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严肃历史学家李治亭怒批易中天:“时尚史学卖假货品位低”

 好风似水 2020-08-04

李治亭,汉族,1942年1月13日生,山东莒南人。1965年辽宁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任吉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等职。现在担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兼及明史。主要作品:《清史》、《吴三桂大传》、《中国漕运史》、《清康乾盛世》等。

主要研究课题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边疆史地丛书·东北通史》、《明清东北治边政策的比较研究》;东北边疆工程课题《清代东北边疆城镇研究》;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关东文化大词典》、《爱新觉罗家族全书研究》等4项。

专题:上海书展“爱读书 爱生活”

“易中天热”席卷全国之际,某些历史学家坐不住了。近日,易中天已经“转战”到上海书城签售《品三国》,两小时签出1300本,而在上海书展现场,一个颇具针对性的讲座“史学家必须还历史以真实———‘时尚史学’之批判”吸引了不少听众。主讲者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研究员李治亭,他以相当激动的口吻把时下包括易中天在内的一些“时尚史学家”批了个遍,称其缺乏常识,品位低下。

真实性遭遇危机

李治亭开口之前,主持人先把这次“讲座”的性质定了调:“几分钟以后,我们这个小小的房间就将成为本届书展最具批判性的所在!”接着,李治亭直入主题:“现在,历史的真实性遇到危机,再没有批评和不同意见出现,人们就会把误传当作真理,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他表示:“历史材料可以用来做各种东西,可以写论文、写小说、写话本、写电视剧本,但不管怎么用,第一位必须是‘真实’,这是绝对而不可替代的,否则就是歪曲。”

商业化贩卖假货

李治亭分析说,史学运用中有几种错误倾向:一是把历史政治化,如上世纪60年代,历史沦为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一些人大搞影射哲学;二是持有陈旧的历史偏见,如否定清朝,认为那是“异民族王朝”;三是认同西方所谓后现代的“历史不可知”论,称“历史是历史学家主观构造出来的”;四是史学商业化,为了迎合大众,把严肃史学变为“时尚史学”,标新立异,贩卖假货。

阎崇年缺少常识

李治亭的批判重点落在了这第四点上,把当下盛行的“正说”“品说”“戏说”历史统统归结为“时尚史学”,一网打尽。李治亭不客气地说:“正说”貌似正儿八经地说,实际未必,阎崇年是“正说”的代表人物,但他讲的清史中有许多荒谬的错误,比如说努尔哈赤统一了东北,其实努尔哈赤只打了半个东北,阎崇年不具备历史的基本常识。“戏说”以电视剧为代表,目前的历史电视剧基本都是文化垃圾,胡编乱造,八杆子打不着的凑一块,没法看,一看恶心。一些电视剧把乾隆整成江湖侠士、风流人物,老百姓信以为真呢。

易中天媚俗之作

论及“品说”,李治亭毫不掩饰地将矛头直指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风靡全国,是一大奇特的文化现象,这是易中天的魅力还是媒体炒作的魅力?我不知道。他的‘品三国’,是品三国历史,还是《三国志》《三国演义》,或三者兼有?《三国演义》可以随你‘品’,但《三国志》是严肃的史学著作,‘品’起来要小心!”李治亭语气激动地说:“他‘品’曹操,等于没‘品’,说曹操‘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一大堆词,什么玩意儿?好的坏的,怎么理解呢?世上有这么全的人吗?‘品’来‘品’去还是跳不出‘乱世奸雄’的旧框子。

就‘奸雄’这两个字也有问题,这是老百姓的话,不是学术语言,严肃的历史评价中没有‘奸雄’这个词汇!”谈到易中天爱用的流行词汇,李治亭更是不屑一顾:“热是热了,但纯粹是文字游戏,品位低下,简直是媚俗之作!诸葛亮唱空城计,你非得说他唱卡拉OK啊?诸葛亮在那儿隐居,你非得说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啊?这么说话没有任何意义啊!把时髦语言掺进史学中,就是一种低俗化!”

李治亭最后总结道:要纠正种种偏向,首先要努力倡导读书的风气;二是媒体要注意导向,辨别真伪对错,别忽悠。

讲座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听众,有的说李治亭讲得很有道理,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原文刊载在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