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故道·乔集”杯入选作品第189号||余海涛:乔集的风雅颂

 新用户91238811 2020-08-05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木兰文学杂志官方微信平台

        第236期

   轻松关注 与众不同

       编辑 汪葆夫

首届“故道·乔集”杯全国

散文大赛征文启事

本次大赛由中共河南省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联、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及乔集乡人民政府联合举办。

一、奖励内容,本次总奖金为10万元。

(一)、现金奖励4万元:

    一等奖:1名,奖励现金10000元;

    二等奖:3名,各奖励现金3000元

    三等奖:10名,各奖励现金1000元

    优秀奖:20名,各奖励现金500元

组织奖:1名,1000元。

以上获奖作者均颁发奖金、奖杯或证书。

(二)物质奖励6万元

1、适合拍摄的获奖作品,摄制成电视散文(需资金3万元。无需参赛者出资);

2、获奖作品结集出版(需资金3万元。无需参赛者出资);

3、凡虞城籍参赛者均可获得中国人寿虞城分公司提供的保额15万元的意外险1份。

二、参赛时间

  2018年11月20日至2019年5月31日。

三、参赛方式

  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姓名、联系方式、微信号,并附个人简介,工作照或生活照一张。

所有参赛征文均以电子文档格式发至参赛专用信箱:gudaoqiaojibei@163.com

四、参赛内容

1、参赛文体:

(1)散文。字数不限。

(2)报告文学亦。字数不限;

(3)叙事诗。限120行。

需集中体现故道人物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特别是当代的新人新貌新形象。

注意:仅限叙事诗这一种诗歌的体裁。对那些仅着重空灵与抒情的诗歌种类,不在征文之列。

(4)短剧本。限8000字。

内容须以新时代之下的故道为背景,集中展现乔集乡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充分展现当代乔集的人物风貌;或描写历史风烟,思古抚今。

2、要求

(1)紧扣黄河故道框架下的“美丽乡村” 建设这一主题,时代感强,文笔清新流畅;

(2)内容能够展现乔集乡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征文,同等水平,优先考虑入奖;

 (3)深入生活,加大报告文学的创作力度

不管是古今之故道,还是乔集乡的土地,都库存或成长着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如昔日为抗洪救灾而献身的赫、党二将军,如眼下为带领乔集乡农民致富的网上销售能手等等。而报告文学这一题材,则能更好地展现其无上的精神与风貌。故希望广大笔友深入故道,走进乔集,追寻永不消失的英雄,采访鲜活的当代人物,加大对这一题材的创作力度,并丰富写作内容。

3、参赛作品一律为原创,严禁发表过的文章参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取消一切获奖资格,并公开违规作者个人信息。

 五、评奖方式

1、所有参赛作品择优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上发布,直至截稿。

没能在本平台上发布的作品,没有资格参加下一轮评奖。请大家关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了解本人作品是否入选平台。如首篇作品没能入选,可第二次创作参赛。

2、2019年月6月31日前,由省市专家从平台发布的作品中,评出部分优秀作品,进入复赛。

3、本大赛不采取名为打赏实、为收取参赛费的方式增加参赛者负担。

2019年7月10日前,所有进入复赛作品放至“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作品点击量+留言+读者投票”占一半、专家评审占一半权重的方式,最终评出各级奖项。

4、2019年7月下旬,在乔集乡故道湿地举行颁奖仪式。

六、温馨提示

1、请广大文友及时关注“木兰文学”微信平台,以便第一时间获取创作素材,了解个人参赛作品是否入选第一轮而发布于本平台,更可随时了解大赛其他重要进程。

2、所有参赛者均需加微信:hnycxmj

首届“故道·乔集”杯入选作品第189号


乔集的风雅颂

余海涛

汽车经过“中国优质苹果基地百强乡镇——虞城县乔集乡”的路牌,继续前行,就进入下乡采风的目的地乔集乡了。这次为时一天的“商丘市作家协会志愿者服务队”活动之处,地处虞城县东北部,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的黄河故道南岸,东望安徽砀山,北接山东单县。区域内黄河故道横贯东西,洪河纵穿南北,是进入河南省的窗口之乡镇。耳闻近年该乡农村经济迅猛发展,致力打造成优质苹果小镇、步梯小镇、新能源小镇、戏曲小镇、孝善之乡、生态小镇、杂技之乡,创省级文明乡镇,有“故道明珠”之美誉。汽车沿平坦的村村通水泥道路行驶,掠过车窗的是一处处果园环绕的村庄。果园里的树多数是苹果树,仔细看也有桃树,梨树,李子树,柿子树,樱桃树。时值春寒料峭的初春季节,果树枝杈上光秃秃的不见绿叶,但可以想到,要不多久,众树之上就会萌芽吐翠繁花似锦,而到了收获时节,这里的村村户户,一定是瓜果遍地,清香四溢吧。

