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新用户08306761 2020-08-04

你真的会学习吗?你明白学习背后的原理吗?你是那种学习很努力却迟迟看不到效果的人吗?如果你是,接下来的内容会刷新你的认知。

一、你是那种看起来很努力的人吗?

你是那种看起来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却不太明显的人吗?我觉得我是!整个高中我都是别人眼中看起来很努力的人。早自习总能第一个到班里背书,中午午休从来不休息,晚上晚自习放学后还会在寝室了里熬夜学习。

仿佛昨日那个站在冬日操场上背书的女孩还没有走远,而这种默默“努力”成绩却没有起色导致的自卑,笼罩着我的整个高中......

就是这样“努力”我还是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后来,我顺利考上研究生才明白,其实真的不是人与人的智商有多少差别,而是我们不懂学习背后的逻辑。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1.“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方法

目前,不论学习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都会倾向于反复阅读书本,‘填鸭式“教学就是最好的体现。我自己在学生时代也是这样,不同的重点用不同颜色的高光笔进行标注,然后就一遍一遍的阅读,一遍一遍的背诵。

然而,并没有多大的作用。为什么呢?因为重复阅读和集中练习会让人越做越熟练,但是在这个毫无挑战的过程里,你会逐渐产生”已经记住了的“错觉。

其实这种方法没有办法产生持久记忆,只是在浪费时间,徒劳无功!

这种方法没有效果,为什么我们还在使用呢?那是因为大脑里的元认知的作用。

所谓元认知,就是我们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判断。在重复中,误以为自己已经记住了,只有在考试时才会”原形毕露“,其实这就和“谷歌效应”是一样的。

元认知产生的偏差,让我们这些看上去很努力的孩子陷入到两个误区:

一是不知道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二是爱使用那些让自己产生错觉的学习方法。现在想想还真是这样。

尤其是反复阅读会让人产生一种已经学会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你已经学会了这些材料。

在学习中 ,流畅地阅读一段文字有两大不利因素:一是不能代表你已经学到了东西;二是会让你产生一种错误的印象,以为自己记住了这些材料。看到这段描述时,我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作者不就是在说我吗?也弱弱的问一句,这是你吗?

一直使用这种徒劳无功的方法,会使得我们陷入一个怪圈,即是努力背诵阅读-看不到进步-更加努力-原地踏步,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否定自己、贬低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极其自卑的人。

2.你有想过给自己的记忆打个结吗?

不用担心,这不是智力的问题,只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实我是再考研期间,才真正的开始研究学习方法的。因为专业课知识需要大量的背诵,我明确的知道在像高中那样死记硬背肯定是不行的。

在研究了几本学习类的书籍之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我们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分类、编组这有助于后期的搜索和记忆。这和《认知天性》中讲的知识链和记忆结是一个道理。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看书籍而不适合上书本思考和搜索。看完书本,我们没有试着将知识点联系起来,这就好比所有的知识我们都穿在了一条细线上,没有打结,那使用起来可不就是散落一地啊。

将所学的知识分组,穿串的学习方法,刘媛媛在她的高效学习法中也提到过,可见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有相通之处的。

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知识链打上记忆的结,你需要检索。

检索就是主动回忆某个事情的过程,其实最好的检索其实就是考试。

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检索,也就是多做自我检测,其实这其中的自我检测,就是你自己对知识点的解释与理解。如果你能将所学知识讲解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自测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记忆就会得到强化。

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

在伊利诺伊州哥伦比亚市的一所中学,实验人员安排了两组八年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学习科学课的一些小知识。一组人仍采用老办法,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复阅读,但没有测试;另一组人需要经常接受关于这些知识点的小测验。一个月以后大考,凡是考到那些用小测验来学习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成绩是A-;而在考察那些仅作复习但是没有测验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们的平均分数为C+。

