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特化石的形成,究竟是谁的手笔?

 三泰书斋 2020-08-05
公元79年8月24日 , 
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 
(Mount Vesuvius) 
突然猛烈喷发!


维苏威火山

当时拥有2万多人的
古罗马繁荣小城
庞贝 (Pompeii)
被完全吞没。


维苏威火山喷发

直到18世纪中叶,
考古学家将庞贝古城
从数米厚的火山灰中发掘出来后,
神奇的发现:
古老建筑和姿态各异的尸体
几乎保持着那次
灾难降临时的最后状态!

庞贝古城遗址(图源@Morn the Gorn)

这样的事件,
在过去地球的历史上
频繁发生着,
并分布于世界各地。


火山喷发凝固了历史,
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瑰宝,
而其中最珍贵的宝藏之一就是
——化石

Ashfall化石床(图源@NEBRASKA GAME PARKS)

热河生物群中华龙鸟化石(图源@Custom_Cab)


热河生物群狼鳍鱼化石(图源@James St. John)


犀牛状化石(图源@David B. Williams)

1



约1.4亿-2亿年前,

一个名为“热河生物群”的

古老生物群活动在东亚地区。

热河生物群(图源@John Sibbick / SCIENCE PHOTO LIBRARY)


该生物群曾以狼鳍鱼、
东方叶肢介等为代表,
我国的辽西义县、北票、
凌源等地区均为
该生物群的主要产地。

东方叶肢介化石

热河生物群化石包括了
丰富的双壳类、腹足类、
介叶肢介、昆虫、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早期哺乳类等化石 。

热河生物群化石(图源@文献[3] )

我国辽宁省的
热河生物群化石为例,
大多数化石保存完好,
构成了特异保存化石库
(特异保存库中化石保存特别好,
一般生物的微细构造和
软组织都能保存)。

辽宁省狼鳍鱼化石(图源@Dwergenpaartje)


其中,各类昆虫化石
保存完整 ,软组织
印痕清晰可见;
鱼化石的椎骨连接完整;
龟类、满洲鳄化石四肢伸展 ,
多呈对称状,
同样以几乎完整的个体保存 。

辽宁省义县组满洲鳄化石(图源@Laikayiu )

而中华龙鸟、尾羽鸟、
奔龙类等具羽毛的恐龙,
以及以孔子鸟为代表的
鸟类化石不但保存了
骨骼等硬体部分,
还保存了羽毛、
“羽毛”状皮肤衍生物、
皮肤印痕等 。

中华龙鸟化石(图源@文献[9])

那么,这些精美的化石
究竟是怎样的形成的呢?


在自然界中,气候的变化、
食物的供应、温度等都可能
导致生物的非正常死亡,
火山喷发、冰川变化及
星球撞击等灾难性事件
更可能导致整个物种的灭绝。
而辽宁省的热河生物群化石
所表现出的埋藏特征,
证明了该生物群属于
非正常死亡


正常死亡的生物 ,
化石群落中生命力脆弱的
幼年个体和老年个体居多 ,
且零星分布。 
但辽西热河生物群的化石
往往大量出现于同一层面,
且未成年个体数量
要多于成年老年个体。

东方叶肢介化石(图源@收藏于深圳古生物博物馆)

正常死亡的生物往往体态安详 ,
而热河生物群中的化石 ,
特别是一些脊椎动物化石,
呈现出其死亡前的痛苦状态,
如缺氧、中毒挣扎等。

热河生物群的孔子鸟化石(图源@Ninjatacoshell)

在中生代时期,

辽西地区为中国东部环太平洋

沿海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

伴随着频繁的火山喷发

形成了一套火山

——沉积岩系的义县组地层。 


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图源@Gringer)

义县组大量
热河生物化石群沉积层中
含有多层沉凝灰岩夹层,
脊椎动物化石层上
也有一层凝灰岩层。
可以推测,火山喷发是造成
这些生物集中死亡的直接原因

凝灰岩

火山喷发出的大量火山气体、
火山灰及气溶胶 ,
导致气候和环境发生急剧变化 ,
进而造成陆生生物大量死亡。


而火山气体和火山灰落于水中后 ,
促使水体成分发生了变化,
改变了水体的酸碱度、
浑浊度及温度等 。
一些水生生物(如叶肢介)
对环境的剧变缺少适应能力,
从而造成了这些生物的大量死亡。




2


同样的埋藏事件
在地球的其他地方,
其他时间里也不断发生着。


大约1200万年前的某天,
成群的动物如早期的犀牛、鸟类等,
北美的中心地带
如往常一样生活着。
然而一个突然事件的发生,
使它们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


铺天盖地的火山灰充满了空气,
覆盖了大量的植物。
这些细小的火山灰不仅使
大量动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食物,
还使它们因为吸入火山碎屑物
导致肺部受损而大量死亡。

(图源@Adrienne Stroup/ courtesy of th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State Museum

而这个曾经发生过
如此巨大灾难的地方,
如今被称为Ashfall化石床
(Ashfall Fossil Beds )
位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

Ashfall化石床国家历史公园(图源@NEBRASKA GAME PARKS)

是什么导致了这场灾难的产生?
这些火山灰又是从何而来?
科学家经研究认为,
答案就在北美大陆
最具潜在危险的特征之一中
——黄石火山

黄石国家公园(图源@u/longheaded)

黄石火山目前位于
美国怀俄明州黄石国家公园内,
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
仍处于活跃状态的超级火山

黄石公园的四个相互重叠的火山口(图源@US NPS)

超级火山的喷发规模及影响
要远大于普通火山。
例如,黄石火山在210万年前的
一次喷发规模约是1980年
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6000倍。

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喷发(图源@USGS / Robert Krimmel)

火山的“移动”是由地幔柱造成的。
板块构造作用将北美板块
缓慢地推过黄石火山地幔柱,
在地幔柱所经地形成了一连串火山链。
地质学家把这些地幔柱
形成的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热点火山的形成

如今,黄石火山沉睡在
怀俄明州的地下,
但在1200万年前,
黄石火山地幔柱位于爱达荷州
而每隔几十万年,
这个超级火山就会爆发,
产生大量的熔岩和火山灰。

爱达荷州(图源@World Easy Guides)


对于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来说,
黄石火山地幔柱之所以特别,
不仅是因为其庞大的喷发规模,
还因为这些喷发对于
化石的保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火山喷发是如何保存化石的呢?

