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龙凤之乡”∽湘西辰溪

 画家辰州马典藏 2020-08-05

  部份图片,文字来源:网络,《辰溪县志》。

        尊敬的读者:这个像册有点长,会花费您的一些时间,但我相信您看完后,会被沅水岸边上这座带有神密色彩的“衔野花骑赤豹裸行于林莾的山鬼,念着“辰州苻”赶着尸体夜行的法师,戴着外星人形状面具演绎的傩戏,夺人性命的放蛊,这一切都使辰溪县象是个湘西版的亚马逊秘境”。在这里,你将会被千里沅水河畔上这座小小石头城中国“龙凤之乡”辰溪所吸引,神往倾向……



                                   


                        辰溪歌

                             @ 清 · 李良年

        巫阳城头赤日暮,辰水东流复西注。锦石临江画不成,岩花半逐渔舟去。鸦井丹砂好注颜,龙门玉洞足追攀。溪山满眼客不住,孤负茅斋枫树间。

        

       (李良年,字武曾,浙江嘉兴人。)

  湘西辰溪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北部,沅水中上游。东界溆浦县,南连中方县鹤城区,西接麻阳,泸溪县,北邻沅陵县。

         辰溪,古名辰阳。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始置辰陵县。后易名为辰阳县,会真县,建昌县,辰阳县,辰溪县。现隶属怀化市。
        辰溪己有两千多年历史,县城所处两江交汇,是鄂等诸省通往滇,黔交通要道,素有“五溪锁钥”之称。古县城“曾安抚过屈原,驻足过王昌龄,也惊讶过刘禹锡,接纳过林则徐,陶醉过沈从文”。县城南岸的大酉山是一座“懦”,“释”,“道”,“德”文化于一体的文化名山,是“书通二酉,学富五车”的出典处,山上有善卷墓,善卷祠,周穆王陵,丹山寺,丹山摩崖石刻和大酉洞摩崖石刻等古迹。
        辰溪龙文化源远流长,也是中华龙文化的最早家园,在县域内征溪口考古发现有出土距今8000余年,号称“中华第一龙”的“蚌塑龙”文物。带“龙”字的古地名古物随处可见,如“二龙洞”,“檀龙坡”,“龙王庙”,“龙神庙”,“龙头庵”,“龙呼溪”,“龙来坪”,“小龙门”,“龙门溪等,每个与“龙”联糸的古庙,古庵,古地名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著名历史学家王震中教授通过实地勘察了同属高庙文化的辰溪征溪口古遗址挖出的“龙凤图腾”,审慎判断辰溪县是中国龙凤文化的发源地,堪称“中国龙凤”之乡。
        王震中教授生动诠释:辰溪县稳含龙的玄机,据“左传”等史料记载,“辰”字本质意义上是表示天上“龙星”,而“辰水”“辰阳”等地名可上溯至春秋战国以前”。同样,辰溪地域内有“大酉山”等与凤有关的地名,“酉”字寓意为凤,这个地名亦可上朔至先秦时期,辰溪古时又称为“凤城”,故辰溪是中国龙凤文化主要的发源地是可以认可的。
        王震中教授欣然挥亳写下“龙凤之乡,龙凤成双”。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徐义华搏士用甲骨文题写了“辰山酉水,龙凤之乡”。

                           


                                     绮罗香

                                     @ 田名瑜

        

        己酉(1945)仲春之初,近游辰溪,寸衷可喻,聊见乎辞。


        露点欺苔,旭痕嬲牖,晓觉春寒堪畏。催上征车,默又细煨吟袂。甚客涂,刺面沙尘,却私幸,乳禽相慰。看红撄,的的如珠,最深情处倩谁记?朱陈姻娅故谊,而此班家幼女,司鸿椎髻。已倦孤襟,差喜旧时游地。好山川,奇郁嵯峨,更一壁,插江苍蔚。奈兵戈,正满中原,忍图终隐计?

