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春天,遂想起》想到的……

 又见酸枣人生 2020-08-05


同题诵读《春天,遂想起》

诵读者:云淡风轻 苡子 面对大海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美文诵读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美文诵读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美文诵读

读《春天,遂想起》想到的……

文/紫烟

编辑/紫烟

“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诗里的江南……“这家喻户晓的诗句来自于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作《春天,遂想起》,每每读到此句,江南的柔美风光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首诗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多次提到了江南。在少年的记忆中,江南是欢乐的江南,可以采莲,可以采菱,可以捉螃蟹,可以捉蜻蜓,甚至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无法无天,儿时的江南连战争都是够美的,足以见江南给作者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和欢乐。

当“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走过柳堤“的时候,时光已经挽不回孩童天真的笑脸,人到中年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曾经的美好,如婷婷少女般一幕幕在眼前掠过,却独自怆然,握不住失去的光阴,回不到可爱的家乡。

追忆过往,在江南,在那个水波荡漾、景色旖旎的江南,短短的三小时却如一道银河,硬生生地隔开了作者和母亲的距离,隔开了作者和家乡的距离。曾经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好。现在想来,却唯有在梦中,唯有“借问酒家何处”。深深的伤痛,灼灼的思念,浓浓的乡愁,就这样无法化开,沉淀在一行行诗句中浸染开来。

余光中曾经说过,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当一切都老去的时候,当喷薄云三小时仍不能回到故国家乡的时候,当长长的海峡横在眼前的时候,当听到母亲一声声在海峡这边喊我,在海峡那边喊的时候,我们是否读懂了他的沾满了血泪的愁呢?


江南,令人魂牵梦绕的江南。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多风筝的江南,钟声里的江南,多燕子的江南……故乡在江南,江南的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余光中的心里、骨髓里。江南近在眼前,却望眼欲穿,如此只能想却回不去,如此深切的思念随岁月积淀终于喷薄而发,遂有了这首让后人流传的佳作美篇《春天,遂想起》。

附原文《春天,遂想起》

作者:余光中

春天,遂想起江南,
唐诗里的江南,九岁时
采桑叶于其中,捉蜻蜓于其中
(可以从基隆港回去的)
江南
小杜的江南
苏小小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江南,
遂想起多莲的湖,多菱的湖
多螃蟹的湖,多湖的江南
吴王和越王的小战场
(那场战争是够美的)
逃了西施
失踪了范蠡
失踪在酒旗招展的
(从松山飞三个小时就到的)
乾隆皇帝的江南

春天,遂想起遍地垂柳的江南,
想起太湖滨一渔港,想起
那么多的表妹,走在柳堤
(我只能娶其中的一朵!)
走过柳堤,那许多的表妹
就那么任伊老了
任伊老了,在江南
(喷射云三小时的江南)
即使见面,她们也不会陪我
陪我去采莲,陪我去采菱
即使见面,见面在江南
在杏花春雨的江南
在江南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
何处有我的母亲

复活节,不复活的是我的母亲
一个江南小女孩变成的母亲
清明节,母亲在喊我,在圆通寺喊我,
在海峡这边喊我,
在海峡那边,
喊,
在江南,在江南,
多寺的江南,多亭的江南,
多风筝的江南啊,
钟声里的江南
(站在基隆港,想--想回也回不去的)
多燕子的江南

好物推荐

来稿请以 标题+正文+作者照片+作者简介 形式发送 (缺一将不予安排编辑和发表)。一周未答复自行处理。投稿前作者必须关注平台,义务分享平台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