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家快来看,我们“母亲河——灵江”这个名称是这样来的

 zjshzq 2020-08-05
对于临海人而言,“灵江”这条河,绝对包含着一代代临海人的深情。因为这条河,我们在这儿生存、繁衍;因为这条河,我在这欢笑、嬉戏。所以我们会亲切地称灵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可是,大家知道“母亲”的来历么

看,有位名叫牧野的人找到了答案

灵江,为浙江省第三大河。

台州的前身为三国吴会稽王太平二年(公元257年)设置的临海郡,其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的大河古称临海溪(临海江)。六朝刘宋时孙诜的《临海记》中记载为临海溪,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则名之为临海江。

唐王朝建立以后,疆域的州县重新设置命名,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东晋后的临海郡境域设置为台州,以境内的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而天台山则因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而扬名,因而赋文中的“天台”“赤城”“丹丘”及“三台”等亦成为台州的别称。同理,因赋文中的“灵溪(地在今天台县)一跃”句,历史上的“临海江”唐以后演变为“灵江”。

文献最早见于中唐著名诗人顾况《临海所居三首》第二首的第一句“此去灵溪不见遥”;晚唐诗人任翻《再游巾山寺》出现“灵江江上巾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到宋陈耆卿编纂的《嘉定赤城志》已称之为灵江。

唐王朝建立以后,疆域的州县重新设置命名,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东晋后的临海郡境域设置为台州,以境内的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而天台山则因晋孙绰的《游天台山赋》而扬名,因而赋文中的“天台”“赤城”“丹丘”及“三台”等亦成为台州的别称。同理,因赋文中的“灵溪(地在今天台县)一跃”句,历史上的“临海江”唐以后演变为“灵江”。

文献最早见于中唐著名诗人顾况《临海所居三首》第二首的第一句“此去灵溪不见遥”;晚唐诗人任翻《再游巾山寺》出现“灵江江上巾峰寺,三十年来两度登”。到宋陈耆卿编纂的《嘉定赤城志》已称之为灵江。


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分临海县南部置永宁县(后改名黄岩县),灵江中下游干流均在临海县境,民国浙江省地图将台州湾标注为灵江口。

灵江上游的源流主要有永安溪和始丰溪,下游的出海口一段称椒江,椒江一名的出处不可考,文献最早见于南宋文天祥写于1276年的《椒江夜潮》一诗的诗名,有学者认为椒江因灵江出海口段形状似椒而得名。

台州撤地建市以后,个别同志在既无任何依据,又没有走法律程序的情况下,擅自将灵江改为椒江,将灵江流域改为椒江流域,并自编了“椒江,亦称灵江,是浙江第三大河,台州第一大河”。以“椒江”替换“灵江”,以“椒江流域”替换“灵江流域”,这是典型的以局部替换整体。而专家学者的著作,国家、浙江省的权威出版物仍然按“灵江”“灵江流域”来表述。

□文章来源:临海市新闻网络中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