得出的结论是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因为你的学习没有挑战性!对照一下自己,你是不是也很不喜欢合上书本检索,或者复述你自己已经背诵的东西。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检测就意味着对大脑的审判,也是对自己的挑战。这就印证了作者告诉我们的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但是,人是喜欢挑战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你费力了,遇到挫折并且战胜了,才能将知识学习的更好。

学习就是一个挑战性的过程,只有耗费心血的学习才是深层次的,效果也更持久。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二、学习的本质

1.我们的技能终将变成条件反射

我们的技能终将成为条件反射,这个观点让我想起了《刻意练习》这本书。书本告诉我们3F原则会让我们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认知天性》被称为”后刻意练习“对于一项技能,我们究竟怎样学习才能将其变成条件反射式的操作呢?

我们学习的技能终将成为条件反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学习的知识会在哪一个场合所用到。如果情况紧急,我们就没有过多的思考时间,而技能就成了条件反射性的动作与反应。

《中国机长》里的危急关头不就是最真实的写照吗。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生死关头,他们临危不乱、果断应对、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部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这大概就是对将某项技能使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式的本能操作最好的诠释了吧!也只有这种学习才是具有价值的。

这种形成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就是我们打造“心智模型”的过程。从新的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织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能够做到这些,你才算学会了一门知识,或者掌握了某项技能。

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对学习的误解很深;对如何学习没有正确的认识;对看似努力的学习方法奉为珍宝。尽管科技发展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变得多元化了,但是对学习的观念还是一成不变,也许只有我们真正明白了学习的真谛,学会学习,才能冲破陈旧观念的桎梏,从而拥抱未来的新知。

2. 做一位真正的学习者

为什么我们整天学习,却始终不知道学习是什么呢?那你学习的多少东西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呢?选择学习之后,你又做了哪些链接补充自己的学习短板呢?其实真正的学习早就已经不是我们观念中的看书、背诵加考试啦。

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就发现,人们在学习一个概念时,花费越多的心思,尝试用自己的话去重新演绎或者解释它,或者尝试理解这个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就能越牢固的掌握这个概念。

反思自己,好像从来就没有这样的学习过,从而导致了我做了很多无用功。如果你也是这样,赶紧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吧。毕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都需要终生学习,终生成长。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三、做个高效学习者

做个高效的学习者,似乎是每一个人的终身追求。因为世界的变化太快了,真的就像泉灵说的那样:“世界抛弃你时,连个招呼都不会打。”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拥有“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坦然与洒脱。下面我们就看看《认知天性》是如何教我们成为一位高效的学习者的吧。

作者告诉我们学习要经历三道工序,而不是翻书、背书、拼命朗读。

在认识这三道工序时我们先来看一个书中的案例:美国海军陆战队有一个名叫米娅的中尉,她曾在23岁时被派驻到琉球群岛负责后勤工作。按照要求,她必须要通过跳伞训练,而这个过程也被记录在了本书当中。

跳伞培训过程中的第一个原则是:不允许学生带笔记本。你只需要倾听,观察,在心里演练以及执行。在跳伞学校这个地方,测验是最主要的授课工具,教练们永远用测验来推动学习。如果测验通不过,你就无需再进行下去,直接离开即可

翻滚式跳伞着陆,在军事术语里边叫“PLF”。只要一触地,你可以朝六个方向(左前、左侧、左后、右前、右侧、右后)翻滚,这取决于你飘落的方位、地形、风向,以及你在触地的时候是否摆动等等瞬间的条件。一开始教官会让你站在一个沙坑里,有人给你解释并演示PLF的动作,然后轮到你尝试:你要练习从不同的方向触地并得到纠正,然后再次练习。

一周以后难度加大,你要从离地两英尺高的平台上往下跳;再往后测验会变得更加困难,你要攀到离地数英尺高的滑索上,抓住头顶的T型把手滑到降落地点,然后松手、落地、完成翻滚……直到最后,你要爬到离地三十四英尺高的跳伞塔上,然后练习从飞机上跳下来的所有动作,体会从高空滑降是什么感觉,如何处理设备失灵,如何携带沉重的作战装备伞降等等。

