现出一种真实感。对刑侦剧来说,这是一种可贵的尝试,它一方面展示了法律和现实所面对的各种困境,同时它以故事的方式让反诈常识深入到公共生活中,更重要的是,它还塑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有血有肉的警察团队,这些都有赖于真实感才能实现。真实感,可谓《天下无诈》和《重案六组》一脉相承的生命线,也是两部剧灵魂相通之处。

如剧中所展示的,因电子媒介普及,一夜之间,人人似乎都陷入了一个见证骗局的时代。各种古老的骗局在电子媒介上乔装改扮,开始轮番在我们身边上演,每一个被揭示的骗局,都能把我们击打得目瞪口呆。有气含脂粉、说市井闺房碎语的小骗,有气吞山河、玩惊天金融骗局的大骗。

一个骗子一个坑,只不过有些坑大有些坑小,但手法大同小异,无非是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暗度陈仓、调虎离山等技巧,这些骗局在剧中都有体现。常人不敢走的路,骗子往往一步就能跨过去,加上电子媒介“快速撒网”的助力,使得各类骗子更是如鱼得水。

骗子本身就是演员,玩的是思维敏捷、见多识广、察言观色、眼疾手快,或利用人们观察事物的疏忽以假代真,或通过伪造假象制造矛盾诱骗对方判断失误,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从剧中“假邝钟”一段我们可看到,高明的骗局不仅需演技精湛,更需要缜密的谋划和团队之力,包括应对突变的能力。

骗术显然属于邪道,但在不少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却象征着一种另类智慧,中国会出现如此多的电诈村,与这种传统文化的熏染不无关联。剧集开始,史航扮演的那位骗术专家有一番关于“话术”的狡辩。加上电信诈骗分工作业,在某种程度上也减少了各个环节骗子的犯罪感,电诈的愈演愈烈,与此也有关系。

有数据显示, 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已达60万件,造成经济损失222亿元;2016年第二季度,全国收到诈骗短信的人数达3亿人、诈骗电话18.8亿次,环比增加88%。而2017年中国法院已结一审电诈案的数量较2016年上升70.34%。从这些数据可推断,电诈在今日中国已发展成一个巨大的黑色产业链。

作为国内首部反电诈的行业剧,《天下无诈》专业地展示了电诈行业的真实内情及反电诈的艰难。从剧中我们看到,电诈是团伙作案,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有购买手机的,有开银行帐户,有收集个人信息的,有专门负责伪基站的,有专门做显号软件的,有专门制造病毒的,有打电话的,有专门取钱,每一个环节都不了解上一个环节的情况;而且诈骗方式也在快速翻新,从中奖、欠费、退款、医保、助学金、公益、机票、贷款、重金求子、高薪招聘诈骗,到冒充公检法、公司老总、代购、色情服务、黑社会等,凡是现实中有的领域,几乎都有可能存在骗局。

抛开现实中的一些其他因素,单从立法角度看,电诈犯罪如此猖獗,与中国针对此类犯罪的立法滞后有关。“两高一部”直到2016年底才出台了一个关于电信诈骗的司法解释。关于电信网络虽有一些行政法规或地方法规,但对电信网络使用者的权利保护不够。与电子犯罪相关的法律问题极为复杂,这里有网络信息保护、知识产权、电子合同、等电子交易规则的制定,也涉及到电子资金支付、电子证据保存、电子交易安全、电子消费信用推广、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一系列法律问题。

由于电诈分工极为严密,多为共同犯罪或单位犯罪,如何从立法上解决单位成为刑法犯罪主体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没有严刑峻法,会导致一些犯罪环节中的施害人,并未觉得自己在犯罪。从剧中我们感受到,五花八门的电子犯罪,确实对当下的司法机构和法律体系提出了严骏的挑战。如果法律都难以清晰地认定那些行为是犯罪时,又如何能真正遏制犯罪势头的增长?以中国目前的警力和资金力量,肯定无法应对如此大面积的电子犯罪。要改变这种状况,把握立法时机,创造性地制定电子犯罪的法律体系,扩充相应的专业警力,是打击这类犯罪的关键。

《天下无诈》也展示了反电诈最重要的环节,是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这也是中国法律的弱项。人大代表和媒体呼吁了多年,《个人信息保护法》至今仍没动静。

去年5月,才实施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国家标准,但只是规定,企业对个人信息的收集、转让、共享等各环节中,需有用户的“明示同意”。在你不同意就无法使用软件的情况下,这样的法律规定,只能视为一种形式上的保护。这个规范中,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较少,多为原则性条款。如何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为明确、详细的实施细则,对管理好网络企业对民众信息隐私的侵害,极为重要。

由于没有立法,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中国甚至没有专门的执法和监管部门。个人信息和稳私权一旦被侵害,民众也往往投诉无门,等信息泄露演变为电诈犯罪,无疑为时已晚。很显然,没有立法,就谈不上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民众即使被侵权,也无处求援。

从《天下无诈》的大量剧情,我们能感知到,在电子时代,个人信息与隐私已成为公民最重要的一项人权,理应受到法律最优先的保护。与电信网络相关的立法,应首先体现对人的关爱、对民众利益的保护。任何商业机构出卖这类隐私和信息或用这类信息谋利,均应视为对个人隐私权的伤害,法律应当明确地认定为违法或犯罪行为。不改变个人信息保护不利的状况,就根本难以防止电诈犯罪的迅猛蔓延。

剧中反电诈“止付中心”的建立,是反电诈重要的一环。它提醒我们,对电信网络类的技术犯罪,用高科技手段进行事前的监管和预防更为重要。既然无法控制电诈犯罪的发生,至少应在酿成重大案件前,早一点发现,造成的危害至少会小一些。剧中多次成功的止付表明,司法、网络与金融机构只有大量建立这类预警和防控机制,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本区域经济数据进行风险监控,一旦发现有大笔可疑资金的交易,可进行电子数据分析或实时止付,才能防患于未然。

骗子改变的并不是人的本性,但却暴露出了现实生活的本性。信任是任何社会的基石,骗子摧毁的正是这块最重要的基石。电诈犯罪防不胜防,连剧中的反电诈的警察队长都可能“中计”,何况一般民众。所以在民众中培养一种反电诈的文化氛围,同样重要。特别对一些易于陷入电诈的群体,如退休老人、在校大中学生等,需进行更多的防电诈宣传,在这方面《天下无诈》无疑开了个好头。《天下无诈》延续的不仅是《重案六组》的荣光,更体现电视剧创作者的一份良心和公共责任。

天下无诈,是此剧创作者的美好愿望,但要真正遏制这个毒瘤的快速滋长,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防范,才有可能改变“处处有诈”的现状。这显然任重而道远。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