       田名瑜,字个石,湘西凤凰县沱江镇青沙湾人。南社诗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间,甘于淡泊,潜心文史,不时吟诗作赋,一生著作极丰,计有《苦学斋诗稿》,《早红词》,《湘西献征》,《湖南苗族记》,《楚游屑录》,《杜诗选抄注解》,《残杂诗稿》等共十余种,惜人事沧桑,多已散佚。
        作者曾任辰溪县私立楚屏中学校长,此诗词书法参加1960年在日本举行的中国书道展。


               

                     湘西散记    (摘选)

                                 @ 沈从文


          ……,辰溪县的位置恰好处在两条河的交汇处,小小石头城临水依山,建立在河口滩脚崖壁上。河水深到三丈尚清可见底。房屋多为黑瓦白墙,接瓦连椽紧密如精巧图案。对河与小山城成犄角,上游是一个三角形小阜,阜上有修船造船的船坞与宽坪。往下游一点,则为一个三角行黑色山岨,濒河拨峰,山脚一面接受了沅水激流的冲刷,一面被麻阳河长流的淘洗,岩石玲珑透空。半山有个壮丽辉煌的庙宇,名“丹山寺”,庙宇外岩石间有成千大小不一的浮雕石像。在那个悬崖半空的庙里,可以眺望河上行船的白帆,听下行船摇橹人唱歌。
        十五年前,我有机会独坐一只小篷船,沿辰河上行,停船箱子岩脚下,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石壁半腰约百米高的石缝中,有古代巢居者的遗迹,石罅隙间横横的悬撑起无数巨大横梁,暗红色长方形大木柜依然好好的搁在木梁上。当时我想:多古怪的一切!两千年前那个楚国逐臣屈原,若本身不被放逐,疯疯癲癫来到这种充满了奇异光彩的地方,……。
        在那个地方,任何时节实在是一个令人神往倾向的美丽地方。
        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湘西凤凰人,早年在湘西土著部队当兵,曾任武汉大学,北京大学教师,现代文学著名作家。




                              丹山石刻群

            

 

                                 登辰溪真武殿

                                      @ 邓子龙 (明)


        岩阁飞钟磬,登高一振衣。步看云散处,坐待月来时。石引梅根痩,江天雪水肥。乾坤皆幻境,随处可留题。


        邓子龙,江西丰城人,万历初累功擢署都指挥佥事,掌浙江都司,官至副总兵。万历年中曾以参将入麻阳等地“平蛮”,在辰溪,靖州等地均有题。


                

                 辰阳防洪堤屈原塑像凭吊


        江渚仍照楚天云,隐约悲风传国殇。
        思绪随波逐史远,屈公凝目缄文章。

                                              作者:刘若冰



         “走尽天下路,难过辰溪渡”。千里迢迢的沅水岸边码头万千,千古驰名的辰溪中南门码头是最为古老的水码头之一,并是目前沅水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古码头,中南门码头位于辰阳古城正门中南门。 万历年间,辰溪知县曹行健修筑辰阳城时,在辰溪渡口最险要的峭壁上修筑了中南门城门,门楼上悬挂他亲笔书写的匾额“云贵锁钥”。古代从鄂等诸省入滇黔,必经此渡,是古代京昆驿站的重要通道。

                          《 辰溪吟》

                               文//瞿钲道

           