车出村庄,一路北上,看到的田野里,已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的农田水利。春日晴朗,碧空如洗。返青的麦苗仿佛浅绿色的波浪一望无边,金黄色的油菜花在绿波中十分养眼。车窗外,不时掠过生机盎然的生态防护林——枝干挺拔直刺蓝天的毛白杨。还有熙熙攘攘人头簇拥的乡村市场,整齐美观的两层小楼民居,书声朗朗钟声悠扬的中小学校……

硬化的环村水泥路,可以通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抬头向北遥望,乔集乡中心社区——乡政府所在地已经近在眼前。这是一所没有院落,不设围墙,看不到门卫和保安的办公楼。前来办事的当地居民可以不遇任何门槛地直接进来找乡党委书记或乡长解决问题。乔集乡中心社区附近及周边,各项市政设施完善。公路两侧安装了高大的路灯,种植着一株株美丽的绿化树。社区宽阔的文化广场上,鼓型的大舞台和对面的翠竹相映成趣,右侧的草地上盛开着金黄鲜艳的迎春腊梅花儿。还有新建的一栋栋居民楼房,活动区安装有全套的健身器材和公益设施,使整个中心社区呈现出美好生活的氛围和时尚朝气。道路边一个老者乐呵呵地怀抱着牙牙学语的小孙孙逗趣。据他说,到了傍晚会看到整个乔集乡路灯通明,使全乡一片辉煌,各村的文化广场上,妇女们伴着音乐跳起广场舞,老人们围在一起看戏听书。

站在洪河岸边细细感受春日阳光的温暖,欣赏美丽的居民新楼。虽然是首次造访,却感觉到曾经来过似的熟悉。那是曾经在张兴元李明性高清坡杜素焕许铭君等虞城本土作家的小说散文中多次读到过的,描写故道乡村风情和文明进步的文字里的味道。如今,置身现场,阅读文本时的诸多感觉渐渐被“眼见为实”地印证。

本次采风沿刘楼杂技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六庄村烟云古寨、大朱寨村香椿种植基地、后张寨村黄河故道风景区形成的南北贯通的旅游线路进行。活动过程中,时而乘车时而步行。紧张穿梭于村道之间,得以近距离观察乔集乡脱贫攻坚实践,了解政策落实情况。我一次次激动于发现和期待。

车进乔集乡刘楼村口,“杂技第一村”的醒目牌坊首先映入眼帘。在村里新落成的“乡村大舞台”上,镏金大字——“刘楼文化广场”和“杂技大舞台”在阳光下熠熠闪光。两位身着金黄的演出服,举手投足十分敏捷,腾挪闪跳矫健如猿的村民,先后表演了惊险的“伞上滚风火轮”杂技和精彩的“耍彩蛋”小魔术。台下聚拢了不少村民欣然观看。

身边的一位村民说,“上到九十九,下到才会走,刘楼杂技人人有一手”。刘楼杂技历史悠久,是刘楼村的传统项目。在往昔饥荒年代里,一拨拨逃荒要饭的刘楼村人走街串巷敲锣打鼓牵猴玩耍,靠杂技这个独门手艺给外地观众带来艺术和欢笑,得以换取馍头菜汤填饱肚子。往昔,刘楼村的艺人常年缺乏组织,各自为战,不上档次,收益很差。他们农忙在家种地,演习杂技,收成不好时下乡乞讨求生,也流浪到全国各地演出。以武会友、以武娱乐,练习杂技代代传承,逐渐技艺精湛门类齐全。近年精准扶贫,刘楼村及周边村子,积极打造刘楼杂技文化品牌,发展顶技、蹬技、耍花坛、走钢丝、开碑、吞剑、魔术等多种门类,整合、成立专业杂技艺术团,村里村外有多家杂技专业户,近千人从事杂技表演。刘楼杂技--伞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楼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现在刘楼杂技已经形成规模。牌子硬了,那些靠杂技谋生的村民再也不用走南闯北,在家里就能接到“预约订单”,仅杂技表演一项,每年人均就能增收两千多元。

