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解读 | 《三体》动画版,赢得起也输得起!

 四味毒叔 2020-08-04

精彩内容请看下文

对于科幻作品或动画、影视爱好者来讲,“中国创造”(以下简称国创)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

一方面,是心心念念盼着它好;另一方面,观其现状又忍不住令人忍不住哀叹、斥骂。有时候,它总是捏着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另一些时候,它又能冷不丁争一口气,让已经打算破罐子破摔的人们另眼相待,重拾希望。说实话,如此矛盾的情况,除了国创,我只在国足身上有见到。

而刘慈欣(大刘)与他的《地球往事》三部曲(以下简称《三体》),则毫无疑问是国创中标本般的存在。

那时,《三体》的第一部还叫《地球往事:三体》,以连载的形式在《科幻世界》上刊发。那时的中国科幻,是一个纯粹的小圈子。小到什么程度呢?可能在这一期《科幻世界》(当时就这一本拿得出手的杂志)刊文的作者,70%左右也是上一期的作者,并且也可能是下一期的作者,甚至是武侠或者奇幻杂志的作者(比如江南、大角还有在科幻版改名叫雨夜屠夫的唐缺)龙的天空(曾经最大的大陆文学交流论坛)里根本没什么人聊科幻,于是科幻爱好者们甚至拉了一个QQ群,并且真的囊括了所有科幻书友——我那时还不被允许使用QQ,但从某个忘年交那儿听到的小道消息——群里甚至还有大刘、王晋康、何夕和柳文扬等一众“大佬”。

此一时,彼一时。中国互联网产业大爆发后,出版业渐入寒冬,纸媒、论坛等等不是彻底倒掉,就是不断在“转型”中苟延残喘,又或是被资本恩整合、招安。

而此时的《三体》系列,却逆势上扬,迎来了命运中的第一个转机。先是莫言获得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奖,重新点燃人们对文学的热情,而大刘紧随其后,凭《地球往事:三体》获得“科幻诺贝尔”雨果奖,中国科幻文学借此头一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地球往事》三部曲也在《地球往事:三体》的口耳相传中,被简称为《三体》系列。大刘也是从善如流,系列最后一部作品在第一次单独出版时,已经直接叫做《三体:死神永生》了(其实这一部与三体文明已无多少联系),“三体”系列经典的三角形LOGO也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但是,中国的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和资本的作用下,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复杂时代:某些从业者称其为“大IP时代”。“IP”,即为“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在这里,所谓高价值的“经典IP”被大量购买、改编、翻拍,“IP”已经成为“文化品牌”的代名词。对于《三体》来讲,“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曾经小众的长篇科幻小说,从未赢得如此之多的瞩目,与贪婪。

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网剧、网大(网络大电影)甚至真正的院线出品方都像是疯了一样去挖掘可能被埋没的IP,而小众文学领域正是所有疯狂里最疯狂的一处。

资本并非原罪,但依然有些傲慢的资本没有、或者懒得弄清一件事:科幻领域,和低成本的言情或缺少竞争对手的仙侠不同,这是一个极其需要积淀与打磨的领域。

一方面是作品本身科学属性带来的深度与思辨性,另一方面是早已被好莱坞重工业科幻片养刁胃口的主流观众群,和更加不讲情面的核心观众群。

科幻作品的改编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十年磨一剑”、“慢工出细活”才是常态。

而已经陷入路径依赖的资本,却信奉“早拍就是早赚,多拍就是多赚,有流量,就能成功。”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三体》真人电影版的饼,从一部,画到了六部,最终甚至画到了三六一十八部,然后,最终被撕了个粉碎。《三体》改编的第一次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是夭折。

类似的故事,也在隔壁动画领域上演过很多次。面对日漫、美漫甚至港漫的虎视眈眈,大陆的动画领域却始终疲软。国家多次提出“振兴文化产业”“帮扶中国动画工作者”的相关战略,但得到国家最多扶持的大陆动画产业,却由此亦成为资本眼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动画产业与从业者们变得浮躁,上美的辉煌早已成为遥远的历史,“红蓝二猫”也渐成昨日黄花,低龄向的《喜羊羊》竟然在《熊出没》的对比下迸发出闪光点,而一旁还有《雷锋的故事》《赛车人总动员》等鬣狗般的野蛮掠食者虎视眈眈。

此时,又有谁能想起曾经“明日之星”《帅狗黑皮》《魔魔岛》和《憨八龟》?或许只有早已成为白骨的《我为歌狂》了吧。用一位现在已经步入初老之年的动画爱好者的话说:“我曾以为那是开始,现在才发现那是结束。

