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理记】黄道周:身心原无两物,着物便是妄意(上)

 真友书屋 2020-08-05
张学智先生所撰的《中国儒学史·明代卷》的第八章第四节,其题目为“黄道周对理学与心学的结合及其新经学”,由此可知黄道周的理学观念。然而容肇祖在《明代思想史》一书中对黄道周的理学观念予了这样的总结:“他的思想注重实行,仍是偏于向内的一路,跑不出王守仁思想的圈子。他的格物解说,也即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是对于本体的追求,以为可以一了百了的。他以慎独躬行为方法,以为造次颠沛可以不离于道。然而太偏重于向内了,以为经世治心,没有两种道理,禹、稷、颜、闵一样苦心,何曾别有学问?这是他的大大的错误,故此在国家危急的时候,只有矢忠矢死,无救于国家的灭亡。然而他卒之完成大节,亦可说不负所学了。”

容肇祖认为,黄道周的理学观念仍然是偏重王守仁的心学,对于这种认定,张学智也有近似的总结,其在该节的最后一个段落引用了黄道周在《儒脉》中说的一段话:“有宋诸儒初皆泛滥内典,于性命上事看不分明。《易》称继善成性,《学》《庸》止善、明善,孟夫子直接思、曾,更无半语差错。濂溪便说性上有刚善柔善,刚恶柔恶,此皆错认气质以为天性也。伯淳原本濂溪,便说有气质之性、义理之性,与孔孟何其异旨!张横渠聪明在诸贤之上,又说:‘由太虚有天之名,由气化有道之名,合虚与气有性之名,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不知虚气更是何物!如此等议论,岂可令孔孟见之乎?”

黄道周撰《广名将传》清道光咸丰间海山仙馆刻《海山仙馆丛书》本


黄道周在这段话中,把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都予以了批评,对于这段批评,张学智总结到:“此处认为周、程、张诸人皆非儒学正统,原因是他们都偏离了孔孟性善之旨。而自己主张的性善说,是孔孟、思曾、《周易》、《学》《庸》以来的儒学正脉。这里是以是否主张性善说来区分正统儒学与异端的。可见性善一义在他整个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亦可见他思想中所受心学的影响。”

黄道周在这里的批评已经足够严重,他从性与气的关系上,认为以上的这些理学大师其实都不是儒学正统,因为他们没有坚持孔子、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而黄道周却坚持这一点,从这个角度出发,黄认为自己的观念才是孔孟思想的正传,而周敦颐、二程、张载等没有坚持完全的性善论,所以黄道周认为他们偏离了孔孟思想的正统,既然如此,那这些理学大家也就不能视之为儒学正传。于是,张学智认为黄道周的这个观点是受到了心学的影响。

为什么黄道周会与这些理学大家在观点上有这样大的冲突呢?张学智认为,周、程、张、朱等大师在形成理学观念之前,都曾读过老子和佛家的书籍,之后他们才跳出来致力于儒学,而黄道周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从小学习的就是四书、六经,故而他没有受到过佛教及老子思想的影响,这也就是他跟那些理学大师思想观念不同的根源。

从黄道周的个人经历看,他幼年家里也很贫寒,然而他的确是位会读书的好材料,因为他在7岁时就能过目成诵,后来又跟兄弟们在一起读书几年:“凡数年,自经传子籍,旁及诗、赋、声律、铅汞、阴阳之学,无不耽精元览焉。”(庄起俦《漳浦黄先生年谱》)

由此可知,他的读书范围极广,然而毕竟其家藏书有限,于是他就想办法读更多的书:“闻博罗有韩大夫贤而好士,其家多异书。一日杖策行,遂造焉。大夫与之语而大悦,曰:‘此儒者也,今日任斯道者,非子其谁!’因留与诸子处,遂得尽观所未见书,俱录以归。”(《黄子传》)