这一系列的过程完成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米亚的心智模型。

编码

学习的第一道工序是编码

就是面对学习的知识,你要利用自我演绎解释的方式来输入大脑,此时大脑会把你感知的东西转化成化学与生物电形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形成一种心里表征,这个过程就叫做编码。书中将我们大脑中的这些心理表征称为记忆痕迹,它就类似于我们记在笔记本中的几句话,这只是短期记忆。米娅在看教官演示时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巩固

什么是巩固呢?巩固的意思就是将这些记忆痕迹(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重复练习。就像米娅在短期记忆的基础之上,不断的练习,得到纠正,然后再练习。

检索

检索是最后一道工序,那些看起来很努力的学习行为就是缺少这一步。

学习、记忆、以及遗忘会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想让成果牢固可靠,我们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将记忆痕迹编码并巩固成长期记忆的时候,这个过程的工作必须扎实。二是我们必须把这些资料与不同类型的线索联系起来,以便我们今后回忆这些知识的时候能够游刃有余。

掌握有效的检索线索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经常被人们忽视。这项任务不仅仅是把知识转化为记忆——能够在需要的时候检索知识,和学习本身一样重要。

《认知天性》如何高效学习?5000字干货给你讲透

四.学习背后的心理学规律

1.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其实作者提出的这个观点与我们平常的认知是不同的。我们往往认为,你的积累越多,在学习的时候才能够更容易。因为新学问就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我们学习的越多,新旧知识的联系就越多。一条条的“检索线”就是这样被建立起来的。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需要忘记一些矛盾的、与旧的记忆相关的记忆线索,这样才能把记忆线索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这就是作者说的欲求新知,先忘旧事。

2. 越容易被记起,越容易被忘记

这个就跟我们前面进到学习越轻松,效果越不好的理念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把学习三道工序中的检索,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检索练习是强化所学的一种方法。你在检索知识或技能上花费的努力越多检索练习就越能强化这种记忆。

3. 给学习者的五条建议

1)重新巩固记忆

间隔练习,努力检索,这些花费力气的巩固过程会让你学到的东西变得具有可塑性,能够让你产生自己的理解,强化与已知的联系并建立牢固的心理线索和检索路径。

2)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如果你的练习下够了功夫,就会使彼此相关的复杂理论或是技能融合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形成了心智模型。对应某项技能的心智模型就像大脑中一款又一款的“应用程序”,通过学习你可以积累大量的心智模型。我的理解就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模型,这种心智模型形成的越多,你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就越强。

3)学会举一反三

其实这个观点从我们上学就开始听到老师这样的建议。什么你要活学活用,你要学会举一反三。可是我们谁也没能做到,你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了吗?你在学习完化学之后,亲手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所学吗?你在学习数学的时候,真的将知识运用到了生活中吗?并没有!这就是我们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带给我们的间接性的学习使得我们不能持续成长。

作者告诉我们学会举一反三就是在不同的时机、不同的环境下多次进行练习,这期间不同的学习资料,这有助于给这些资料建立新的联系这就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彼此关联的知识网络。

说道举一反三,达芬奇就是这样学习的。他看到鸟在天上飞和鱼在水里游就会不断的思考阻力的问题,所以他成了最早研究流体力学的人。

4)学会构建概念

学会构建概念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会具体的概念,我们还要学会辨析与归纳整理。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分组归纳有助于我们真正的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

5)学习迁移

注重学习迁移就是说要学以致用。这就跟我们平常说的“只有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也当成训练。”这种学习方法会提高被科学家称为“学习迁移”的能力,就是说我们要在生活中多运用实践我们所学的知识。

《认知天性》这本书的英文名叫做《Make it Stick》-让学习轻而易举的心理学规律。本书的末尾是作者写给大家的学习策略,不管你是学生也好、职场人士也罢亦或者是老师,总有一款策略适合你!

你学不好真的不是你不够努力,要知道,对自己的知识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