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一部电影有人看完打九分,有人打三分?

 四味毒叔 2020-08-04


■ 本期轮值毒叔 

■诸葛奇谭·谭飞


完整内容请点击视频观看

诸葛一生推,我就是谭飞。

今天来谈一个严肃的话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观影审美能力?

在这样一个恰饭的年月,当下诸多公号打着评论的幌子帮一些不好的电影洗白。

那么一部片子到底好不好?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和选择一部电影呢?

其实对一部电影的评价更多的是靠自己的观影审美来决定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部片子有人看完打九分,而有人看完就打三分,这个分数的差别就基于两个人不同的审美体系,而观影审美是可以通过后期的观影习惯来提升的。

对正常人来说,多看电影,阅片量高了,肯定是可以提高审美能力的,但要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摸索到一些技巧。

像昆汀,早年就自己窝在影像厅里面看电影。他的观影量非常高,有时候他还看很多港片,从中收获了大量的经验,培养出了自己比较独特的审美。

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一些比较有效率的方式,不要萝卜白菜都看,太随意了。

我们应该找同一个导演的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来看。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你会发现一个导演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

除了库布里克,基本上每个导演的每一部片子都有一些前后沿袭或者相近的地方:运镜上的风格,表述故事的一些个人习惯,对表演的要求和场景调度。这样扫下来之后,你会了解一个大概,然后再去找到这个导演的自传,或是别人采访他的一些书和纪录片,通过这些资料补全细节。这样你基本上就能了解到导演的所思、所想,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再比较之前看过的同类型电影,通过自己的思考,总结出他这样做是更好了还是依然存在什么缺点?

比如,很多人的审美无法够到日本的小津安二郎导演。但当你看过他的所有影片,读过了他的一些个人资料之后,你会发现他的影片有个共同点:就是他很讲究构图,但是镜头运动之后就会破坏构图的整齐,那他索性就用了大量的固定机位,而这种低机位带来的真实感又和小角度的仰角有关系。通过这样一分析,你就会有一个由点入面的了解。 

这个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当你通过这种方式了解了几位导演之后,你会找到感觉,逐渐找到自己中意的类型,然后再横向分析同导演的作品或者纵向分析不同的导演,形成自己的观念,逐步搭建自己的审美体系。

同理,你也可以找到某一个国家的不同导演来看,或者找同一个时代的影片来看。比如新好莱坞电影或台湾新电影运动时期的电影,然后根据这个时代的背景去了解更多信息。

审美的培养和很多事情一样,一开始要先了解别人所想,打开自己的视野宽度,然后再通过积累找到属于自己的审美。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