一个地方人群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与这个地方的经济和人民的命运密切相关。“刘楼杂技”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和耀眼的光彩,已成为乔集乡对外开放联络世界的文化品牌和名片。利用独有的文化特色,不仅让刘楼杂技声名远扬,也让原本破败的刘楼村里道路得到整修。如今漫步于刘楼村,看到村道平坦整洁全覆盖,乡村公园、文化舞台、体育广场、农家书屋、时尚公厕、高标准的卫生室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刘楼村还成立了保洁队,并开展家庭卫生评比活动。还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村规民约。刘楼村街面亮了、环境美了,村风民风更加淳朴,欢声笑语响彻了原本寂静的村庄。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刘楼村是乔集乡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让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村庄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一副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乔集乡徐徐展开。

乔集这片土地历史厚重源远流长,汉时三百里梁园“七台八景”中的第一景——龙岫烟云就位于烟云古寨。但是这些文化一直只是在民间流传。近年来,乔集乡党委、乡政府开始对这些文化统一组织和引导,将其推向市场,转化成产业。

采风中,我来到六庄村烟云古寨遗址——六庄村中心小学院内的龙啸烟云寺。该遗址现存一个长宽约50米、高约1.5米的高台。望着眼前这个不无残缺的土筑,仿佛置身于这里曾经有过的高楼殿台之中,耳边传来远古的回响,眼前飘过旧时代的香火和歌咏。 

如今,这里已建成三处凉亭,曲桥流水和高墙寨门亦具雏形。

  当代中国在社会结构层面由农耕社会快速过渡到工业化社会,在心理让渡层面,将经历长时间的波动。乡土文化依然长盛不衰,因为乡土文化的兴盛恰恰对应了人们的思维和心理层面。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乡土空心化的日益严重,乡土文化再度成为热点,各种形式的还乡旅程,成为当代人个体审视和亲近本源的努力。在整体态势上,现实忧思的因素日益突出,怀旧、凭吊、追忆等方式铸就了当代人主体的焦灼感。乡土文化再度成为社会心理集中释放的端口,乡愁和返乡引发全民关注。同时,有着乡土经验的人大多在90年代进入城市读书然后落脚,无数次的城乡往返,使得他们成为时代生活轨迹的见证人,叠压的内心伤痛经过沉淀之后,如泉水翻涌。每个人的故乡都在凋零,乡土生态系统大转变的现实,困惑和伤痛着不能帮助也无力挽救时代的每一个现代人。

乡土民间信仰也在流变。乡土民间信仰比之乡土秩序更具稳定性,其嬗变必涉及到深层文化机制,触及到思维方式和灵魂的颜色。一个是乡土仪式的嬗变,作为稳定的载体,仪式的世俗化和丰富性与地方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仪式的嬗变后面是生活方式真正的升级换代。乡土文明抑或信仰的转变于仪式的转变之上,也是深层次的几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变化。

  乡村的空心化,乡土的空心化,乡土的消亡是整个时代的还乡和乡愁。消亡,包括植物,动物,人、经济,民俗,饮食系列,几乎涉及整个乡土世界的沦陷。每个人的故乡都在凋零沦陷,乡土的植物和器皿也在减少。

乡土里的民间信仰也在流变。以前的乡村人信仰阎魔王、土地爷、财神这些东西,就是过去阴阳家的那一套,万物有神,万物有灵。如今农村的年轻人呢,似乎只信仰“权力和金钱”吗?

这些年随着返乡大热。地方的乡土意识又有新的嬗变。

乔集镇每年都举办苹果节,已经办了六届。招商引资,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宾朋。物流大市场四通八达。昔日风沙漫漫的黄河故道,如今变成瓜果飘香的果园。民间的乡土仪式很多,每个仪式背后有丰富的历史的信息嬗变。

参观大朱寨村香椿种植基地之后,驱车前往后张寨村黄河故道风景区游览。一路上,多处看到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实施。

遍地黄沙土的黄河故道滩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排排银白墨黑的太阳能光伏电板整齐排列,如一条蔚为壮观的乌蓝色河流向远方延伸,又像庄严肃穆的队列等待检阅。两旁的树林伴着这条河流。

