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5个经典的经济学定律,你知道几个?

 鹰击长空186 2020-08-05

在生活中,你可能经常听到80/20法则,马太效应,鲇鱼效应等等...这些熟悉而广泛传播的经济规律,但是你知道是谁总结了它们,它们是怎么来的吗?

一、鲇鱼效应

在古代,日本渔民出海捕鲇鱼。因为船很小,所有的鲇鱼回到岸边时都死了。然而,一个渔夫非常幸运,他抓到的所有鲇鱼都能活着上岸。人们在想,他的船、船上的设备和装鱼的船舱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他的鲇鱼会活下来?自然,他的鱼可以高价出售,但其他人只能盯着看。

这种状态时不时地继续着,渔夫成了百万富翁,但人们仍然迷惑不解。只是几年后,渔夫病得很重,不能去海上捕鱼,他才告诉儿子这个秘密。原来他在鲇鱼的船舱里放了一些狗鱼。鲇鱼和狗鱼是天敌。为了对付狗鱼,鲇鱼必须反击,为了生存,敌人双方都处于紧张状态,自然被调动起来了。

聪明的渔民也通过这一现象认识到生活的真谛:勇于接受挑战,只要生活在挑战中,它就会充满活力和希望。

这两个故事实际上包含了一个真理:引入竞争可以激活组织或集体的内部活力。后来,人们也把这种哲学命名为“鲇鱼效应”,这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

二、羊群效应

这5个经典的经济学定律,你知道几个?

一群羊正在草原上寻找青草。他们非常清醒,相互碰撞,没有组织。这时,一只羊发现了一块肥草,并在那里吃了新草。那群羊紧随其后,一头冲进行动,很快就吃了那里的草。因此,人们把这种基于从众心理的盲目服从现象称为“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因为市场中的投资者就像绵羊一样,而所谓的“主力军”就是处于领先地位的消息灵通人士。当他们转身时,其他投资者的行为会与他们趋同,这导致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羊群效应”也体现在实盘操作中,尤其是当市场出现大幅涨跌时。此时,投资者因失去智慧而变得漠不关心,他们通常谈论的风险意识也被抛在后面,结果往往是坚定地陷入困境并懊悔不已。

后来,人们发现“羊群效应”可以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看到。俗话说:“当人们排队买肉时,有很多食物可以吃。”也许群众想要的是“群体效应”的感觉和氛围。例如,在房地产市场上,如果房地产“门前车马越来越少”,那么房地产基本上是卖不出去的,但如果有人排队买房地产,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排队的人越来越多,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

三、心理账户理论

1980年,芝加哥大学著名心理学家萨勒在《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运用心理会计》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根据消费者行为进行“心理会计”的理论。所谓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停止了对不同账户的理财规划,不同的心理账户有不同的记账方法和心理计算计划。然而,这种心理会计方法和操作规则不同于经济学和数学的操作方法,因此它常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决策,使个体决策违反最简单、最理性的经济规则。

在做某事之前,人们通常根据自己的“心理账户”来决定事情的重要性,然后决定是否选择。陶的特长是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心理和行为,如情绪、成就动机、价值平衡、智力和道德、心理偏好等。,都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这使得决策过程呈现出各种非理性特征。

由此可见,心理账户应该是理财的好帮手,因为如果一个人事先心理上把钱存入不同的账户,一般不会有挪用的想法。例如,现代女性的主要收入包括:用银行卡支付的工资、用现金支付的奖金,以及偶然炒股赚来的额外收入,这样就可以停止这样理财:银行卡中的工资作为固定储蓄转入零存整取账户,奖金用于日常开支,季度奖金用于购买保险,其余用于支付人际关系,额外的钱用于旅游和休闲。

然而,如果心理账户与决策联系在一起,恐怕每个人都会知道它的危害,因为在非理性条件下做出的决策往往是有偏见的。

四、倒金字塔效应

20世纪70年代末,石油危机导致大量航空公司遭受巨大损失,瑞典的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也未能幸免,每年损失2000万美元。在这个关键时刻,公司董事长任命年轻的卡尔森为总裁。三个月后,卡尔森向所有员工宣布,他将实施一种与传统治理形式相反的治理方法,即通过采用“倒金字塔”框架来停止现场治理。卡尔森采用新的治理方法一年后,SAS盈利5000万美元。这种壮观的效果立即引起了世界治理范围内的警觉,并被命名为“倒金字塔效应”。

这5个经典的经济学定律,你知道几个?

“倒金字塔效应”之所以在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取得巨大成功,正如美国IBM前总裁罗杰斯所指出的,这是管理层尊重员工最简单的方式,也是企业通过扭转传统的金字塔组织形象,让最基层的员工处于最高位置来获取更大利润的有效途径。

“倒金字塔”结构与传统治理形式的区别在于:

传统治理形式:顶层:决策者、总经理;中层:部门经理和车间主任;最底层:一线员工,也称为政策执行者。

“倒金字塔”结构是:

顶层:一线员工,也称为现场决策者;

中层:部门经理和车间主任;

最底层:总统,也被称为政策观察者。

五、搭便车效应

奥尔森教授在《集体行动的逻辑》(1995)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效应,指的是在集体行动中,个人支付资本所获得的收入被集体的其他成员免费分享的现象。因为个人支付所有成本,只享受一小部分利润,集体中理性的个人没有提供公共产品的动机。组织规模越大,供给不足的公共产品越多。

组织或社会规则及其维护的秩序显然是公共产品,因为它们的消费是非排他性的、竞争性的和自由的。面对机会主义者的违规行为,理性的个人可能会计算惩罚机会的收益和成本。毫无疑问,机会主义可能会遭到反击或报复,损害的代价只能由自己承担,但秩序的好处是人人共享的。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我们经常从违反者那里得到宽恕。违反者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受人数的影响。他面对的人越多,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就越小。我们面对的人越少,宽恕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完全符合行动的逻辑。这样,在相对较少的组织中,机会主义者更容易受到惩罚,因此组织在抑制搭便车方面比整个社会更成功,所以他建立了一个可实施的激励机制。然而,完全抑制搭便车的现象是不可能的。只要组织中的人数n大于2,就有搭便车的可能。

当然,如果违法者贿赂了想要惩罚他的个人积极违法者,也就是说,对社会大众采取了差异化策略,这将增加机会主义行为逃脱惩罚的可能性。搭便车现象意味着惩罚机会主义行为存在整体协调困难。也许有必要设计相关的制度来打击他人逃避责任的行为。

专栏
财富倍增的富人思维,快速致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