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四地闲夫 2020-08-05

曾有人问我,历史上有没有只打过一场胜仗的名将?

我告诉他,不仅有一战成名的,还有没打过一场胜仗的。

是的,有一位名将,列于武庙六十四将和七十二将的名单之内,

却连一场像样的战役都没有打赢过。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我仿佛听见有人在笑我?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

此人名叫羊祜,字叔子,晋征南大将军。

虽然一场像样的胜仗都没打过,但羊祜并不是关系户,

而是公认的、名副其实的名将+战略家。

而羊祜能够列于一流名将之中,

得益于三国末期一段有名的政治友谊-羊陆之交。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272年秋,西陵之战爆发。

处于劣势的东吴名将陆抗,凭借3万孤军,

打得西晋3路大军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这场战役,陆抗向所有人证明了,他不愧是一流名将。

然而,在陆抗的名将光环之下,失败的一方,

羊祜灰溜溜的退回了襄阳(晋属荆州的首府),

还被贬为平南将军。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失败的晋军

相比于从孙权时代一直在边境镇守的陆抗来说,

羊祜的资历实在是浅薄的很,

凭借与司马氏的特殊关系,羊祜年轻时一直在中央任职,

直到269年,才受命到荆州前线任军区司令。

因此,西陵之战,或许可以算是羊祜的处女秀。

对于一个名将来说,最重要的是胜利,

而比胜利更重要的是失败,准确的说,是不被失败所打垮。

而羊祜不仅没有被失败打垮,而且还敏锐的觉察到:

虽然在实力上来说,晋强吴弱,

但在晋吴对峙的荆州边境上,

吴军训练有素,擅长水战,且工事齐备;

更兼有一流名将陆抗坐镇。

而晋军就像羊祜本人的军事经验一样,几乎是个白板,

羊祜来到荆州后,才开始整备防线,囤积粮草。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陆抗:听说你不服?

因此,羊祜决定:不打了,与吴军握手言欢。

接下来的两年内,晋吴荆州边境一片祥和,

最终,吴人都不叫羊祜的名字,而盛赞他为“羊公”,

(古时,对君主或者尊长,才会在称呼和书写时都会加以“避讳”,以示尊敬。)

就连对手陆抗,都称赞羊祜的德行和气量:

“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

这就是被后人所称道的“羊陆之交”。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那么,羊陆之交的这两年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

场景一

某日,羊祜下令,明日上午10点,与吴军展开一场友谊战,

同时,让传令兵告知吴军。

手下将领张三自告奋勇:不如今晚偷袭?

或者明日我带领一支军先往埋伏?

羊祜说,好,今晚到我帐中详细计议。

第二天,张三醉得不醒人事,直到友谊战结束了也没起得来。

场景二

晋军侦察兵李四,抓到了两个俘虏,

一问,竟然是吴将夏详、邵顗之子。

羊祜知道后,将两个孩子叫到了大帐中去。

经过了一会不可描述的时间之后,

羊祜下令,将两个孩子送回吴营。

第二天,夏邵二将就带着属兵投降于羊祜帐下。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场景三

虽然羊祜不主动进攻,但吴军却耐不住寂寞。

吴将陈尚、潘景率军进犯晋军边境,

羊祜率军穷追猛打,终于杀掉二将。

然而,羊祜转头就下令厚葬二人。

听说羊将军厚葬之,他们的亲戚决定来迎丧。

羊祜下令,以丧仪送还。

场景四

吴将邓香劫掠夏口,羊祜十分头疼。

羊祜悬赏捉拿邓香。

不久,晋军生擒了邓香,押到了羊祜的面前。

然而,羊祜却亲自解掉了邓香身上的绳索,

并释放其回营。

邓香感激羊祜的恩德,不久率领部曲投降。

场景五

羊祜带人在边境打猎,看到前方是晋吴边境,

便立即停止前进,严令不越过晋境。

然而,恰巧有一只大雁晋境内,却被吴军射杀。

羊祜下令,将大雁送还吴军。

第二天,晋军偷割了吴国的麦子,

羊祜下令将等价值的绢布放在麦地里,用以偿还。

场景六

陆抗旧伤发作,卧病不起,

诸将领都担心晋军趁虚进攻。

这时候,人报晋军使者到了,手里却拿着一副药。

还有一封信:

听说你病了,这是特效药,

别问为啥我有这个药。

-羊祜

陆抗立马命人熬了药,当晚就喝了。

大家都觉得,都督(陆抗)危险了。

第二天,陆抗却神清气爽的走出营帐说,

“岂有鸩人羊叔子!”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就这样,两年下来,友好的羊祜,

让晋吴边境上的人都觉得,他是个讲信誉的人。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然而,你只看到了羊祜的友好,那你就错了。

羊祜之所表现出友好,正是他深深的懂得一个道理,

战争,打的是军队,更是“势”,是经济实力。

于是,在这些友好信义的面子工程之下,

藏着羊祜犀利的“攻心之战”。

还是他上任后荆州不久,在羊祜的算计下,

孙吴竟然主动放弃了,对襄阳威胁最大的重镇-石城的守御。

而在两年“羊陆之交”和平外交的阴影之下,

羊祜步步为营,在晋吴边境上筑起了五座防御要塞。

不仅将石城以西的肥沃土地,尽皆收入囊中,

还几乎完全占据了,边境的地理险要,

完成了由边境战略劣势到战略压制态势的转变。

而这才是第一步,更可怕的在后面。

在这种态势之下,许多吴军将士丧失了守御的信心,

而羊祜的的第二步,就是前面的那些友好动作,

这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释放一个信号:

投降吧!我大晋优待俘虏!

