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摩路上的百年老校-我的高中七一中学

 hyd129 2020-08-05

现陕西北路461号七一中学前身为私立崇德女中,为教会学校。 

手绘门 2019.12

2005年,我从卢湾区的中学考到了七一中学。说来也巧,今天在翻杂物的时候翻出来一本学校纪念百年历史的明信片。

学校历史


当时我们学校属于私立区重点,但往上数的话还有市一、民立、育才、市西,所以属于普通的区重点。在我入校后,学校的全称是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陕西北路校门

高一的时候我们还有游泳课和德语课,当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会上德语课。后来才知道1907年,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Dr.Erich.H.Paulun)在上海公共租界白克路(今凤阳路)创办了一家医科学校,取名德文医学堂。此即为同济大学的起源。次年,该校改名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同济德文医学堂,“同济”二字从德语“Deutsch(德意志)”在上海话的谐音而来,意蕴同舟共济,除此之外还有“救死扶伤”之意。课程也只有一个学期,期末考试我得了40分(满分100)。

 埃里希.宝隆


那时学生其实兴趣爱好不是很多,手机也不如现在那么普及,所以我们更多会面对面用上海话嘎三胡。班里会有一些喜欢篮球的同学,无论课间还是课后都会关注着NBA。那时姚明还在火箭队,有个姓曹的同学上课会用诺基亚开着2G给我们播报比分。课后会一起传阅看【篮球先锋报】,中午会抓紧吃完饭去对面楼的机房看最新的实时比分。体育课上更是希望一开课就立马打篮球。其实还蛮怀念那个时候的慢,信息传递的速度根本和现在是不能比的,但似乎正因为如此才更让人有种期盼和珍惜的感觉。

勤学楼

校舍为欧式乡村别墅风格的建筑,砖木结构假四层,红瓦四坡屋顶。木门钢窗,粉色水泥砂浆的外墙上排列有整齐的装饰花纹。南立面主出入口和东立面出入口处有科林斯式罗马柱支撑。南侧二、三层阳台为直棂式水泥栏杆。整栋建筑的布局工整、外观典雅,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与历史文化价值。 

方圆楼


我高中第一个班主任姓陈,教物理的。记得她说过她是知青,人不高,上课会带个眼镜,语速很快,课也讲的很清晰,但我对物理兴趣不大。班里的黑板报都是她让我出的。

右手边是我曾经的教室

我的图书证,就是个摆设,也没借过几次

高三的班主任姓马,我们叫他小马哥。那个时候出现个闻风丧胆的马加爵,所以班里也会有人这么叫他。。。他是教数学的,大学刚毕业的样子,让个新人来带我们这群叛逆少年,也是为难他了。

方圆楼一景

还有个数学老师是个女的,短发,中年妇女,带副眼镜,语速也很快。好像是当时数学年级组长。整个年级的组长姓俞,教政治,老烟枪,我们叫他黄毛,或者“老流氓”。其实他是个很爽气,很幽默的人,拽拽的,很上海人。

思亭,一次都没进去过,蚊子太多

办公室里还有俩个老烟枪,一个教化学的,姓黄,隔壁班的班主任。另外一个教生物,姓徐,带着一副老学究的眼镜,烟灰缸是只螃蟹。他最经典的一句话是“我们再说两分钟”。往往这句话出现在下课铃声响起,他口中所谓的两分钟往往就是课间十分钟直接用完。每每如此,姓钱的同学总会说一句“哦哟,册那,休息辰光又么了,可乐还么买”。

被现在的学生称为七一“小白宫”,对面是小卖部,老板是个翘脚

我和蔡老板是同桌,算下来也相识15年了,至今仍保持着联系。我们兴趣爱好也挺相同的,有时候课后我们也会一起坐车去买漫画书、球星卡。他似乎时间有很多,可以一直很晚才回家。。。

期末考试后的学生 2019.1

除了蔡,还有位同学印象也挺深刻,我们叫他“老板”。因为他不仅体态像老板,带副眼镜,胖胖的,更因为他和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名字只差一个字。“老板”这个人很单纯,很幽默风趣,很大度(打篮球的时候九个人防他一个,他也只是酷酷的笑笑)。

曾经打球的操场,隔壁就是自在里

2019.12

借陕西北路的光,七一还被录进了【陕西北路】纪录片里,共三集,出现在第三集的开头。👇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741167zt?p=3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首校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K4y1471P?from=search&seid=16320302901341823360


学校历史: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入侵,西学东渐,外国教会开始在上海兴办学校。1905年,美国浸信会的万应远博士与汤杰卿牧师在武昌路仁德里创办了崇德小学。

我读高中的时候还没有这个标识

1908年,校址迁至北四川路宜乐里。1910年,因只招收女生,改称崇德女校。次年,校址迁往东海宁路积寿里。1914年,学校开始创办中学部。1918年,万应远筹得美国信徒的捐款与教会拨款,在北四川路白保罗路底(今四川北路新乡路底),购地建造了广东旅沪浸信会堂与崇德女中。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损失惨重。1935年,因白保罗路校舍被毁严重,学校在东体育会路建起一幢中西合璧的教学楼,并将中学部(崇德女中)迁到了这里。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东体育会路的校舍与白保罗路附小都被日寇炮火摧毁,全体师生搬迁至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626号继续上课。1940年,崇德女中教员马露丝女士向美国教友募集了一笔款项,加之同学会与妇女服务会等筹集的钱款一起,购买了西摩路(今陕西北路)上一幢欧式建筑,作为崇德女中校舍,学校才最终得以稳定。

因原校舍被侵华日军炸毁,历经数度迁移后,终在1940年由女教师马鲁丝(前崇德女中西籍校长)拿出毕生积蓄,斥资建造校舍。该校领导多宗教界人士,以教授文商见长,尤以英文为其特色,社会声誉颇佳。其学生多来自中产阶级家庭,粤籍占相当数量。

抗战胜利时,学校已建有中共党支部。郭沫若、许广平等民主人士曾应邀至崇德女中演讲,中国早期著名女演员阮玲玉,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妹妹贝聿嘉均就读或毕业于该校。

阮玲玉

1953年,崇德女中与进德女中、晏摩氏女中分部合并为上海市第七女子中学。1958年,学校兼收男女学生,因而改名为七一中学。1978年,学校被列为静安区重点中学。1994年与育才中学合并。1996年在七一中学原址建立了静安区第一所公立转制完全中学——新才中学。1999年7月1日,新才中学恢复原名上海市七一中学。2005年,七一中学成为“同济大学静安教育合作基地”。2006年上海市七一中学恢复公办区重点完全中学。2007年4月,学校挂牌成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

明信片封面


对了, 蔡老板还说过一句话:



文中图片来源于:

斋卤味的拍摄、蔡老板、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