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炸个真飞机值得说?这是诺兰的常规操作

 四味毒叔 2020-08-04


《信条》应该是目前最坚挺的影片了,没有任何撤档的消息,开场就直接定档7月17上映。

克里斯托弗·诺兰是当下少有敢不拿明星做宣传的导演,他的名字已经成了当下最硬的招牌。

这位1970年出生在英国的导演,自第一部处女作在旧金山电影节上受到关注之后,直到今天都没有让人失望,几乎每次有新片上映时,媒体都分成两类,一类是吹。

他们会细数诺兰以往的作品,从《记忆碎片》到上一部《敦刻尔克》从里到外的剖析一遍,其中《盗梦空间》和《星际穿越》《黑暗骑士》更是会着重强调,每一个字都在提醒你,诺兰是永远的神。

而另一类就是等着看诺兰的笑话,这一类人不在少数。

影史上少有人能从开始执导筒便一直处于上游,总有几部作品会帮助他平衡自己的口碑,而诺兰至今还没有明显的拉分项。

哪怕是很多人对《星际穿越》放之四海皆可的结尾心怀不满,认为最终落到亲情上和之前展开的宇宙观不匹配。

但这终究是瑕不掩瑜的事情,诺兰每次的答卷虽没获得满分,但也足够封住好事者的嘴。

这次《信条》还没有上映,放出来的多数消息就已经被影迷知晓了,除了三年的筹备期,诺兰带着剧组跑了七个国家,影片成本超两亿刀等,每一条都被影迷议论着,让其他导演嫉妒着。

在疫情封锁之下,国外的情况并未见好转,现在站出来说自己的新片无疑是费力不讨好,再加上诺兰还呼吁了影院早点开门。

直接让不少人说“这次,诺兰要开始拯救电影了”。

相比那些将精心筹备的作品拿出来赚取票房或名利,亦或是抒发自我,诺兰这次却做好了亏本的准备,他其实很明白当下的市场萧条,人人自危之下对电影的需求减到了最小,但他身为一个导演,能做的就是拍一部电影来唤醒市场。

这种做法老实且笨拙。

但也导致对诺兰的舆论陷入两极,除了高呼“诺兰救世”之外的声音就是批评,说他这种行为无疑是谋杀,变相怂恿人们集会,并且没有考虑到身为导演的责任感,不重视投资者的金钱。

这种负面的消息多半是没脑子的人瞎杠,电影院不开门,诺兰就是有齐天的本领也没法让电影上映。

而且,资本的力量远超我们的想象,从最新海报上的时间由7月变成了“即将上映”,就知道华纳心里那本生意经在盘算什么。

毕竟,在拍摄期间,诺兰的要求基本上都被满足了。

这位早期被称为“业余派”的导演保留着很多“专业导演”未能延续的东西。

从最早开始拍小成本电影开始,诺兰就对光有一种追求,只是当时经费有限,他只能尽可能的采用自然光,这种有源光线聚集的窗边也成了他设置最多的演员站位。

而追求实景的他在日后经费充足的情况下,更是变本加厉。这次的《信条》炸了一架747飞机,理由很简单。

原本打算用微缩模型和布景构建,加上视觉效果和后期合成来做的这场爆炸需要的所有流程加起来,相比直接买一架真实大小的飞机差不了多少,这其中不光是钱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是时间的问题,只不过没有重来的机会罢了。

当然,这次冲动消费能成功,还有特效总监和制作设计师的功劳,但熟悉诺兰的人都知道,这种事情被他做出来,算是喜闻乐见。

从《黑暗骑士》中那辆真实的卡车翻滚,到《星际穿越》带着全组种植玉米地开始,诺兰身上保留的传统导演习惯几乎都用在了制作方式上。

特效镜头相对实拍是自由的,你几乎不会担心现场的很多问题,摄影机的角度和轨迹也几乎不受局限,但实景中拍摄,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也正是这种现场的真实加上需要精心设计的过程,让诺兰乐此不疲,相对用特效完成了一个震撼的场面,通过现场的实验和一次次排演出来的效果更让人兴奋。

这种工作方式也让他在拍摄大场面时习惯安排多个几位拍摄,保证细节最大程度的保留,而拍摄对话的文戏时,他却会尽量少的安排机位,保证在对话时少切镜头,让观众能专心的了解台词内容。

虽然目前对《信条》放出来的消息不多,但这绝对是一部值得期待的新片,只是如今万事俱备,且等影院开门!


《四味毒叔》是由策划人谭飞,剧评人李星文,编剧汪海林、宋方金、史航五人发起的影视文化行业第一垂直独立视频表达平台。欢迎有个性、有观点的导演、制片人、编剧、演员、经纪人、评论人、出品人等前来发声,或脱口秀,或对话,观点不需一致,但求发自内心。“说” 责自负,拳拳真诚在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