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读精选:《丰田生产的会计思维》

 唐道述 2020-08-05

本书主要在讲解“J成本论”,一种从正宗丰田生产方式进化来的会计核算理论,所谓J成本就是成本金额和时间的乘积,也叫产品的“投入资金量”,“J”是日文单词“時間”的罗马拼音jikan的J,也是Just in time的J。

引入这一理论后,打破了现有的会计核算思维。现有的会计核算完全没有考虑到时间这一重要因素,时间的流逝,意味着浪费资金的可利用价值,这对企业是否真正“赚钱”容易产生误导。

例如:库存在财务账面上是“资产”,至于这笔“资产”是放了1个月还是一年,财务人员是不会过分关注的,但是任何一个精益人员都知道库存是浪费,想尽办法让库存快速流动起来。

为什么丰田生产方式的导入不能够顺利进行?就是因为对现场实施的财务指标只有成本减低这一项,一般能够得到承认的只有次品的材料费削减和人工费用。而导入丰田生产方式以后,虽然1-2年的工时减少和良率提升都很顺利,但从第3年开始,便很难见到效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不管现场如何改进,体现在财务账面的贡献始终不理想,导致高层开始怀疑精益的作用

如果早点发现这一衡量指标,用书中提到的“收益性”来衡量,即某一特定期间(通常是某一会计期间)赚多少钱,收益性=毛利÷J成本,单位是“/天”或“/年”。对于改善的财务成果,可以用改善前后的“收益性”对比,也可以直接用“J成本”对比,效果非常明显,也就是书中说的“目视化”。

导入这个理念后,会让经理人对成本的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过去公司一提出降低成本,就会导致大批量生产,为什么呢?以为无论是采购、生产还是运输,当然是批量越来,单件成本越低,即局部效益最大化。但局部效益之和≠整体效益,相反,它会让整体效益降低。理解了“J成本”这个概念后,综合进行考虑,才会做出最优的决策。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就是,对于现场管理者来说,缩短提前期10%要比降低成本(传统意义上的成本)10%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书中还论述了一些常识性的现象,值得我们学习,例如:昂贵的空运和廉价的船运哪一个更合算?在中国(或发展中国家)工厂生产真的合理吗?等等。

建议从事精益工作的人都阅读一下这本书,因为在和老板打交道的时候,用丰田生产的会计思维去证明精益的成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要告诉老板,公司如果想真正的降低成本,请遵循正宗丰田方式的现场改善要诀:彻底做好自働化(Q质量),不断追求准时化(D交货期),收益(C成本)就会随之而来。


精益课程/活动

【精益公开课】总裁精品课:企业精益转型战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