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岁母亲虐待1岁男婴进ICU,6天仍未苏醒,网友直呼:丧尽天良┃羽然

 丄学号 2020-08-05


朗读者┃梓滢

6月30日,成都郫县,一名1岁左右的男婴被送进ICU,当时到医院时情况紧急,脸色苍白如纸,全身多处有各种各样的淤青、疤痕,全身不停地抽搐。医院全力救治,6天了仍昏迷不醒。主治医生询问父母孩子情况时,两人犹犹豫豫、支支吾吾,随后医院报警,父母见状不对,竟丢下重伤的孩子跑路了。

后来,经过多方追查得知,孩子的母亲和婆家关系不好,于是吵架后跟孩子独自租房,因为孩子一直哭闹不止,18岁的母亲一气之下,暴打孩子,致使孩子需要被送进ICU进行抢救。

「虎毒不食子」这位母亲却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如此冷血残暴。

近年来,年轻父母虐待孩子的现象越来越多,而且手法残暴,令人发指。

2018年3月,22岁的全职妈妈小余,因为早晨孩子睡醒想要玩耍,遭到训斥后,哭闹不止,小余恼羞成怒,把孩子从小床拖到大床,拿着树枝抽打孩子。这还不罢休,随后她又用力扇孩子耳光,将孩子头部右侧撞向床沿,以致最后跌到地上昏迷。

孩子被送去医院,被确诊为右侧额颞部头皮内出血,右侧颞肌出血,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导致脑疝,经救治无效,一周后死亡。

2019年6月,北海道札幌市2岁的池田诗梨,被21岁的单亲母亲殴打,身上甚至有被烟头烫伤的痕迹。她的体重只有6公斤,是同龄孩子平均体重的一半,身高只有68公分,比同龄孩子矮10公分。

事发时,她的母亲凌晨5点报警。当警察赶来时,只看到一个只穿着纸尿裤的女孩倒在室内,周围都是呕吐过的痕迹。当时她已经心肺停止,被送往医院后就确诊医治无效,离开了这个令她痛苦不已的世界。

美国政府儿童局,一年一度的《儿童虐待》报告,已经进行了21年的详细分析。其中根本的原因,是受教育程度、年龄和性别的问题。

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关于《124名儿童虐待案分析》中提到,年轻父母虐待孩子的比例更高,虐待者的年龄特点是20~30岁占45.0%,30~40岁占37.5%,40岁以上占7.5%。

家,应该是充满爱、充满温暖的,小小的、软软的孩子,来到人世,最依赖的人,就是父母,明明应该是其乐融融、柔情满满的喜剧,但为何会有那么多年轻的父母待孩子?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

01

年轻父母曾遭受虐待


在家庭中,父母跟孩子力量有很大差别。父母有绝对的掌控和支配能力,而孩子只能服从和被支配。如果父母曾经生活在虐待环境里,就容易把曾经父母对自己的不喜欢,投射到孩子身上。这就是心理学上的「踢猫效应」。

所谓「踢猫效应」,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许多年轻父母,可能自己小时候,曾经受过虐待,当他们进入新的角色,就会像父母曾经对待自己一样,把虐待同样施于孩子身上。

很多虐待孩子的年轻父母,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虽然身体上长成了大人模样,但心理上仍然带着孩子的稚气。他们并不知道正确地与孩子相处的方法,只是从父母身上习得了虐待孩子的方式,于是踢猫效应产生了。

02

年轻父母,没有做好带娃的物质准备


邻居家小夫妻,男生小林23岁,女生小李21岁,生了孩子才到法定结婚,女方在家做全职妈妈带娃,男方在工厂上班。原本两个人都有收入,一个月六七千,生活比较充裕,如今只有男方上班,四千块钱要解决三口人的吃喝拉撒,着实紧张。

有一次,我跟小李一起带娃,孩子想要买个5块钱的玩具,被打了一顿。她说:“姐,你不知道,从有了孩子,吃不敢吃,穿不敢穿,处处扣扣索索,还花不到月末。早知道生了个累赘,打死我也不要!”