          五溪山水古今同,锦沅波涛气势宏。

          雪峰脉接罗岭远,丫髻山连大冶松。

          川鄂通衢美如画,云贵锁钥扬神州。

          善卷归隐德天下,屈子行吟辰阳宿。

          大酉藏书秦人功,丹山隐寺梵音钟。

          锦鸡飞舞凤山巅,斤絲跃鲤塔湾踪。

          罗峰巍峨白云藏,燕洞秀丽绿水幽。

          江东寺藏半经卷,五宝田落遗韵风。

          箱子岩上悬棺葬,柳树湾里吊脚楼。

          酉山笔耸人文地,辰水澜回龟山峰。

          木洲春涨清不浪,双溪环流城市东。

          洑潭横坝涛声震,园区厂建业兴隆。

          奎星文光射宝塔,正中花园瞭新城。

          茶山号子京城显,辰河髙腔瀟湘谋。

          长水高山天鹅伴,稻花田鱼见粮丰。

          中华龙凤发源地,千秋辰溪万年红。

       作者:瞿钲道,本名文,号骊龙,辰州九点烟,湘西辰溪辰阳人。

  沅辰二水在龟山小路口汇合后,直下城西两里锦岩山崖壁折向西南,形成一个大湾,湾里有一碧绿深潭,需一斤蚕絲方可到底,俗称“塔湾潭”,又名“斤絲潭”。每当夏季黄昏,金鸟西坠,晚霞挥动着绚丽变幻的五彩絲巾将白塔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潭水上,闪闪烁烁,相击相荡,似一条金龙在江中若隐若现,与映照在水中的崖壁,崖松组成一幅大自然鬼斧神功之山水画卷。

                                 梅花村

                                        文  // 马彬

      

        桃李争春色,百鸟歌户庭。下有将军墓,上有天子坟。杨柳依依,玫瑰婷婷,黯然欲销魂。

        荷花香,满院松竹绿到门。丹桂绕庭阴丛菊,穿幽径,江流一鹤静,风动万山呜。世上寻桃源,惟有梅花村。

        辰山蘶巍,沅水泱泱,好为梁父吟。群芳自凋黯留香,浮晨昏。岁寒傲霜雪,英雄肝胆,诗人心情,功名谁复论?

       

         作者:马彬,字公武,号仲雅。辰溪辰阳柳树湾人。民国实业家兼教育家。在大酉山下梅花村,创办辰溪第一所私立完全中学(楚屏中学)。





                       


                                    七绝

                     善卷祠堂旧地探访感怀

                                  文@刘若冰


                          寻踪觅跡梅花村,

                          善卷祠堂烟浪吞?
                          唯有丹山崖刻在,

                          沅江滚滚逝先尊。

  辰溪大酉山位于辰溪县城南,地处沅水和辰水之畔,是龟山,天马山,钟山,鼓山和九峰岭统称。是承载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名山,自古就有“善卷归隐”,“屈子登山”,“刘尚平蛮”,“诸葛亮屯兵”等历史传说。主山高耸,九峰层叠,山上百年松柏翠竹苍绿,山下辰水,沅水交汇。唐虞善卷墓,善卷祠,天子墓,将军坟,秦人藏书洞(大酉洞),丹山悬寺,果老炼丹池,丹山古石刻群等古迹皆出自此山。

 

…………………………………………………………………………              

                 

                  (一) 酉山耸翠 · 七律

                                 ◎ 廪生    张良城


        酉山耸翠数峰头,红树白云几度秋。螺鬓高横天子墓,黛鬟低映状元洲。青烟锁处晴岚活,碧雾笼时瑞霭浮。怪得当年仙迹遍,辰阳好景此为尤。



                                辰溪古八景

       

        清道光元年,《辰溪县志》列出辰溪八景:酉山耸翠,辰水回澜,崖寺晚钟,木洲春涨,笔峰鼎峙,玉带环流,锦塔临江,星池映月。现各择清代县人吟咏之诗词几首,以颂其山川之雄,景物之美。

《辰溪大酉洞》:@王守任

路人春山久费寻,野人扶病强静临。

同游仙侣须乘兴,共赏花园莫厌深。

鸣鸟游丝俱自得,闭云流水亦何心。

独怜疾首灯窗下,展转支离叹陆沉。



  大酉洞里,古人前明薛瑄,王守仁,满朝荐,叶宪祖,曹行健等俱有题刻。

             