历经沧桑的故道黄土披上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高科技的新装,那遍野的太阳能电池板,在阳光下闪烁着幽幽的神秘的亮光。远处原野上矗立着的一排排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威武的像能呼风唤雨的天兵天将,优雅从容地把巨臂缓缓地举起又缓缓地放下。

陪同采风的朋友说,这是招商引资项目阿特斯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投资5亿元,占地1000亩。此外,乔集乡沿洪河两岸与神华新能源集团公司合作建立5万千瓦风力发电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6亿元,已获国家及省发改委批复。光伏发电和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基地项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节能环保的时代主题,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的实施把乔集乡打造成为虞城最大的新能源基地。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过去乡村有自然循环的生态系统。比如粪坑,整个乡村的多余物,如菜根儿、庄稼秸杆和树叶等很多东西,都扔进粪坑里面,和了雨水,泡呀,沤呀。经过沤制数月后把水放干。过了春节就把板结物运到田里——麦地、菜地里面,那是特别好的肥料。过去的乡村,所有的东西都能经过循环。人和牲畜所产生的粪便等物,都能在乡村古老的那一套自然循环系统当中得到有效处理。没有垃圾等多余物,没有公害。

垃圾原本是城市文化的产物。乡村在走向城市化的过程中,垃圾处理系统也变成到处置放垃圾箱,垃圾不分类,小山似地堆积在村外的河边或深埋于原野地下。乡村传统的自身循环生态这一块儿几乎没有啦。这是一个社会治理层面的生态问题。

我小时候,在我老家农村,自然形成的有机循环系统还存在,起到了净化环境功能,如今也即将消失。那个了不起的传统生态循环系统是怎样一步步地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人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们大多会选择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更是一心向往着去大城市谋发展。在乡村振兴中,怎么有效地吸引乡村人才回流,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呢?怎么有效地留住美丽乡愁,增强乡村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呢?

碧绿的田野里散发出清新得令人耳清目明的春的气息,道路两边高枝上传来了婉转的鸟鸣。乔集乡年轻的乡党委书记、乡长雄心勃勃地表示,乔集发展目标是迅速发展成为豫鲁皖三省交界的名镇。今后将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大力发展花卉和蔬菜种植,建成豫鲁皖果品交易中心,以此促进城镇化水平提升,将乔集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乔集乡党委政府和当地的人民群众为黄河故道增色添彩的一腔豪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他们奋力而为、砥砺前行、知难而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足以书写对故道最美好的期待与向往。三万多勤劳智慧的乔集人民踏着时代的节拍,演奏者时代的乐章。四万多亩热土,孕育着新的希望。他们正在乔集大地上写下一句句优美的诗行。

乔集的风雅颂是留在故道滩上的独特靓丽,也是历史长河在时代背景中一次打捞。华兹华斯曾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而言,可以唤起用眼泪也表达不出的那么深的情感。”慨叹之余,一种感动涌上心头。乔集库存着大量的信息和故事。随便走走看看,都是一个个亮点。即使走马观花,也能带来新鲜的感受。

作者简介:
  余海涛,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永城市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我们的团队

顾问:宋立民 郭义方  

社长:高青坡

主编:许铭君

副主编:杜素焕  梦阳  张峰  汪葆夫

执行主编:王一明  刘明江

  范文学  张学鹏

专栏编辑:王金荣

 编辑:靳翠菊  梁晓娜 

    李凤云  张福娟  宋宇 

技术总监:惠忠锋

合作伙伴:中国人寿虞城县支公司

虞城木兰 天下文学

、本平台由中共虞城县委宣传部、虞城县文学艺术联合会主管,由虞城县作家协会、《木兰文学》杂志编辑部主办,致力创建优雅的公益文化阵地,努力保持个性存在。

二、本平台开通原创保护,所有来稿均须原创作品(特邀除外),请勿一稿多投。15日内未在平台发布者方可转投他处。

三、本平台面向全国作者征稿,欢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剧本、小品,现代诗及古诗、文学评论,绘画及摄影配诗文等均可。

四、来稿时请附作者个人简历(150字以内)及近照一张。

五、本平台上发布的稿件,将择优推荐发表在《作家周刊》《语文导报》《京九文学》《木兰文学》等报刊。

六、本平台最大化保障作者权益,所有文章打赏所得,全部返还作者。作者需主动加编辑微信(hnycxmj),以便联系领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