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

 田园牧歌生活 2020-08-05

《草原小屋》系列丛书(又名:草原小屋故事集)是作者劳拉·伊丽莎白·英格尔斯·怀尔德(Laura Elizabeth Ingalls Wilder)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记录。1867年2月7日作者出生在威斯康星大森林里。很小的时候,她就随父母到堪萨斯、密苏里、达哥它等州去开辟新的家园,生活极其艰辛。

1885年8月12日劳拉于阿曼乐·怀尔德结婚。由于劳拉始终念念不忘自己童年随同父母拓荒的生活经历,因此1930年在她63岁的时候,在女儿(劳拉的女儿是一名新闻编辑)的鼓励下,劳拉开始写《森林小屋》,次年出版,轰动全美,成为知名的作家。读者,尤其是孩子们的执着请求,使她打消了一生只出一本书的计划,陆续写出了整个草原小屋故事集。

从65岁开始到她90岁去世的25年间,她总共出版了9卷系列图书,包括:

《森林小屋》(Little House in the Big Woods)

《草原小屋》(Little House on the Prairie)

《李树溪畔》(On the Banks of Plum Creek)

《银湖岸边》(By the Shore of Silver Lake)

《农场少年》(Farmer Boy)

《漫长冬季》(Long Winter)

草原小镇》(Little Town on the Prairie)

《流金岁月》(These Happy Golden Years)

新婚四年》(The First Four Years)

折叠编辑本段丛书梗概

"小木屋"系列作品,可以说就是劳拉前半生的自传,书中的主角劳拉也就是真实劳拉的化身。劳拉从她的出生地--威斯康星大森林写起,以《森林小屋》作为这套作品的序曲。这本书里,劳拉以小女孩天其无邪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森林里的梅花鹿、大懒熊,冬天的白雪,春天树上的绿芽,还有小木屋里温暖的火光,妈做的可口点心,爸的悠扬琴声,亲戚间的交往、聚会,都是劳拉最甜蜜的童年回忆。

第二部《草原小屋》,是这套作品中最有名且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书中描述劳拉一家离开威斯康星大森林,坐着篷车迁徙到堪萨斯大草原的经过,这正是当时美国国西部垦荒者的典型写照。这次搬家,劳拉一家人惊险万分地渡过雪融后涨水的大河,到了大草原以后,他们也曾遇到印第安人,并遭受狼群包围、草原大火以及痢疾的侵袭,但最后他们还是住进了爸亲手所盖的小木屋中,在草原上度过了一段靠打猎维生的甜美时光。

第三部《农庄男孩》,主角是劳拉的丈夫阿曼乐·怀尔德。阿曼乐是来自纽约州的农庄男孩。在书中,劳拉生动地描述了阿曼乐第一天上学的情形,也描述了他获得第一匹属于自己、也由自己来驯服的的小马时那种骄傲的心情。另外,劳拉也通过对阿曼乐成长过程的记述,提出了对金钱价值的看法--对阿曼乐而言,五毛钱等于在马铃薯田里工作许多小时。

第四部《李树溪畔》,描述劳拉一家离开大草原,走过密苏里州艾奥瓦州,到明尼苏达州,居住在李树溪畔的情形。在李树溪畔的这段日子,劳拉一家曾住在土洞里,但是爸在溪畔肥沃的土地上种下了一大片茂盛的小麦,因此他们信心十足地贷款买下了能够盖一栋两层大房子的木材,并搭建了一个漂亮的新家。可惜好景不长,就在将要收获的时候,一场罕见的蝗灾将爸所有的收成都吃了个精光,全家人的生活又陷入困境,最后爸只好离家到东部铁路去做工。这时劳拉已经八岁,所以全书的叙事观点随劳拉的成长而改变。生活的挑战与家庭的力量在劳拉眼中更加具体。另外,劳拉和玛丽开始上学,她们的人际关系也由家庭向外拓展。

第五部《银湖岸边》,描写的是劳拉一家从离开明尼苏达州到达科他区银湖岸的故事。从明尼苏达到达他区,劳拉坐的不是篷车,而是火车,这是她第一次坐火车。当时劳拉快十三岁了,由于玛丽因患猩红热而失明,所以劳拉的个性有了明显的改变。她不再有任性不懂事的权利,不但要成为姐姐玛丽的眼睛,为她描述世界的一切景象,而且要协助父母提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于是劳拉更深刻地体会了成长,也学会面对自己虽不喜欢、却必须做的事。另外,对他们全家而言,银湖岸边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新希望--爸可以在这里申请到一块一百六十英亩的土地。

第六部《漫长冬季》,就在爸申请到了银湖岸的一块地,并盖好简陋的小木屋之后,一场可怕的暴风雪来了。当时劳拉一家虽然提前搬入了离银湖岸不远的德斯密特小镇中,但暴风雪还是将小镇封住,铁路被雪阻隔,小镇的对外交通中断了七个月之久。在这七个月之中,劳拉一家没有食物,只能靠一点点麦粒糊口;他们没有木柴,只能烧干草取暖。他们每天为活下去而努力奋斗,爸更因为扭干草棒而冻裂了双手,再也无法拉小提琴。漫长的冬季导致最后商店存货售罄,全镇人都陷入到断粮的饥饿当中。这一次,解决困难的是小镇里的两个男孩(其中一个就是劳拉未来的丈夫--阿曼乐·怀尔德),他们冒着被冻死与迷路的危险骑马拉车出镇,为全镇人带回了粮食。

第七部《草原小镇》,人们度过了漫长冬季,走出困境,德斯密特小镇也日益繁荣,劳拉又开始上学。进入青春期的劳拉,心理和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她在学校结交同龄的女孩与男孩,也开始注意打扮,青春期的敏感与反抗情绪使她认识到了自制力的重要。玛丽也离家去盲人学校念书了。为了帮助爸妈为玛丽赚取更多的学费,劳拉拼命干活、打工,并且努力学习希望能够获得教师资格好去教书。就在这时,阿曼乐喜欢上了劳拉。虽然妈觉得劳拉还小,但是爸却很喜欢阿曼乐勤劳勇敢的品格。因此,在父母的默许下,阿曼乐经常在传道会后送劳拉回家,并获得了她的好感。该书结束的时候,劳拉终于得到了一份到南达科他州教书的工作,开始获得稳定的收入。

第八部《流金岁月》。劳拉开始到南达科他州教书,阿曼乐每个礼拜都冒着风雪严寒驾马车接送她回家,两个月中他们增进了感情,劳拉终于接受了阿曼乐的订婚戒指。接着,他们举行了简朴的婚礼,然后来到阿曼乐的放领地上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新生活。

第九部《新婚四年》。讲述了劳拉和阿曼乐婚后开头四年的故事。他们就像劳拉的爸妈一样,阿曼乐耕作,劳拉辛勤持家,努力创造自己的新生活,第二年还生下了女儿萝丝。他们是幸福的,却又经历了许多的灾难和艰辛。他们曾双双生病,阿曼乐还留下了麻痹后遗症,草原大火给收成造成了损失。第四年末,他们未出生的小儿子夭折了,房子又被火烧毁。但劳拉认为新生活就像是打一场战争,这种精神在她的心中滋长,她坚信未来会更好。(第九部为劳拉未完成之遗作)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

#名著插图#【《草原小屋/Little House books》】
作者:萝拉·英格斯·怀德(Laura Ingalls Wilder,1867-1957)
插图:乔纳森·伯顿((Jonathan Burton)
出版:Egmont U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