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说他不够酷炫?但如此善恶于一身,才有血有肉

 四味毒叔 2020-08-04

看了DC的《海王》,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这个角色,咱们多才多艺的徐锦江老师,也是可以担当出演的;看了《超人》,我才知道,超人的内裤一定要外穿才是最高精髓;看了《蝙蝠侠》,我才知道即使没有神力,那用金钱和高科技堆砸出来的设备,一样可以助力英勇,实现英雄的梦想;看了《神奇女侠》,我才知道男人的嘴,不只是骗人的鬼,其实男人给予的情感成长,能带来更强大的自我觉醒力量

直到我看了这部《雷霆沙赞》,我才知道网友们赋予它的艺名“雷霆沙雕”,不是空头名号。

不止男主角沙赞or比利,让我感受到了“沙雕”的浓郁气质,就连最后结局的大高潮里,六位因巫师沙赞的能量转化而来的变身英雄们,进行一字排开的展示时的那个走位和pose,竟一下子让我想起了童年记忆里最靓丽的彩色风景线,就是那些我爱称“葫芦娃”,学名“葫芦兄弟”的小bro们。

不止《雷霆沙赞》的人物是最不正经的DC超英人物,连《雷霆沙赞》的作品风格也特别的“不正经”。剧中的元素运用得很是混乱,比重也完全乱了套,以致于让观众觉得有一些不伦不类。

片头的惊悚恐怖氛围塑造的很好,例如车子的突然间加速;猛然抬头发现前座的父亲和哥哥突然无影无踪;车窗开始被薄冰冻结等等。浓墨般灰黑色的大环境,加上诡异的配乐,让我仿佛又看到了DC的暗黑审美风格。可是我错了,因为全片只有这百分之一的DC前作之风,其余的百分之九十九,皆走漫威化的视觉风。

其实DC也是给观众们打过心理预防针的。首先,咱们从电影海报的高饱和色彩搭配,就能嗅出些许“异象”端倪。其次,从《神奇女侠》开始,观众就能明显感到DC的整体风格,开始有模仿漫威的痕迹了。再到后面的《海王》,简直让人感觉像是在看漫威旗下的超英人物小传。

这不禁让我觉得“老大哥”DC开始在市场中找不准定位了,以致于开始模仿,或是步入“后辈”漫威的路子。想当年DC的蝙蝠侠三部曲,可是一系列有深度、内涵和立意的佳作。不仅把科幻、动作、犯罪等元素糅合得几近完美,甚至还做到了人性的深度剖析,所以我一直觉得DC的《蝙蝠侠:黑暗骑士》,才应该是首个入围奥斯卡的超英片儿。

这部《雷霆沙赞》比《神奇女侠》和《海王》要更加省脑子,甚至我觉得撕开超英的外衣,我们可以把这部作品改名为《少年比利之烦恼》,其中的中二气息简直满到溢出荧幕,妥妥地感觉在给DC的成人受众们,播放儿童片的感觉。但是片中“爱”的主题,以及特意提出的“阳光下的英雄”立意,我还是非常赞同的。

谁说英雄就要低调隐藏?我很认同《雷霆沙赞》里,用言语直接阐述的观点。谁说进行了拯救之后,就要选择默默无闻呢?谁说成为英雄,就该蒙面不以示人呢?英雄从来都是应得称赞的,都是应该形象沐浴在阳光下的,因为充满爱的正面形象,是值得让所有人来认知和学习的。

我认为超英片旨在于告诉每一个普通的人,只要正直,心怀关爱,有着想要守护和保护的东西,那勇敢地付诸于行动后,你就会是一个英雄。英雄从不是天生的,所以在英雄决定拯救世人之前,他一定首先做到了自我成长和拯救。

就像《雷霆沙赞》中,比利在得到巫师沙赞的力量之前,巫师沙赞一直在苦寻心灵纯净的人成为继承者。在我看来,他不是要选择一个心灵纯净的人,而是在寻找一个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人心,经历过是是非非的精神勇敢者。所以当巫师沙赞面对比利时,他坚定地说,“你就是我要找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比利对他说,我不需要沙赞的力量,而且我也不是一个心灵纯净的人,我想这世界上或许也没有完全心灵纯净的人吧!”这正说明了比利是个懂得人情冷暖,懂得人心叵测的人。所以他才能在拥有沙赞的强大力量后,在偏移正轨的时刻,通过他人的点拨及时自纠。

