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仅用三点,告诉你《一人之下》好看的秘密

 四味毒叔 2020-08-04


国漫这几年盛行,质量相较往年也有大幅度的提升,最近《一人之下》的第三季开播,不仅缓解了不少人的追剧荒,更是吸了不少路人粉。

从第一季的初出茅庐到现第三季的制作全面升级,这不过以现代为背景讲述异人故事的作品,被不少人冠上了国漫之光的称号,而其中不少亮点是饶有趣味的。

一、谐音梗和内涵梗

不少国漫在受众接受度上受到了配音的影响。

当你看到动画里的人物操着一口一级甲等普通话说着台词,环境音和人声完全是分离的状态时,一方面是台词和人物设置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是音乐、音效的制作问题。

在第一季,《一人之下》就用了一个巧劲缓解了会因为这个原因退坑的观众。

整个故事里大量的方言出现,降低了不少人听觉上的违和感。

加上整体环境中的白噪处理得当,让人声有了最大程度的空间感,首先就从观感上收获了大批受众。

而所谓的谐音梗和内涵梗表面上看是作者的趣味所在,为作品增添了不少笑点。

像冯宝宝的“阿威十八式”,简直就是当面开车。

也就是没有针对动画片的审查制度,这能过审简直就是奇迹。

而另一句“不摇碧莲”的梗则是直接延续到了第三季,几乎成了主角的另一个名字。

这种谐音的网络热词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些过时,但从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贴合作品的设定的青年受众群,这是一种内容上的成熟表现。

毕竟漫画并不只是给小孩子看的,更成熟的叙事和主题故事会吸引更大年龄层的受众,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

但针对这一点也存有另外一种声音,就是感觉部分内容过于“粗俗”,将一些上不了台面的言语当作幽默感,让观者不悦。

在这一点上就是各有各的看法,个人感觉要看类似内容的整体占有量。

假设为了凸显人物在某些事情上的不正经,而说一些不正经的话,然后顺势铺垫人物后面的转变或者正经时奋不顾身的状态,那所谓的“粗俗”就是整体故事讲述中的特定设计而已。

二、传统文化的表现

追着看到第三季的观众想必随口都能说出来几个《一人之下》里的小众知识,从“搭鹊桥”到“酒、色、财、气”四字背后的意义,再到“申猴亥猪”的西游故事延伸

不少对现在观众来说新奇的东西包含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虽然有些属于道教,有些属于民间智慧,但综合起来依然是本土化的内容。

将东方的传统文化结合或延伸,置于故事中,能顺着剧情的发展带出来不少前人智慧的作品,让人很容易就联想到了“盗墓题材”中的风水学说。

这种相对于将所谓的超能力直接拿来用的做法更加真诚。

毕竟每个能力的背后都包含多多少少的东方智慧,就算有些能力曾经见过,但它背后的故事却依然是新的。

但第三季在这一点上有一点稍逊于前两部,那就是片头曲。

最开始的片头曲被不少人称为山歌,因为其演唱形式与山歌有近似的地方,而第三季却直接成了京韵rap,虽然也有味道,但相较之下并没有前者惊艳,算是个人感觉到的小瑕疵。

三、故事讲述的方法

在整体故事的讲述方式上,这里针对《一人之下》前三季的动画内容讨论。

故事采用了一种百试百灵的方式展开,先吊足观众胃口,将所有世界观的概念提前点出来,比如“异人”的存在,“八绝技”与“三十六贼”以及到现在最大的谜团“甲申之乱”。

悬念前置的设计让整体剧情不至于走偏,而且能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将人物性格和特点树立起来,让整体故事的文戏部分非但不无聊,还涵盖了大量的信息量。

相较于其他作品用大量的打斗场面撑起观众的兴趣来说,《一人之下》的这种做法目前看来很成功。

但有趣的地方是,这种成功带来的反馈就成了第一季评论里那句:“故事拯救了它的粗糙”。

现在看来好像还成了一句褒义的评价。

在多数动漫作品都开始讲情怀,拼制作的今天,国漫故事讲述能力的不足也在逐渐改变。

从最开始,画师自己画自己想故事,到现在有专门的编剧部门,国漫成长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距离崛起和辉煌还有不小的差距。

我们在看国漫中一个个人物在逐渐成长的同时,他们背后的制作者们也在共同成长,终有一天,他们会成为独挡一面的勇士。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