《松石斋文集》二十五卷,清光绪二十八年常熟赵氏承启堂刻本,黄道周序言一

《松石斋文集》二十五卷,清光绪二十八年常熟赵氏承启堂刻本,黄道周序言二


黄道周找到了当地一位藏书家,他与此人一番交谈,使得那个人觉得黄道周今后肯定是一位大儒,于是就让他随便翻看自己的书,而黄在此人家把自己感兴趣的书全部抄录了下来,而后带了回去。由这段话可知,他的运气确实不错,能够有这样爱惜读书人的藏书家,还能被他遇得到,这才使得黄道周的眼界大为开阔。

可是这段记载显然不如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所言更让人觉得神奇:“家贫,时时挟策远游,读书罗浮山,山水暴涨,坠涧中,溯流而入,得遇异人,授以读书之法,过目不忘。登天启壬戌进士第,选庶吉士,散馆补编修,即以终养归。”

这里也是说他因为家里穷,但是却挡不住黄道周努力读书。可能是为了找到安静的读书环境,黄道周经常带着书到山里去阅读。某天,下起了暴雨,山洪把他冲入了山涧中,没想到他却在某处遇到了神人,这个人教给了黄道周一种特殊的读书方法,从此让黄掌握了过目不忘的本领,所以他考中了进士,而后又在朝中为官。他是在38岁考中的进士,而在40岁时当上了翰林院编修,同时“充经筵展书官”,这个阶段就表现出了他性格的刚烈,他的弟子洪恩在《黄子传》中称:“故事,必奉书膝行而进,黄子以讲筵道尊,不宜有此,遂平步进。魏珰目摄之,不能难。”

按照那时的规定,给皇帝讲书必须要跪在地上捧着书用膝盖前行,但黄道周觉得既然讲的是圣人的经典,就不能以这种姿式来给皇帝讲课,所以他是以步行走到皇帝身边。大太监魏忠贤用眼光制止他这种行为,但黄道周却视而不见。他的这种做法当然在朝中难以混出名堂,两年之后又连续遇到了他的父母去世,于是他就回籍守制了。

《明儒学案》中记录的黄道周的一段经历颇有名气:“崇祯庚午,起原官。小人恨钱龙惕之定逆案,借袁崇焕边事以陷之,下狱论死。先生抗疏颂冤,诏镌三级。陛辞,因言《易》数,皇上御极之元,当《师卦》上六,‘开国承家,小人勿用’,以讽首辅温体仁,削籍为民。”

《广名将传》清道光咸丰间海山仙馆刻《海山仙馆丛书》本,黄道周序言一

《广名将传》清道光咸丰间海山仙馆刻《海山仙馆丛书》本,黄道周序言二


到了崇祯年间,黄道周又被朝廷召回,没过多久,他就赶上了朝中的小人借袁崇焕之事来陷害钱龙惕,黄道周上书为钱龙惕辩污,皇帝把黄道周的官级连降三级,然而黄道周却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用《易》数算了一卦,劝皇帝不要用身边的小人,以此来讽刺宰相温体仁。皇帝一生气,就免去了黄道周所有的官职,同时把他赶回了家。

然而张学智在文中却认为这是两件事:“四十六岁,起原官,主考浙江乡试,心甚敬谨,不敢有丝毫不慎,生怕错失人才。《黄子年谱》记:‘子在棘闱,每晨起,焚香堂上,同诸臣北面再拜,而后阅卷。’本年,督师袁崇焕遭崇祯帝疑忌被捕,因杀毛文龙事牵出大学士钱龙惕,下诏狱论死。黄道周上疏为钱龙惕辩冤,被崇祯帝斥为诋毁曲庇,降三级调用。同官倪元璐称道周为‘天下第一词臣’。四十八岁,黄道周乞休回籍,上疏言事,剖白己之心怀,其中特别明言己之以儒家经学推算世运之学。”

由这段叙述可以推论出,黄道周因为钱龙惕的事情连降三级是他46岁时的事情,而他因为给皇帝上的奏折被削职为民,则是黄道周48岁时,可见这中间有两年之差。然而黄道周的这份奏折也写的确实有意思,他首先在折中称:“臣自少学《易》,以天道为准,以《诗》、《春秋》推其运候,上下载籍二千四百年,考其治乱,百不一失。”(《黄道周年谱》)