像这样的年轻父母不在少数,大多是一时冲动,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准备就要了孩子。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关于《124名儿童虐待案分析》中提到,收入不稳定的虐待这明显多于收入稳定者,分别为69.3%和30.7%。从数据看,年轻父母没有做好带娃的物质准备,更容易虐待孩子。

可能一开始他们没有意识到,一个孩子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生活成本有多高,结果孩子生下来,生活、教育、娱乐成本接踵而来,让原本还算轻松的生活,陡然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从而造成情绪上的不满,最终孩子成为了负面情绪的牺牲品。

03

年轻父母,父母没有做好带娃的心理准备


伊坂幸太郎说:“这个世界最悲哀的事情,是当父母不需要考试。”的确如此,很多年轻父母,都是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有了娃,他们从未想过为了把孩子带好,应该努力学习育儿知识,更好地理解孩子的世界。

日本一个24岁的单亲妈妈,生活清贫,带着3岁的女儿租住在一栋公寓里。上班时,她把女儿独自留在家里,去餐厅做服务员打工;下班后,她去酒吧买醉,夜夜笙歌。

在她的世界里,女儿跟其他普通成年人一样,不需要太多照顾。更让人发指的是,她没有给女儿准备水和食物,把她独自留在家里8天,跟男朋友去旅游。她回来时,女儿因为饥饿和严重脱水死亡。3岁女孩承受这样的虐待,跟父母没有做好带娃的心理准备有很大关系。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关于《124名儿童虐待案分析》中提到,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虐待者最多,可能与有些年轻父母本身缺少生活经验和养育技巧,孩子的苦恼和「不听话」便会引起挫折感,从而引发虐待。

每一个孩子都像天使一样,拥抱着世界而来。如果父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晚一点要也可以,不要生了孩子却不好好带,让她们备受伤害。

梁启超在《少年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怎样防止年轻父母虐待孩子呢?

01

从法律上,建立健全相关虐童法规,提高犯罪成本


心理学家杜拉在研究人的攻击行为时,提过一个社会学习理论。这就是,当看到群体中别人表现出攻击行为却没有受到惩罚时,他们也会尝试这种行为。这就是家庭虐童事件不断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这方面,我们也许可以效仿美国。美国对于虐待孩子方面,做得很好。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不被虐待,甚至连把孩子独自在家,也定义为虐待的一种。

定居美国的表姐刚去时,曾有好心的朋友提醒她,一定要小心,别让别人认为你是在虐待孩子。如果一旦有虐待孩子的情况,警察就会找来,父母将面临牢狱之灾。

02

从经济上,国家给予年轻的低收入父母群体一定经济补助方针,如全职妈妈补贴、二胎生活补助等


很多低收入的年轻家庭,有了孩子生活条件会急剧下降,如果国家给予年轻父母一定的经济补助,一方面可以缓解家庭压力,减少因为钱而引起的夫妻关系不和,让孩子不至于成为家庭的累赘。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有不少年轻父母也面临生二胎生活成本更大的问题,如果国家能够给二胎的低收入年轻家庭一些补助,相信年轻父母压力也会相应减小,虐童事件也将随之减少。

最后,国家还可以加大科学育儿的宣传力度,建立相关培训机构,给予怀孕父母强制性育儿学习,更大程度从根源上保护孩子不被虐待。建议国家联合一些儿童公益机构,拍一些公益广告,宣传虐待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引导年轻父母,更耐心、更好地育儿是双赢的事情。

03

配合一些培训机构,实施一定常规的强制性育儿学习,规定一定年龄下的年轻父母必须接受,最好能持证上岗


生而为人,我们能与孩子相遇,已是难得的缘分。如果能用我们短短的一辈子,成为孩子一生中记忆里最美好的部分,那是多好的事情啊。

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远离虐待,呵护备至,愿我们的一生,都充满爱与温柔! 

作者羽然

编辑丄学号

火热征稿:养育文+作文+诗歌+散文

赞赏归作者所有

















朗读者:梓滢

梓滢,湖北省黄冈人,用心教瑜伽的瑜伽传播者。用有温度的文字,传递有态度的人生。善良是人性底色,拼搏进取则是锦上添花。有个作家梦的斜杠青年。


进入山伯小店 匠心品质 贴心为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