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异常生物见闻录》动画化,动画影视界如何应对网络文学的迭代浪潮?

 四味毒叔 2020-08-04

就在前几天,备受好评的“希灵世界观”网络小说《异常生物见闻录》的动画版第一集正式登陆了B站。说实话,在看过第一集后,我的心情是复杂而微妙的。首先,我也是这部小说的读者,并曾为它感动过,现在能看到动画版的上映,自然是开心的;但是,这部作品的水准,只能用“差强人意”来形容,和小说版带来的落差难免让人有些失望;不过在作为一个影视爱好者,仔细研究了一下它背后的制作之后,却又觉得它仍有可取之处。

闲言少叙。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部作品吧。《异常生物见闻录》于2014年七月上架起点中文网,连载三年有余,2018年结束连载。这部作品的世界观建立在人气前作《希灵帝国》构建的“希灵世界”上,因此也备受书友的关注;同时,有了前作的历练,作者远瞳的笔力也触及到了网络文学界的第一梯队门槛。因此,本作在起点中文网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数据,也顺理成章的开始了各版本的翻拍与改编。

本作讲述了一位平凡的人类——郝仁和狼人、吸血鬼、大恶魔、猎魔人等等性格各异的怪奇生物,为世界管理神打工,维护宇宙和平的故事。一方面,是普通人和怪奇生物在一起的“脱线”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是宏大的宇宙冒险、文明兴衰。书中各种族在末日来临时感人肺腑的生命力,和解构传统威权与神秘的象征“神明”、“奇幻种族”带来的密集笑点,让本作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但同时也带来了改编的难度。

类似作品在改编时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设定还原。文字或许会给出很清晰的描述,但终归还是模糊的,每个人都可能把相同的文字解读成不同的形象;甚至在《红楼梦》这种国家级制作中心出品的电视剧,人们都还为87版和10版而争论不休,更别提民间拍摄的小成本通俗网络剧了。因此,无论将网络小说改编为真人版还是动画版,至少目前来看,哪怕是口碑较好、投入较高的《斗破苍穹》《择天记》《全职高手》等等,都没有一个成功的。

那么本作,能不能在设定还原上交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卷呢?很遗憾,本作也不例外——并且,这里乃是它最严重的的一个扣分项。以人物设定为例,无论是人物立绘还是人物对话,都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原作中的感觉,整体感觉尴尬、老套。甚至,横向对比,比不过同时期的其它作品;纵向对比,几乎就是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的水准;最尴尬的是,和自己比,也同样被漫画版甚至民间爱好者绘制的同人图片超越!

此处依次为本作女主角薇薇安的动画版、漫画版和获得官方承认的同人形象

另一个改编的难点,就是人群拟合。随着网络文学的迭代,现在的网络文学作品早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白文”了,而国创动画市场方兴未艾,受众极其复杂。一部作品当然是因为得到了受众的欢迎,才有机会被改编;然而,改编的作品却未必能够获得受众的欢迎。对于旧粉丝来说,前文提到的设定还原就是一个难关;但是对于新的受众,完全还原的设定,能不能够获得他们的喜爱?毕竟小说和动画的受众虽然有重合,但毕竟还是不同的,这里就产生了矛盾。

所以在业界,一般有两种拟合策略。其中一种,叫“粉丝向作品”,即,只为满足旧粉丝,力求还原,进一步释放作品价值的改编。比如《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很多衍生作就属于这种“粉丝向作品”。那么本作是不是粉丝向作品呢?目前看不出来,但我倾向于认为不是。从设定的还原度上来看,如果这是一部粉丝向作品,那么必然是一部离谱的失败之作;从宣发渠道等等来看,也并没有和起点(即原著粉丝聚集地)举行太多的联动活动;从商业价值上来看,远瞳的书迷(希灵使徒)们虽然成功让作品“火出圈”,但仍未达到《EVA》那种国民度的水平,纯粉丝向制作赚不到钱。

而另一种拟合策略,叫“全向作品”。即既照顾老粉丝,又能适当修改、妥协,吸引一定的新观众——这也是本作最让我担心的一点。本作的魅力之一,在于在幽默剧化的场景中,蕴含了对文明、对生命的宏大赞叹与悲悯,甚至还夹杂一些对社会形态的思索——这在网络文学中其实是相当具有深度的。但是,如果想要吸引新观众,势必要向目前的主流动画审美(涵盖观众与制作方)相妥协——而目前的主流动画审美正处于一个奇怪的位置,“废萌”、“龙傲天”、“基腐”等占据相当强的影响力。在这里我并不是说目前的主流动画审美不好,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就是它们与本作的内核,存在一定的冲突。这在后续的制作过程中,是需要注意的。

其实在这里,制作组可以参考学习一下人气大作《紫罗兰永恒花园》或《刀剑神域》的改编制作。两部作品的动画版均对原著小说进行了或大或小的改动,但是番剧的热播随后让动画版与原著双双获得高评价

但反过来,本作亦有亮点。其一便是在制作模式上。本作虽然是同样是中日合作项目,但相比于之前的《全职高手》《拾又之国》《一人之下》或《从前有座灵剑山》等等,本作的创作中,日方色彩被进一步淡化。此前,中日合拍的作品,往往都评价不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日方制作人员水土不服,因此和整个项目并不能很好的融合。但这种合作的创作形式同样是有益的:日方制作人员毕竟在高度成熟的日本动画产业中浸淫已久,在创作过程中,和中方制作人员间的交流或是自己的工作状态、流程,同样值得学习。在这种交流下, 中方成功得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制作人员,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中日合拍作品中,中方制作人员的占比越来越大,特色越来越突出,并且之后将继续保持这个势头。这对于刚刚兴起的国创动画,毫无疑问是个利好。

另一点便是在创作模式上。B站作为当前国创的急先锋、桥头堡与最核心的阵地,正在一部部作品的开发中,形成自己的“B站模式”。此前B站曾经多次注资支持日方的创作项目(如《多罗罗》等),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进一步的考察、学习了日方的创作环境。在近期B站集中全资创作的项目中,我看到了日本“文库模式”的影子。“文库模式”,即是由某某文库(出版方)控制整个IP的制作、出版、发型,规模化、标准化运营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控制作品的质量,同时有利于公司甚至市场的长远发展,其中日本的“电击文库”就是一个好例。而B站似乎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根据自己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动画、漫画及周边文创领域接近实质垄断),吸收了集英社、角川书店等等的运营模式,还背靠腾讯大文娱战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营方略。在尚属刚刚结束蛮荒的国创领域,B站这种猛烈但成熟打法,让我对国创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异常生物见闻录》海外版小说的发行封面。起点所属的阅文集团,亦属腾讯大文娱矩阵的一部分

总之,《异常生物见闻录》这部动画作品,离完美、离原著的高度甚至离“一部佳作”都是有相当的距离的。但是,我同样也从这部作品的创作中看到了希望——“而希望是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未来,还有《三体》等等完全大陆创作的作品等着我们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用《异常生物见闻录》中渡鸦12345的话说:“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信)一点~。”(虽然是会员抢先,但是真的可以免费观看!)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