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迪 • 沃霍尔的世界

 芸斋窗下 2020-08-05


1928年8月6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斯堡,是捷克移民的后裔。沃霍尔从小酷爱绘画,曾在卡耐基技术学院(CarnegieInstituteofTechnology)学习。


作为20世纪波普艺术的最著名代表人物,他“歪曲或包装”过毛泽东、玛丽莲·梦露、地下丝绒(theVelvetUnderground)乐队、可口可乐、美元和ChanelNo.5香水。尤其是他对地下丝绒乐队的设计,令这个乐队成了音乐史上唯一可以媲美“披头士“的奇迹,而地下丝绒乐队自此就没有停止过他们对这个世界及其文化的影响。


名人+图案+流行+重复=波普 。沃霍尔最出众的风格是透过丝网印刷手法和不断重复影像,将人物化成视觉商品,代表作包括《玛丽莲·梦露》、《金宝罐头汤》、《可乐樽》、《车祸》、《电椅》等,这些作品都在沃霍尔开办的纽约影楼(TheFactory)中,经一些业余助手大量生产和复制,massproduction总是沃霍尔的流行艺术观中不能或缺的指标。


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金宝罐头汤、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他试图完全取消艺术创作中手工操作因素。他的所有作品都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形象可以无数次地重复,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金宝罐头汤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


”他偏爱重复和复制。“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


1982年11月安迪·沃霍尔和摄影师克里斯多佛·马可斯意外来到北京。他们站在天安门广场上,像所有普通游客一样合影留念。那是一张很有中国特色的照片,本是黑白片,经过了手工上色,安迪·沃霍尔的嘴唇甚至被涂上了红色。


1987年,沃霍尔于纽约与世长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