黄道周说自己从小就研究《易经》,而后他用天道来推算,发现两千四百年来所发生的盛世与衰世,都跟他推算的一模一样。接下来,黄道周叙述了一大段他推算出来的结果,之后他的结论是:“臣观陛下开承,应‘大君’之实,而小人柄用,怀干进之心。在陛下,以大君之哲,可制小人而有余;在小人,以干命之才,可中大君而不觉。臣考自丁卯大雪至戊寅春分,凡十一年零七十七日,皆在《师》上六,‘勿用’之防,诚不可已!”(《黄道周年谱》)

原来这段话才是黄道周真正想说者。黄跟皇帝说:自从您登基之后,就有小人在身边,但是以您的君子之风,完全可以控制这些小人,然而这些小人们却仍然在暗地里活动。他考察出在某个时段,皇帝必须要防备这些小人。对于黄道周的这番话,崇祯帝看后十分生气,认为他这等于是指斥朝纲,于是把他削籍为民。

《阳明先生集要》十五卷,清乾隆五十二年济美堂藏板本,黄道周序一

《阳明先生集要》十五卷,清乾隆五十二年济美堂藏板本,黄道周序二

《阳明先生集要》十五卷,清乾隆五十二年济美堂藏板本,黄道周序三

黄道周哪里来的这种本领?这也跟他的经历有关系。他在25岁时就写出了对《易经》研究的成果——《易本象》八卷。由此可知,他对象数之学有过深入的探讨。然而在他26岁时,有人向他请教“北极有处中天否?”等几个天象问题,黄道周都回答不出,这让他大感耻辱,于是他觉得做学问不能只靠读书,必须要把书里的学问跟实际情况相印证。

自此之后,他每天晚上都拿个小板凳坐在院子中观察星象,这一坐就是两年的时间,从此之后,他对星象之学有了深入的了解,这也就是他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了那一番话的原因。对于黄道周的这个特能,张学智评价到:“以易数推验历朝盛衰、当代兴亡,为黄道周甄采汉代卦气说,邵雍的数学,加上他自己的体悟损益而成,是他学术的一大特色。”

其实不仅如此,黄道周还能用天象来推算历代文运的盛衰:“汉唐而下,斗分自赢趋缩,文章自盛趋衰,崔、蔡之文不及班、扬,韩、柳之文不及沈、宋。至元以来,斗分自缩趋赢,文章自衰趋盛,陶、刘之纵而有徐、何,徐、何之继有王、李。又先辈诗盛而制义未昌,今诗衰而制义始盛。”(黄景昉《黄道周志传》)

他从汉唐时期推算起,认为从那个阶段开始,文章就由盛转衰,而后他举出了几位著名的文人;到了元代之后,他又说文章又从衰转盛;到了明代,诗歌的创作衰落了下来,但考试的文章却得以兴盛。对于他这种推算的本领,《明史》中也予以了评价:“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精天文、历数、《皇极》诸书,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玑》及《太函经》,学者穷年不能通其说,而道周用以推验治乱。”

黄道周被削职为民后到处讲学,在他52岁时又被朝廷起用,接下来又被人诬告关进了监狱中,他在监狱中受尽了酷刑,一年半后,被谪戍他地,而后又诏敕还职。到他60岁时,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帝上吊身亡。黄道周闻听此讯,率领弟子们哭了三天,等到弘光朝建立,黄道周被任命为礼部尚书;隆武朝建立,黄道周任隶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同时任武英殿大学士。然而他却与朝中的郑芝龙不和,于是他主动请求出外带兵。此后他召集了一班人马,分兵三路去攻打清军,失败后被捕,他被押到了南京,对方百般劝降,他坚决不答应,绝食14天不死,于是被杀于南京,年62岁,因此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英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