         辰溪大酉藏书洞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成语的出典处。清亁隆三十年《辰洲府志》和道光《辰溪县志》均有祥细记载。自汉代后,大酉山及藏书洞成为天下圣地,读书向往和追求的地方,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达官显贵无不前往拜谒,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歌赋。善卷,尹真人等曾在这里修道。信奉道教的北宋真宗皇帝赵恒,曾封禅大酉山,就是因为此山有著名的大酉洞。大酉洞内宽敞空旷,有深潭浅滩,“崖滴丹砂”,“穴生云母”。洞顶钟乳石悬挂,有的接地林立,似人,似兽,似禽,似物,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一股清泉从支洞飞泄而出,水声如雷鸣震耳,清泉穿洞而出。洞外有一石栱古桥,名“会仙桥”,桥下小溪,名“洗砂溪”,相传群仙洗丹砂于此,洗砂时,溪水多为红色。溪畔两岸野毛桃树很多,开春后,毛桃花盛开,一阵山风过后,桃花飘落,映红溪水。古人薛瑄,王守仁,满朝荐,胡松,顾锐,叶宪祖,曹行健等均有题刻。曾在洞内洞边崖壁上题诗多首: “万山嶙峋洞天幽,结酗联翩作胜游。霄际松风青霭霭,洞边洗砂水悠悠”。






                 (二) 辰水回澜 · 七律

                                  @ 知县    唐守馔


        逦迤锦江绕县过,恰逢交汇辨回涡。昔年谁凿辰沅水,此地今分大小河?遥接木洲翻鸭涨,倒涵龟岭卷银螺。会须一样朝宗去,不尽溹洄更若何。

              ……………………………………………………
       辰水即锦江,亦名麻阳河,其入沅江处有回流里许,因沅水流量大,当涨水时,辰水未能畅流,又为龟山挡道,因而泛起半江回澜,高出沅水许多,水波潋滟,极为壮观。

                (三) 崖寺晚钟 · 浪淘沙

                                      @ 刘家光

       

江晚色朦胧,何处宵钟?声声缥缈绕丹峰。崖畔渔翁听未的,疑是风松。入耳却从容,敲罢云封,余音袅袅相从。取笛沧浪续一韵,宛豁心胸。

        崖寺,指城南对河龟山(又名丹山)半崖上的丹山寺,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知县朱兆梓建。寺宇“外岩石间且有成千大小不一的浮雕石佛”。崖壁有隙,仅可容一人侧身而入,门额“曲径通幽”,经十余米,始豁然开朗,因地就势,寺建于此。中为观音阁,右为文昌阁,左为僧房,重檐回廊,飞阁流丹,翼然悬于石壁危崖之上。凭栏远眺,风帆点点,水天一色。寺下有一洞,曰钟鼔洞,内有二石,扣之作钟鼓声。

                  (四) 木洲春涨 · 七律

                                        @ 唐守譔

        众木森森聚此洲,时逢春涨势如浮。桃花浪暖堆千顷,杨柳村深系一舟。看绿不须邻苑树,观涛直上水边楼。人生到处皆安土,蓬岛何庸世外求。

        

        木洲位于城东十八里之沅水中央,四面环水,堤柳漾荡,风景宜人。每逢春夏水汛,水阔万顷,烟树葱茏,宛如小蓬嬴,西晀县城,波光折射,呈现海市蜃楼之幻景。

                      (五) 笔峰鼎峙 · 七律

                                             @ 張良城


        笔峰鼎峙势期天,远岫峥嵘一气连。排架何须夸翠黛,含亳直欲扫云烟。三山削就玲珑豪,万古长流翰墨缘。妙景天然文脉现,踵来辰邑许多贤。


        笔峰即城南之笔架山,三峰相峙,峰峦宊兀,宛如笔架,故名。古人认为是鼎新科甲,人文蔚己之证。

                     (六) 玉带环流 · 五律

                                        @ 刘荣批


        步出城东外,双溪曲曲流。回环拖玉带,潋滟泛金钓。此璄通犀住,何人结佩游?恩波归太液,直绕凤城头。

       

