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雍正为什么没有六下江南,原因让人竖大拇指

 历史差役 2020-08-05

康熙和乾隆这祖孙二人,是康乾盛世主要的缔造者,在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康熙和乾隆主政期间的作为,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先后下江南多次。说到这里不免就有人感到疑惑了,雍正作为康乾两朝承前启后的人物,他为什么就没有南巡呢?

康熙登基早,寿命长,雍正继承皇位时已经是四十五岁。四十五岁的雍正面对康熙晚年时期所留下的隐疾,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治理。

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雍正有太多的事需要处理。他自诩以“勤”治天下,这也正是我所钦佩他的地方。雍正的勤政是十三年如一日,你要知道在当时是没有人可以束缚他的,这完全是出于超强的自律和一种为国为民的情怀。

据史料统计,雍正在位十三年共处理奏折题本分别是四万多件和十九多万件。奏折和题本的区别后文聊。折合到每一天,题本和奏折雍正每天需要处理五十多件。雍正在不到十三年(十二年零八个月)的皇帝生涯中,留下的朱批就达到千万字的级别。

时间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雍正要处理如此多的文件,他自然也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雍正的代价是一年不放假,没有节假日(一年只休息两天分别是生日和过年),还有每天仅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雍正在他短暂的帝王生涯中几乎没有离开过京城。太忙的雍正皇帝,根本没有时间出去。这或许就是雍正没有像康熙和乾隆一样南巡的原因所在吧。

那么如此勤政的雍正为大清朝都做了一些什么呢?主要以下几方面:

首先,扭转康熙末年的不正分之风。康熙以“”治国,加上到康熙晚期天下太平已久,大清的各种隐疾已经初露端倪,比如官员腐败、军备松弛等。

面对这样的情况,雍正刚继位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位“冷面王爷”(雍亲王时的绰号)在1723年正月,三十天内一口气下了十一道谕旨。诸如以下内容:

“不许暗通贿赂,私受请托;不许库钱亏空……不许克扣运费,不许多方勒索,不许恣意枉法……”

其次,摊丁入亩彻底取消人头税。所谓赋税,大致是这样区分的:土地纳税,人丁纳赋。在雍正之前,谁家的人口多谁纳赋也就多,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所以在古代瞒报人口是常有的事。当然,这种人头税对人口增加也是不利的。

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这给贫困老百姓带来的可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在这种制度的促进下,清朝人口开始大规模增加(乾隆破3亿人,道光破4亿)。

第三,废除贱籍制度。我国古代社会分为军籍、民籍和贱籍(宋以后)。我们所熟悉士、农、工、商其实只是民籍的四类人员。军籍不必多说,那所谓的贱籍是指哪些人员呢?除了以上两籍外的一切人员,例如:渔民(不准上岸居住)、丐户(乞丐)、贱民(多指罪人之后)等。

贱籍是很难改变性质的,只能世代传承,社会地位极其低,某些方面很像印度的种姓制度。凡是贱籍只能世代屈辱的活着,是没有任何权益的,科举根本没有参加的资格。雍正废除这一不平等的制度,可以说是很有先见之明的。

雍正的功绩,不再一一多说。所谓人无完人,雍正当然也不例外。他为了更好的治理这个国家,同样采取了很多过激的手段。比如,粘杆处、密折专奏、开始闭关锁国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血滴子等。简单来介绍一下:

一,粘杆处,类似明朝的东厂、西厂,自古至今类似这样的机关仿佛都很不得人心。

二,密折专奏,这种制度虽不是雍正所创造(顺治朝创立),但在雍正时期却得到大大的发展。康熙时期拥有这项特权的共百余人,到了雍正时期达到千余人。

过犹不及,到了雍正后期,由于享有这种特权的人数众多,这种所谓的密折就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是否忠于皇帝的象征。这种人人都是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环境下,官员只能唯唯诺诺,随波逐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三,闭关锁国,雍正对西方传教士是极度厌恶的,这一点跟康熙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康熙喜欢西学是否跟汤若望曾助他继位有关。随着时间的发展,雍正竟开始实施闭关锁国的政策。

四,血滴子,关于血滴子大家都有所耳闻,它或许不是一个取人首级的武器,更有可能是一种毒药。只需一滴到人身上就会全身溃烂而死的极品毒药,这样的画面大家可以脑补一下。

回到主题,雍正为什么不南巡?因为他太忙。他要忙着看奏折、治贪官污吏、看密折、见粘杆处、看血滴子的功效……

这就是历来都褒贬不一的雍正,如果仅用好人和坏人来分类的话,不知道你会给雍正贴上什么标签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