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 中国的小调音乐

 闹市孤猴 2020-08-05

A、小调音乐的分类

小调音乐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时调和地方性小调。

1.时调

     体裁形式较为规范,经过长期艺术加工,传唱悠久,经常被一些民族乐器、地方戏曲和曲艺吸收并重新演绎,时调种类又分为几大类分别如下

鲜花调:

      旋律优美抒情,旋律形态大多为徵调式,曲式结构呈现为前半部分是两个呼应性乐句,第一乐句大部分是一对重复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乐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节为主要乐句,后半部分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紧密结合构成了一个尾部带有延续腔体的八小节,最后尾音落在G音上与前半部分相呼应。

孟姜女调:

      影响我国流传最广的一种民间小调音乐,又叫春调、十杯酒、梳妆台等,擅长表现爱情、离别和凄美哀怨之情,音乐基本形态为徵调式,属于四个乐句的单段体式,具有起承转合性,节奏均匀,旋律手法主要以级进为主,音乐深情,润腔手法细腻,颤音的使用为音乐的艺术效果增添特色。

剪靛花调:

      音乐形态以宫调式为主,四个乐句以后加入衬句,重复尾句的乐段,具有南北交融的音乐特色。

绣荷包调:

      以绣荷包为题材的音乐主题遍布我国南北方,在中国荷包是古代中国男女的定情信物,绣荷包调曲调丰富,表现方式多样,有表现哀怨、缠绵、欢乐的,也有明快,活泼的。

2、地方性小调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当地生活为题材,反应劳动人民的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这种曲调在一定地域内传唱,数量居多,分布广泛, 与当地语言和音调联系紧密,较为成熟。

       有的小调表现人们对旧社会黑暗制度的不满,对不公平不合理现象的怨愤情绪, 有的反应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还有专用于婚嫁、丧葬的小调歌曲,在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有的以问答启智的形式,以儿童嬉戏的形式,既有一定的知识性同时,又富有童趣,曲调结构短小,节奏鲜明逗趣,旋律简单,音乐朴实无华,如代表音乐作品有《小白菜》《绣荷包》(山东)《打酸枣》《绣荷包》(四川)《蛤蟆调》等。

B、小调音乐的特点

曲式结构:

      常见有两类分别是起承转合和对应式,一般使用两个乐句相互作答的方式,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音乐内容。

旋律:

      级进手法较多使用,起伏手法比平铺直舒使用较多,乐句变化丰富,旋律曲折。

节奏:

      节奏规整,节拍型变化丰富,北方小调常见切分和弱起节奏,南方小调相对节奏来说比较平稳。部分地区受戏曲和曲艺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有时会运用散板起或散板收,有时会加入数板段落等。

音乐风格:

      抒情和叙事两种表现手法都会单独和交融出现,小调音乐相对山歌来说比较含蓄,经过艺人长时间的加工曲式结构更加规范,形式更加有节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