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人和||虞风:花开木兰渡(散文)

 新用户91238811 2020-08-05

文学人生 诗意生活

        第198期

木兰文学官方微信平台

    本期责编高莲花

花 开 木 兰 渡

虞风

周末,暖阳,和风,当是踏春好时光,与妻同赴黄河故道木兰渡踏春。眼下的黄河故道,一马平川,沃野千里,两道蜿蜒的大堤昭示着这里曾是水自天上来的黄河。

在当地政府的宣传培育下,当地群众的支柱产业--以梨树为主的小杂果种植园成为远近闻名的一道风景。每年阳春三月,杏花、桃花与梨花等次第开放,尤其是梨花恰逢清明节前后盛开,洁白的花朵趁着清明时节的雨水倍显动人,吸引了周边无数的人们前来游玩赏花。

驱车出城北上约半个钟头便到了故道之滨--木兰渡,据说此地曾是木兰姑娘代父从军抗敌北渡黄河之处,故名“木兰渡”。“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巾帼英雄花木兰自此渡河“万里赴戎机”,书写了华夏儿女大无畏的家国情怀。如今的木兰渡并无木兰花,却是那白莹莹、粉嫩嫩的杏花,绽满了苍苍大堤,扮靓了故道内外。白里透红的花瓣玲珑地镶嵌在红色的花萼之上,吐出一簇纤细的花蕊,尽情地吮吸着春天的雨露,把那幽幽的花香笼罩着堤下的人家,恰似一朵朵一片片祥云。没有当年的胡马嘶鸣,没有了河水滔滔,只有满目的花,幸福的笑。

故道春早,当城里的人们急匆匆地逃出工作藩篱涌入故道赏花,殊不知,在木兰渡已是春过三晌,落英满地了。在村庄周围,钻天的杨树洒下了遍地的“杨嘟噜”,那是儿时收拾来喂羊的杨树花穗儿,时不时间杂几株樱桃树,又碎又白的花瓣散落在树的周围,与那“杨嘟噜”黑白相间成为林下种植的优质肥料。果农们开始劳作了,或者是在林下翻地,或者修剪果树,他们对前来赏花的游人们报以微笑,便自顾自地忙起了手中的活计。我问一个果农,枝上开了这么多花为何要剪下来?他说是疏花,很哲理地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嘛”。也对,舍去多余的花才有丰硕的果子。在果树种植术语应该是叫大小年,修剪是保证果树可以丰产稳产的必要措施。看劳作的果农们忙碌在丛丛祥云,相信幸福的果实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充满每一户果农的仓廪。

游玩的人们扶老携幼徜徉在故道杏花丛中。一名中年女子买了一包小吃给坐在树下休息的老人食用,老人开心地接过小吃,却并不急着吃,而是向旁边嬉戏的孩子们招手,小孩子跑过来,张口接住老人递过来的食物,又拿起一点送到老人嘴边,老人哈哈笑着吃下了东西,看小孩子又跑去嬉戏,一家人便又开心地笑起来。

在这繁花盛开的季节,这才是木兰渡最漂亮的花儿。

                                    【许铭君推荐】

作者简介:

   虞风,原名曹明霁,政府工作人员,文学爱好者。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郭义方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张峰 汪葆夫

执行主编: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高莲花

专栏编辑:王金荣

编辑:靳翠菊 李凤云

    梁晓娜 张福娟 宋宇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二、本平台开通原创保护,所有来稿均须原创作品(特邀除外),请勿一稿多投。15日内未在平台发布者方可转投他处。

三、本平台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本、小品,现代诗及古诗、文学评论,绘画及摄影配诗文等均可。

四、来稿时请附作者个人简历(150字以内)及近照一张。

五、本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作家周刊》《语文导报》《京九文学》《木兰文学》等报刊。

六、本平台最大化保障作者权益,所有文章打赏所得,全部返还作者。作者需主动加编辑微信(hnycxmj),以便联系领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