但近年来,动画、科幻两个领域却相继迎来了复苏。

首先是动画。院线“三大”——《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和《大护法》重新燃起了曾经的动画爱好者、现在的普通路人的信心、也重新燃起了业界的信心——国创只要认真,就能做出好作品!只要能认真做出好作品,就能赚到钱!紧接着,由曾经在经典动画熏陶下的年青一代动画人与动画观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以《十万个为什么》开路培养起的“种子观众”的自发传播,《刺客伍六七》《镇魂街》《非人哉》等优秀动画接连“出圈”,被大众所认知,并借着院线“三大”掀起的风潮,从小众走向了主流。这是一场伟大的文化土壤的复苏与重建。

然后,是今年年初横空出世的《流浪地球》。即便在国产科幻电影最辉煌的年代,中国科幻电影也时常被斥为“技术落后”、“格局太小”。但本作虽然仍有瑕疵,却确实的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重工业、大格局、独特精神内核的佳作。更重要的是,吴京借本作加冕大陆首位“百亿影帝”,正式向资本市场展现出了新的、充满潜力的、良性的发展道路。目前等待定档的《上海堡垒》《拓星者》和以传出筹拍的《带上她的眼睛》(其实这才是大刘最适合在国产科幻电影初期翻拍的作品),正在夯实《流浪地球》打开的道路。

而《三体》的动画化脚步,其实从未停止。除了以许垚为代表的的“三体宇宙”团队,以神游八方为代表的《我的三体》团队开始,到由王壬创作的同人短片《水滴》作为高峰,《三体》的民间创作从未停止,并且逐渐被官方承认。现在,几乎所有的创作团队都站在了同一片战场、同一方阵营,为“三体”系列作品的创作,提供不可替代的有力支持。

《三体》的动画版本,由艺画开天作为主要创作团队。

这支坐落在大陆新兴文创核心区——武汉光谷的动画团队,此前曾以同人起家,但随后以原创、高概念、制作精良的特点获得了极好的口碑,此前创作的《灵笼》更被视为国创动画的又一匹黑马。不仅如此,艺画开天的创始人阮瑞此前更在创作者专访中坦言:“接下来,我们所有的创作团队,都将投入到《三体》动画版的开发中去。”其决心,可见一斑。

阮瑞这种接近“孤注一掷”的决策,并非没有道理。

现在,正是《三体》动画版最好的机会、最好的年代。前有突然发力、余势犹存的一系列佳作,后有国家“文化自信”的战略支撑与千万观众的翘首以盼,《三体》动画版如果成功,那么必将是有一部现象级、里程碑式的作品,由此带来的商业回报,自然也是丰厚的。

但是,作为一位科幻、动画、《三体》系列的老粉丝,我在这里也必须说,《三体》动画版,不是输不起的。

相反,“输得起”正是这个项目最可贵的地方。

《三体》洋洋三卷本,第一部从地球到宇宙,第二部从现象到规律,第三部则贯通“三体宇宙”的一切——这样恢弘庞大的格局,反而与院线电影擅长的叙事节奏不相适应。(可以对比一下陈年老IP哈利波特或者指环王)

但是,若是以动画剧集的形式放送,一则有足够长的战线进行更从容的叙事与更精致的打磨,二则是一部动画剧集的容错率远比资本、技术、回报极端密集的院线电影要高。

更何况,这部作品只要团队不自己作死,用心创作、给出相应的进步与态度、在前辈的基础上有一定的拔高,那么在目前的情况下,观众仍然会买账,具有较高的宽容度,也为未来更加精良的制作奠定基础。毕竟,这种宏大的、甚至是国民级的IP,是需要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与继承的。不信?看看《神秘博士》《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甚至《米老鼠》《唐老鸭》。

总而言之,目前的国创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三体》动画版把概念PV直接放在公开宣发渠道的失误),主要是标准化与产业化的问题,即“不够成熟”、“欠规范”。但是,又有什么东西,是诞生即完美的呢?作为观众,我们能做的、也应当做的,就是买账佳作,抵制烂片与盗版;为缺陷提意见,以及,为哪些虽微小但明亮的闪光点,喝彩。

文 | Turing

?

四味毒叔特别节目
走近青年影视人 

【演员篇第一期】

北漂女演员的生存需求并非天价,5000块钱足够坚持梦想

【演员篇第二期】

不是你拍戏你就是演员了,反正我还不是一个演员

【演员篇第三期】

因为演默剧,很多人以为他不会说话

?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欢迎光临四味杂货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