现今Ashfall化石床周围的山坡(图源@Mawhamba

约1200万年前,
位于爱达荷州的黄石火山地幔柱喷发。
其中到达内布拉斯加州的火山灰,
杀死并埋藏了当地的动物。
随着时间的流逝,形成了
唯一完全由下落的火山灰构成的
化石地层——Ashfall化石床

Ashfall化石床(图源@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

这一埋藏事件的初始时期,
火山灰开始降落,
肺部较小的小型动物很快死亡。
从而形成了Ashfall化石床
最底部的一层小型动物化石
如乌龟和鸟类等。

Ashfall化石床分层(图源@ Patricia Vollmer)

在它们的尸体之上,
随后死亡的是一层中型动物
包括马和骆驼等。
而这些动物的骨骼显示出
骨质增生的迹象,
这是由于长期吸入火山灰造成的。

马类化石(图源@paleeoguy)

在这一切之上,
是一层超过100个个体的犀牛物种,
被称为“Teleoceras”。
它们的遗体也表现出
大量吸入火山灰的症状。

Teleoceras化石(图源@Ammodramus

Ashfall化石床保存了
极多完整的犀牛骨架,
科学家甚至能从中分辨出性别。
这些犀牛的骨骼是一起被发现的,
且大部分都没有被压碎,
因此可以推断,
它们作为一个群体,
似乎是在同一时间内死亡的。

Ashfall化石床(图源@ Jim West)

除去火山灰外,
熔岩在某些特定情况下
也能够保存令人惊奇的化石。

熔岩流(图源@BUDKOV DENIS)

约1400万年前,
来自黄石火山的熔岩流经了
现今的美国华盛顿州。
由于受到当地河流及湖泊水的冷却,
形成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化石。

Diceratherium复原图(图源@Robert Bruce Horsfall)

熔岩入湖后,
覆盖了一头已死亡的,
可能已经漂浮在水面上的,
名为“Diceratherium”的犀牛。

化石形成素描图(图源@Courtesy Burke Museum)

熔岩冷却的速度极快,
以至于这只犀牛以
倒挂漂浮着的姿势
被包裹在冷却的岩石中。
随着时间流逝,
岩石中的组织逐渐腐烂,
一个倒挂的,独一无二的
犀牛状化石存留到了今天。

犀牛状化石(图源@coolislandsong24)




3



如此神秘而奇妙!

这些尘封在

火山记忆中的生物

究竟是什么样,

让我们从化石一起来看看!


热河生物群狼鳍鱼化石(图源@Dwergenpaartje)


热河生物群孔子鸟化石(图源@文献[6])


Ashfall化石床大中型动物化石(图源@Bonfire Photography)



热河生物群中华龙鸟化石及其复原(图源@文献[9])






参考资料:


[1] 张永忠, 王多云. 辽西义县组特异化石埋藏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 科技传播, 2012, 000(011):94-95.


[2] 钱迈平, 詹庚申, 毕葵森,等. 火山灰下的记忆──辽西中生代热河化石库的组成和形成[J].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8(02):158-168.


[3] Pan Y , Sha J , Zhou Z , et al. The Jehol Biota: Defin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xceptionally preserved?relicts of a continental Early Cretaceous ecosystem[J]. Cretaceous Research, 2013, 44:30-38.


[4] Jiang B , Harlow G E , Wohletz K , et al. New evidence suggests pyroclastic flow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remarkable preservation of the Jehol biota[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4, 5.


[5] Williams, D.B. Climbers find basalt mold and bones of a 15-million-year-old rhinoceros at Blue Lake, Grant County (July 1935)[J]. 2010.

[6] Falk A R , Kaye T G , Zhonghe Z , et al. Laser Fluorescence Illuminates the Soft Tissue and Life Habit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Bird Confuciusornis[J]. PLOS ONE, 2016, 11(12):e0167284-.

[7] Branney M J , Bonnichsen B , Andrews G D M , et al. 'Snake River (SR)-type' volcanism at the Yellowstone hotspot track: distinctive products from unusual, high-temperature silicic super-eruptions[J]. bulletin of volcanology, 2008, 70(3):293-314.

[8] Chappell W M , Durham J W , Savage D E . MOLD OF A RHINOCEROS IN BASALT, LOWER GRAND COULEE, WASHINGTON[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 1951, 62(8):907.

[9] Smithwick F M, Nicholls R, Cuthill I C, et al. Countershading and stripes in the theropod dinosaur Sinosauropteryx reveal heterogeneous habitats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jehol biota[J]. Current Biology, 2017, 27(21): 3337-3343. e2.

[10] Mihlbachlerll M C. LINKING SEXUAL DIMORPHISMAND SOCIALITY IN RHINOCEROSES: INSIGHTS FROM TELEOCERAS PROTER UM AND APHELOPS AMLA CORHIN US FROM THE LATE MIOCENE OF FLORIDA[J]. Bull. Fla. Mus. Nat. Hist, 2005, 45(4): 495-520.

USGS、University of Nebraska、YouTube、PBS、Unsplash、维基百科、搜狐、百度百科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