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世事如棋招招鲜 2020-08-05

“非洲乱不乱,平头哥说的算”,蜜獾被网民们亲切的称为平头哥,一身的黑毛加上躯干上部银白色的毛发,这让蜜獾在不同的场合都有极高的辨识度,好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蜜獾是鼬科蜜獾属下唯一一种动物,见到之后大声喊出来即可,并不用担心会喊错之类的。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当然了,极高的辨识度和蜜獾的好斗比起来那真的不算什么,蜜獾是非常好斗的动物,好斗到什么程度呢?“生死看淡,不服就是干”是对它们好斗性格的最好总结,蜜獾以“世界上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被收录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中数年之久。

主要是这生物真的脑回路清奇,一般来说看到比自己身形更大的生物都是要跑的,不然很有可能边缘试探到没命,但蜜獾不一样,看见比自己大的生物例如狮子时会先龇牙咧嘴的吓唬对方,“你瞅啥?瞅你咋滴!”一番较量后,蜜獾很可能就上去干了起来,也不管能不能打得过,先打了再说,当我们认为结局喜闻乐见时,这些大猫们很多情况下竟然怂了,“非洲一哥”的名号,不给蜜獾还能给谁?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不过风光过后,蜜獾的天敌们还是不得不面对的,就算蜜獾战斗力再爆表,它们依然会折戟沉沙,鉴于蜜獾不服就干的刚烈性格,很多人非常好奇蜜獾是怎么被它们的天敌“教育”的,那就让我们看看蜜獾的天敌们。

蜜獾最大的天敌还是非洲的狮子和猎豹

毫无疑问,在蜜獾面对狮子和猎豹时,虽然这些非洲顶级猎食者有时面对蜜獾的攻击会刻意的回避,但这种情况只会存在这些大猫们不饿或者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成年蜜獾雄性平均体长98厘米,雌性平均体长91厘米,雄性体重9-14千克,雌性体重5-10千克,这样的体型在狮子面前真的太小了,只要肯捕食,蜜獾很难全身而退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但是为什么这些大猫们不愿意认真对待送上门的食物呢?因为蜜獾实在太顽强了,厚厚的被毛加上松软的皮肤,很难凭借锋利的牙齿一下终结蜜獾的生命,往往制服蜜獾的过程异常的漫长,在专家的科考调查中,猎豹在和一只只有6千克重的蜜獾搏斗时,花了长达52分钟才最终锁住蜜獾的喉咙并杀死了它,此外在2003年也报道过,六只狮子花了15分钟才杀了一只蜜獾,由此可见,蜜獾的皮肤赋予了它极强的防御力,要是换做一般的动物,早被狮子豹子锁喉杀了。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也正是这种难制服的特点,狮子和猎豹不愿在它们身上浪费太多时间,拥有同样的时间,可能换做其他猎物早就吃饱消食了,关键是制服了蜜獾肉也少,对于狮子和猎豹来说是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选择,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浪费无用的能量代价是巨大的,所以聪明的大猫们只要不是迫不得已,都会选择避而远之。

胡狼专挑幼年蜜獾下手,这让蜜獾妈妈很不爽

虽然说鬣狗和非洲野犬也会捕杀蜜獾,但是和狮子猎豹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只要不是饿的难受,蜜獾的捕猎优先级就是最低,但是胡狼不一样,作为和蜜獾同一重量级的捕食者,胡狼虽然并不能对成年蜜獾造成生命威胁,但作为一个“合格”的偷袭者,幼年蜜獾往往遭遇毒手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蜜獾驱赶胡狼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蜜獾的成长历程,和绝大多数动物一样,蜜獾是由单亲妈妈抚养长大的,雄性蜜獾有很多的交配对象,但是交配期结束就会拍拍屁股走人,雌蜜獾怀孕期50-70天,小蜜獾12-16个月后才能独自生活,幼崽独立前完全依赖于母亲,这么漫长的成长期不得不让雌性蜜獾整天考虑怎么安全的转移小蜜獾,和成年蜜獾不同,小蜜獾毫无攻击力,暴露在捕食者面前只有挣扎的份。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胡狼会趁着雌性蜜獾在离窝觅食的时候,把头和肩探入蜜獾的窝中,试图把里面的幼年蜜獾掏出来吃掉,蜜獾是一种高耗能的动物,这让它们不得不24小时都想着觅食,很难做到时时刻刻守着幼崽,一个不小心或者走远,都有可能让胡狼的偷袭成功,所以在发现胡狼在窝附近游荡是,雌性蜜獾一定会将其赶走。

弱肉强食的非洲,让蜜獾不得不强硬起来

很多人肯定好奇蜜獾是怎样进化成现在这种凶猛好斗的性格的,其实这个也还得从它们的繁殖说起,我们知道弱小的动物在自然界生存下来,最常用的手段是强大的繁殖能力,往往一年能繁殖几次,每次又有多个胎儿,这样即便是被捕食者捕杀,也能靠努力繁殖来稳定种群数量。

要不然就是过着集群的生活,就拿胡狼来说,胡狼过着三五成群的小家族式的生活,母狼一胎繁殖1-7胎幼狼,3个月后就能独立进行捕猎,而且族群中还有非繁殖期的成员协助照顾幼狼,这使得幼狼的成活率很高,反观蜜獾,独自生活独自带崽,每胎基本1-2只幼崽,长达一年的抚养期,期间雌性蜜獾生育间隔,不会再发情,相比之下,蜜獾的繁殖能力太低了。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集群出动的胡狼尾随雌性蜜獾

如此低的繁殖力就导致了如果幼崽被捕猎,最长这年的时间就白费了,虽然蜜獾的寿命长达24年,但它们能繁殖后代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的,那么怎么才能保证种族的繁衍呢?那就硬干呗,事实证明强硬的攻击姿态更有利于蜜獾从危险中解脱,久而久之凶猛的蜜獾就被保留了下来。

其次蜜獾的眼睛结构和鹅的相似,它们观察到的物体会比实际的小,所以实际上蜜獾是被它的大脑“欺骗了”,它们眼中的稍微比自己大一点的猫猫们,实际上是狮子和猎豹。

不过真实的蜜獾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什么情况下都是个愣头青,只有在遭遇敌人的时候它们才会展现自己的无所畏惧,一般情况下它们会尽可能避免和大型掠食者遭遇,如果提前嗅到了猎食者的气味它们会毫不犹豫掉头。综合起来,并没有一种天敌能极大影响蜜獾数量。

蜜獾被各种天敌捕杀,却没有一种天敌能影响蜜獾的数量,原因在哪

蜜獾会提前观察,尽可能避免和大型掠食者遭遇

结语

看似天不怕地不怕的蜜獾,原来也是生活环境所迫,为了生存下去才会进行无奈的抗争。

蜜獾的走红网络并不意外,我们大多数人不也是像蜜獾一样在社会上咬牙打拼,蜜獾这种不服就干的性格正是迎合大多数人的心理,不拼一把怎么会赢?

假如生活允许,试问哪一只蜜獾不想安静的做个“美男子”,谁愿意去拼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