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的茶艺,美得让人流泪

 博搜茶文化 2020-08-05

  都说,茶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茶,承载不了那么多。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得惬意时光。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茶性的内敛清明,苦廉甘节,有利于废奢倡廉,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茶文化的仪式感,有助于人们提高文化修养、审美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如果喝了某个茶感觉还不错,能接着喝下去就足够了。

  

  “凡”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次话一语中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道。

  最早人们煮茶与煮菜汤无异,饮茶以药用和品茗兼具,先烤再捣,茶末加上葱、姜、橘子作调味煮了喝,因此除了煮、饮茶具之外,又增加了炙、捣和浇汤的工具。可见直到唐代以前饮茶器具与食器是相互混用的。所谓“茶食不分,茶酒不分”,茶具与酒器亦通用,饮茶也可以用酒杯或土碗等饮水具这里的制茶和饮茶,称“荆巴”不用巴蜀,表明此时期荆州一代的茶叶生产和技术,已发展到和巴蜀的水平了。西晋以前,国人还是将“茶”视为一种珍贵的饮料,两晋、南北朝年间,随着茶叶的发展,已逐渐成为意味“俭朴”生活的普通饮品了。《晋书》中记载:吾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广陵耆老传》中提到: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每旦至夕,其器不减。这说明晋代街头已出现卖茶水、茶粥等事,这与现今的茶摊相似,南北朝还有提供喝茶住宿的茶寮,可说是现今茶馆的雏形。

  

  日子,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静心,过得从容。奋斗,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敬心,赢得坦荡。爱情,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净心,爱得真洁。人生,不是忍耐,就是等待。不如以茶尽心,活得纯粹。

  对于爱茶人而言,无时无刻不是喝茶好时节。心情甚好,约上三五知己,于高楼平台上,煮一壶老茶,谈生活纷争。此情此景,比起在空气极差的网吧玩游戏,比起在一片嘈杂中大麻将,要美好健康一万倍吧。趁 现 在,一起喝茶学茶!如果不趁着年轻,学点精髓,会不会什么都没有做,就错过了最 好的年华。我要学会喝茶,否则除了年轻一无所有,否则老了后没什么乐趣。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无可奈何。但是只有经过这些无可奈何,才能到达行止由心的境地。所以要学会在阴霾中找寻温暖,在暗夜中探求光明,咀嚼平淡如水的生活,领略四季起伏的风景,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品茶,只是为了得到片刻宁静,茶香袅袅,掩去了世俗的味道。于茶中修一颗平常心,笑看世间繁华。

  色随春焙茶烟碧,凉入晨烹灶火残——宋·冯时行《谢韩秀才送松栽四首其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