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与千寻》“寒冬”爆火背后,远不止是我们欠宫崎骏一张票

 四味毒叔 2020-08-04

■ 本期特邀毒妹 

■栗子酱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其实宫崎骏的电影大家看的并不少,从我小的时候,当然也有的人是从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看过了很多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好像对宫崎骏也有了一种很特殊的情怀,所以当宫崎骏的电影上映的时候,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想要跑到电影院里,把欠他的那张电影票还给他。

其实让我比较好奇的一个现象,是当时《龙猫》上映的时候,我以为会有一个爆炸性的票房数据,但是没想到还好。反而是在《千与千寻》上映的时候,我本以为有一些观众或者是网友会发声,讲出对宫崎骏在炒冷饭的异议。可是竟然没有,《千与千寻》反而变成了低迷暑期档的开场爆款。 

那么大家对比一下数据就能发现,《龙猫》当时是在中国上映了63天,总票房是1.73亿,而《千与千寻》从上映起,至我们录制的现在,上映三天已经突破了1.5亿,这个数据的对比相差还是蛮大的。我蛮好奇的是,为什么同样是宫崎骏的作品,却会有这样的反差?我第一点想到的是,可能因为他的观影基数不一样,就是对这部电影的情怀和情感,以及看过的人数不太一样。然后我去豆瓣搜了一下,标注过“看过”这两部电影的中国观众,豆瓣网友们汇集的大数据显示,《龙猫》的观众是有100万人,而看过《千与千寻》的是有150万人,足足多了50万人! 

虽然我觉得豆瓣的数据不能当做一个全民性的数据,毕竟它还是有一些片面,但是我觉得从简单的数据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看过《千与千寻》的人应该是比看过《龙猫》的人只多不少的,所以观众基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二点,《龙猫》它讲述的是一个很温暖的幻想故事,当然也有人解读了它的黑暗。可是《千与千寻》,它更多的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就像我看到最近很多网友去看完之后,说小的时候,我并不知道白龙找到名字,为什么会这么开心,但是现在看到白龙找回自己的名字,就在台下哭成了泪人。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对自我成长的反思,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对于《千与千寻》,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看似我们好像欠了宫崎骏一张电影票,但其实并不是,我们欠的,是一场关于自己成长的电影票。《千与千寻》能在6月份获得这么好的成绩,有一个必然的原因,是今年的暑期档开场,其实并没有非常震惊四座的电影,所以《千与千寻》在这个时候,反而是可以脱颖而出的。再一点,《千与千寻》其实从2001年在日本上映以来,至今一直都保持着日本票房冠军的宝座,而且已经有18年之久了,它在日本的票房大约有19亿人民币!所以我们由此也可以看出,好的电影,它其实是具有时间穿透力的,不管你是2001年上映,还是2019年上映,都可以获得一个非常不错的口碑。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就是关于电影的敬畏。我其实之前看过一段非常珍贵的资料,大家在网上也可以搜到《千与千寻》的导演宫崎骏曾经去拜访黑泽明导演的影像记录。宫崎骏去拜访黑泽明的时候,完全是一个小迷弟的姿态,是一副非常羞涩的样子,非常不知所措。他对黑泽明说,我是做动画的,我不知道我做的算不算是电影。你是大师,你当然算电影了,你做的肯定是电影好不好!所以我觉得宫崎骏能做出这么优秀的作品,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他对电影有敬畏心。就是因为我一直在怀疑自己,我一直不敢肯定自己,这样我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也期待我们中国的电影,也可以更多地回归到内容上,回归到创作上,回归到一颗电影人的初心上。  

?

四味毒叔特别节目
走近青年影视人 

【演员篇第一期】

北漂女演员的生存需求并非天价,5000块钱足够坚持梦想

【演员篇第二期】

不是你拍戏你就是演员了,反正我还不是一个演员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欢迎光临四味杂货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