《雷霆沙赞》情感体验的唯一亮点,就在于它展示出了身为熊孩子超英的感悟过程。

比利是个从小被母亲遗弃的孩子,他辗转于多个寄养家庭,可是因对生母和原生家庭的执念,他选择忽略所有人对他的爱和关心,不屑他人给予的爱。他只会自顾自地任性而为,从不照顾他人感受,所以他不去接纳爱,拒绝表现爱,不愿面对爱,一次次逃离寄养家庭。

他只想找到他所想要的爱,而去选择忽视他人对他已经付出的爱。所以他不相信非血缘关系以外的亲情,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不融入任何一个决定给予他关爱的家庭。

全片几乎花了二分之一的时间,来阐述孤儿比利与寄养家庭的其他孤儿们是怎样建立感情,还有对养父养母从拒绝到接纳的历程,以及为了守护后天的家人们,而选择崛起抗争的过程。其实这才是超英人物应有的成长和领悟递进,这样塑造起来的英雄,才会更符合逻辑,也更符合现实。

只有比利明白了他人的爱,并感受到爱,也学着回馈爱之后,他这才有了一个超英所具备的守护拯救的心理和目标,。超英人物实际上就是在用其所拥有的爱,而诞生出保护和守护的强烈欲望,从而选择反击,并因此激发自身的最大能量。只有这样的铺垫,才能展现出英雄的无限潜能,因为心中有爱的人,才是最无畏的。

而在三月上演的《惊奇队长》,我认为也应该着重描绘人物意志的觉醒,可惜片中对人物成长的刻画,根本就是残缺且少得可怜的。惊奇队长人设的从弱到强,根本没有过渡和展示,所以让观众们会觉得很突兀。不是你说她坚强勇敢,观众们就会认为她有着坚强勇敢的意志,也不是她解锁的能力强大,那观众就认定她是果敢英勇的,只有确切地展现出她转变的过程,这才会使观众共情,并理解到超英能力的崛起。

我认为塑造出惊奇队长在经历了那么多对女性的轻视之后,只有详细展示出她是怎么去强大自身,并进行成长和反抗的过程后,才能使观众完全信服于她那真实地强大。所以我认为《惊奇队长》作为一部独立的人物小传,空有骨架,并无血肉。

比方说惊奇队长在训练时抓不住绳子,掉落了下去,被那些男兵们嘲笑说“她是女的,她不行”。然后呢?然后不是应该去继续讲述她的反抗和雄起吗?这样才会塑造出惊奇队长坚定的刚强意志才对啊!可能是为了给打斗戏留下更多的比重,所以就造成了惊奇队长本身的个人成长,以及最后的英雄化都是很欠缺的,而且人物的塑造,也是特别的薄弱。

反观《雷霆沙赞》,熊孩子比利,正是因为明白了爱和珍惜,体会了同伴与他之间的情感,所以他才选择变身沙赞去拯救,去守护住来之不易的美好和人类间难得的真心情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因此他决定去勇敢迎战,选择去成为独挡一面的英雄。有因有果,所以他最后坚定地勇敢直面七宗罪恶魔,运用自身沙赞的能力,与人性人心中的爱,百折不挠地克服一次次失败,最终制服了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淫欲和暴食。

透过《雷霆沙赞》,我看到了千篇一律超英片儿的“求生探索”。在好莱坞的一套生产大众化的叙事体系中,观众其实已经对换汤不换药的标准三幕剧模式,感到相当的疲倦无趣。甚至对看似外在不同,实则内里无二的超英形象,也泛起了回锅肉式的“油腻”之感。

当曾经观众心中神坛上的作品,沦为了快销爆米花电影后,超英片儿究竟该如何突破瓶颈,何去何从呢?“沙雕”向不失是一种新尝试,可是真正“非野路子”的全新走向模式,我觉得无论对DC,还是漫威,都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