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
2020-08-05 | 阅:  转:  |  分享 
  
十一、病例应用2患者李某,男,36岁。左足背外缘出现成群水泡,泡液清,局部瘙痒,数天后水泡溃破,呈苔藓样改变。诊断?点灸
取穴:莲花穴、曲池、足三里;每天灸1次,7天一个疗程。制作方法?1.浸线药酒的配制??有二法,一为: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
马钱子、大黄、苏木、乳香、红花、归尾、生草乌、没药、三棱、莪术、威灵仙、骨碎补、羌活、独活各?10?g,浸于?50%酒?精1000
?ml中?30天,滤过后加麝香?1g,密封保存。约可浸药线?500?g.一为雄黄酒:取适量雄黄、吴萸粉、樟脑、麝香等浸入95%乙醇
中,配制成20%的雄黄酒备用。???2.药线制作??取苎麻、黄麻或了哥王根皮搓成直径0.25~1mm,长15~30cm的线,浸于
上述药酒中。一般须浸泡8~15天,亦有报道在雄黄酒中浸泡24小时的。然后密封保存,保持湿润,用时取出。药线分为3种型号,1号药线直
径为1mm,多在冬季用;2号药线直径为0.7mm,是最常用的一种,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病证;3号药线直径为0.25mm,用于灼灸
皮肤嫩薄处、耳穴及小儿患者,药线长度均为30cm.?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
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医药线点灸疗法学习指导了解壮
医药线点灸的概念及机理。熟悉壮医药线点灸作用取穴原则及常用腧穴。掌握壮医药线点灸的取穴方法、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概述
定义是采用经过药物泡制的苎麻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起源与发展二、作
用机理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调节气血阴阳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
归。点灸穴位经络调节阴阳疾病转归三、点灸的主要特点适用范围广(寒热肿痛痿麻痒)简、便、廉、验、捷安全可靠,无副作
用容易学习,便于推广四、点灸取穴的定位解剖标志定位法(固定标志、活动标志)骨度分寸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中指、母指、
横指)简便定位法(患部形状、以痛肿为腧、抓长子)五、点灸常用腧穴十四经穴壮医特定穴梅花穴、莲花穴、长子穴、脐周四穴、
鼻痛穴、下关元穴、止吐穴等。六、取穴原则寒手热背肿在梅痿肌痛沿麻络央唯有痒疾抓长子各疾施
灸不离乡1.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手部穴位为主;?2.凡发热体温升高的疾患,选取背部穴位为主;?3.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
痿废瘫痪之肌肉处的穴位为主;???4.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穴位为主;?5.凡麻木不仁症,选取该部位经络中央点为主;???6.
凡瘙痒诸症,取先痒部位的穴位为主;?7.凡肿块取局部梅花穴;癣及皮疹类疾患取局部莲花或葵花穴。----------------
----------------------------------------七、点灸的操作明确诊断,选准穴位准备工作
--药线、火源、体位、解释技术要点--整线、持线、点线、施灸①②③④八、注意事项
火候--明火、条火、珠火手法--以轻应轻,以重对重为原则点灸眼部穴位时注意点灸头面穴位时注意
禁忌--孕妇、眼球禁医嘱九、治疗疗程疗程长短原则:治早、治小--急性病疗程宜短,一般为3~5天;慢性病宜长,一般
为7天~10天。间隔时间--慢性病间隔2~3天巩固疗效特定穴位1.梅花穴[位置]肿块或皮肤损害处。[取法
]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5),呈梅花形分布。[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主治]一切肿块
性和皮损性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2.莲花穴[位置]在皮肤损害处。[取法]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
其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作用]祛风止痒,软坚散结。[主治]癣症和皮疹类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
或数次。3.长子穴[位置]居在皮疹出现处。[取法]询问病人,以最早出现的疹子或最大的疹子为穴。[作用]祛风止痒。[主治
]各种皮疹类疾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4.脐周四穴[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取法]以脐中为中心,旁开
1.5寸,上下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作用]温经散寒。[主治]腹痛、泄泻。[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5.下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下方。[取法]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作用]通利鼻窍。[主治]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6.鼻通[位置]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法]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作用
]通利鼻窍。[主治]感冒鼻塞、过敏性鼻炎等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7.下关元穴[位置]在下腹部处。[取法
]于脐下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作用]温肾益精,补气回阳,调理冲任,强壮补益。[主治]阳痿、早泄、腹痛、阴痒、遗精、月
经不调、妇人带下、痛经等病。[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8.止吐穴[位置]在胸部。[取法]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
。[作用]宽胸利气,降逆止呕。[主治]恶心呕吐、胸痛等。[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9.外劳宫穴[位置]于手
掌背部。[取法]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作用]舒筋活络。[主治]落枕、项背部保健。[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1
0.镇寒穴[位置]在手背部。[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作用]温阳祛寒。[主治]畏寒怕冷。[点灸法]每天点灸1-2
次。11.安眠三穴[位置]在眉毛内侧端。[取法]沿眉毛内侧端边缘上、中、下各取一穴,共三穴。[作用]安眠。[主治]失
眠。[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十、病例应用1患者刘某,男,25岁。诉昨日不小心淋雨着凉后,昨晚即出现恶寒
、头痛、发热,伴鼻塞、全身酸痛乏力。诊断?点灸取穴:头维、攒竹、太阳、风池、大椎、合谷、鼻通;每天灸1次,每穴3壮,连灸3天。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总公司教育训练2001版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6577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