       双溪亦名玉带河,环绕学宫而过,为滩洲所阻,折向西,傍河沿经中南门入江,成半月形,状似玉带,故名。


                (七) 锦塔临江 · 五律

                                                  @    刘钦

       

浮屠高7级,砥柱县城西。文笔辉天马,雄图壮锦鸡。层巅探月牖,步矗踏云梯。直到登峰处,身尊万象低。

     

         锦塔即城西五里锦鸡岩顶之佛塔,称“锦岩塔”,明万历三十年(1611年)辰溪知县曹行健督建。康熙年间为暴雷震裂,雍正四年(1726年)修复。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再次补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年)又补茸如新。塔身共七级,石级旋转可登顶层。前临沅水,烟波浩渺,后环群山,层峦叠翠。每值朝暾辉,潭水塔影如巨龙卧江,景色壮丽。


                      (八)星池映月 · 五律

                                    @ 举人    刘荣批


        是星常伴月,陨地都成池。彩散金波动,光连皓魄移。形形空是相,面面幻为奇。坐对频相契,虚明应若斯。

        星池即龟岭丹山洞之上天星池。旧志载“星陨成池”,相传为中国神话小说(八仙过海)八仙之一张果老炼丹处。每逢月白风清之夜,金光冉冉,紫气烛天,蔚为奇观。

  奎星阁位于辰阳镇黄家巷口南,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木结构三重檐八角形楼阁式建筑。通高14米,直径9米。阁基用长条形红砂岩砌成,平面呈圆形,基上砌砖围墙开透窗,围墙外上端一周饰兽图鸟案。门朝西,门上端浮雕天宫,门额阳刻隶书“奎星阁”三字。阁内有四根立柱直达顶端,周围有八根檐柱。中间顶板绘有麒麟等彩绘图案。屋脊饰飞龙,二,三层每层檐角起翘,下悬吊铃。二层檐下分别雕狮,虎,獐等兽,四面绘山水,花卉和历史人物故事。阁体小巧玲珑,古朴庄重。

                                     苏幕遮

                                     大酉洞

                                  

                                  @刘若冰


        楚天舒,秋阳暖,大酉幽深,曾卧儒家简。络绎名流纷拜炫。车马频临,骚客争相赞。
        数流年,己偷换。今日辰溪,遍处神仙羡。古洞斑驳留旧藓。过往云烟,最惹游客恋。



  大酉观与县城隔沅水相望,创建于唐代,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重修,现为该县保存较好的古道观。

  箱子岩位于沅水右岸,水路距县城约百余里。从猫山到小溪河沿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有数处古人崖墓葬遗址。此处是沅水流域古人特殊墓葬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氛围浓厚,且两岸风光旑旎,摩崖景致壮观。

  龙门溪摩崖石刻,位于辰溪县小龙门乡中伙铺村龙门溪桥头。

        龙门溪古石栱桥建于1704年,是目前辰溪县石拱古桥保持最完整之一。

  磨鹰桥,城东七里,是目前辰溪县保存最完整的石拱古桥之一。

  县城唐子边东里许龙头井,建筑年代不祥。据道光《辰溪县志·古迹志》所载:“铁龙头,城东里许响水岩下,有泉清冽异常,邑绅刘世寿捐修石磴,铸铁头承之,水自龙头下注,汲引称便”。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记忆总会附着在某个地方。在辰溪,人们常说,先有柳树湾,后有辰溪城。柳树湾这个在春秋战国时期,沅水岸繁华的古啇埠,成为辰溪这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城昔日的缩影,一个记忆深处的符号……”

  五宝田古村落始建于清代,距今300余年。整个村落按八卦阵布局,规划科学,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具有防火,防盗,防匪的民居建筑,至今保存有耕读所,兰陵别墅等十余幢深宅大院。2010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布村风光     (七律)

                                文 @ 舒象富


            小村挂在半山腰,清静祥和路远迢。

            众岭星罗靑竹立,群峰祺布白云飘。
            轻轻雪鹭飞高翅,袅袅炊烟上重霄。
            谁垦梯田千百亩?层层叠叠弄新潮。

                     作者舒象富,瑶族诗人。

  丫髻山,距县城东二十里许,山如人形,其峰顶仿佛丫髻,故名。山顶有一庵堂,始建于宋代,此山山势陡峭险峻,层峦叠嶂,庵边有一清泉,长流不断,被人称:“湘西佛山”∽丫髻庵。

                           辰溪江东寺

                                @ 朱熹(南宋)


           天生石磴羊肠绕,乱云飞渡白云斜。

           青烟一股春风缚,鸡犬数声野人家。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江西婺源人,曾任秘阁修撰等职)。


        江东寺位于城西,于沪溪县浦市镇隔江相对,占地面积约十亩,寺院按古代官殿形式修建,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寺内建有木雕“转轮藏”,藏分上下两层,结抅精巧,转动时发出隆隆响声,数里之外可闻。

                            盘瓠遗址在辰溪

                                       文/瞿明群

         (湘西)辰溪县板桥乡猫山村有一个地方叫六洞,是传说中盘瓠和辛女养育六儿六女的地方,还里河对面沪溪县就有辛女岩,辛女溪,辛女滩等多处遗址。六儿洞遗址是史学家一直苦苦寻找的切龙,但辰溪人一直没有人就此对外宣传,(很是遗憾)六儿洞还是曾任明代学政胡鳌苦读求学的地方,这是还有胡鳌与狐仙的美丽传说。六儿洞的附近猫山村,猫山古语中就是苗山的意思,也就是指苗人(瑶民)集中的地方,在猫山不远处有一个村庄叫丁牛,辰溪土话就是锥牛的意思。不难看出,六儿洞就是古苗人(瑶民)集中锥牛祭祀盘瓠的地方。六儿洞这一带曾是相单程率兵起义的古战场区域。                                     (由于老一辈相继谢世,能够祥细知晓此故事的人已经不多,加上现在的年轻人对盘瓠这个近似神话的故事大多不感兴趣,同时,现在继承“老司”这个职业的年轻人能知晓整套“牵街,跳香”的祭祀过程则更是稀少,而“老司”,则是祭祀的主角)。加上元代的禁社,猫山一带祭祀盘瓠的活动渐渐失传,而今,只留下地名让人思古了。很多史学家认为盘瓠就是盘古,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龙文化的发源处。六儿洞的史学不亚于古长城。

  太阳赐给我们光明与生命。在中华大地至今仍流传一个传说一一夸父追日。他历经千辛万苦,锲而不舍追逐着太阳,最后累死。谁也无法理解也无法说清他的作法和目地…。虽然远古的人们对宇宙中的太阳一无所,但他们知道是太阳赶走了黑夜,驱走了寒冷。他们崇拜太阳,把这恩泽无限的太阳,作为顶礼膜拜的至高无上的神灵。

        在湘西辰溪县城南40里许的石马湾就建有一座人们拜谒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即“日月傩神”的太阳庙。清代的老太阳庙,清《康熙字典》记载:“日月合宿渭之辰,辰日月交会之地也,辰又州名,古沅陵郡隋置辰州,以辰溪名”。

        辰溪太阳庙始建年代不祥,现建筑于清亁隆年间,距今两百余年。太阳庙又名“二曜宫”,“曜”即日,月,星总称,“二曜”为日月。近年,信徒遍布神洲,纷纷来此祭拜太阳神

古城换新貌,今日之辰溪。

更新于 2019-03-30
来自中国龙凤之乡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