这才有了前文,很多吴将率军投降的故事。

两年时间里,吴军将士“前后降者不绝”。

看到了吧,这才是羊祜的可怕之处。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那么,作为羊祜的对手,百战名将陆抗有没有察觉呢?

西陵之战后,陆抗认识到长江防线的重要性。

因此,陆抗一面加固防御要塞,一面多次请求增兵。

这样,至少正面战场没有露出破绽。

而面对羊祜步步蚕食的方针,

陆抗并没有气急败坏,采取严厉和恐怖的镇压,

反而也笑脸相迎,以礼相待,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那么,陆抗是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呢?

在给吴帝孙皓的上书中,陆抗揭示了他这样做的缘由:

在所有人的眼里,只看到羊祜表面的信义,

如果我方一味残酷镇压,那么人心就会偏向晋朝。

所谓人无信不不立,何况一个国家?

我如果不这样做,才正中了羊祜的下怀

(“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可见,对于羊祜表面友好、背后攻心的战略目的。陆抗是洞若观火。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那么,在这场名将的巅峰对决中,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或许有人觉得,陆抗既然已经识破,并且做出了应对之策,

这一“战”,应当是势均力敌。

其实不然。

从羊祜的角度来说,得以实施他攻心之战的基础有两个,

其一,西晋帝国的强大,保证了羊祜能够在边境长期对峙的实力;

其二,自两汉以来,华夏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而晋帝国明显实力强于孙吴帝国,

这决定了人心所向-由晋来实施统一的可能性明显大于吴。

而一旦攻心之战顺利进行,不出意外的话,

羊祜和晋帝国已立于不败之地。

而吴国另一个方面的特点,则决定了羊祜攻心之战的效果非常。

那就是,吴国普遍实行的世袭领兵制。

这种军制,决定了士兵、部曲对将领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孙吴历代皇帝虽然都认识到其危害,却都没能改变这一点。

而江东本土大士族陆逊、顾雍等人的上位,更使这一趋势得到了加强。

270年,贺邵举发陆氏、顾氏的将领“役使官兵”为私用。

很多豪门因此获罪,但陆抗上书辩解,末帝孙皓就释放了他们。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这说明,连皇帝也无力解除

这些士兵部曲对将领的人身依赖,只得听之任之。

而在这种兵制之下,羊祜只要感化了孙吴领兵的将领,

他就会带着他的部曲投降羊祜,而不只是他本人。

因此,羊祜的攻心之战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这就是为什么,在羊陆之交的两年时间里,

晋帝国内部对羊祜这样做多有诋毁,但司马炎仍能保持对羊祜的充分信任。

然而,东吴这边,孙皓却心急如焚,多次斥责陆抗。

羊祜此计的高明之处恰恰在于,

陆抗虽然洞若观火,却无法破解,只能被动防御。

羊祜后来在《请伐吴疏》中说,

“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

简单的说,

如果实力差距过大,弱者一方再有智谋之士、地理天险也难以相抗。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关于这一点,陆抗也曾无奈的对部下说,

“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而已,无求细利。”

也就是说,我能做的,只是保境安民而已。

要知道,吴军本善于水战,又取得了西陵完胜,士气旺盛,

因此,吴军是处于战略进攻态势的。

上文提到,吴军多次主动挑衅可以说明这一点。

而现在因为羊祜此计,陆抗却不得不转攻为守,保守边境。

因为,如果继续进攻挑衅,或许情况只会更糟。

然而,陆抗也知道,由于实力差距,一直防守下去,

胜利的天平仍旧会缓慢偏向羊祜一方。

攻,“不战自服”;守,坐以待毙。

这就是羊祜此计的效果。

更可气的是,尽管已经很艰难,陆抗表面上仍旧不得不保持谈笑风生。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陆抗不愧为名将。

饶是如此局势,在生命的最后两年里,

陆抗仍旧滴水不漏,让羊祜无隙可乘。

然而,陆抗心里清楚,羊祜已立于不败,胡作非为;

一旦己方出现任何意外,那可能都是灭顶之灾。

然而,他一次次的上书,却如泥牛入海。

274年,陆抗怀着遗憾病逝。

而他的对手,羊祜马上向晋武帝司马炎

上了一道著名的《请伐吴疏》。

然而,羊祜没有想到的是,

司马炎虽有意,但朝内众臣掣肘,

又忙于凉州之乱,无法实施。

后来羊祜也多次上书伐吴,均无疾而终。

没有想到的是,这也造成了羊祜终身的遗憾。

278年,羊祜病逝。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羊陆两人在前线巅峰对决,

他们身后的孙吴和司马晋两个帝国,

一个胡作非为,疯狂猜忌;

一个多方掣肘,后院起火;

却各自显示出了末世的光景,

这不得不说,是羊陆二人的巨大遗憾。

当年,弱小的东吴率先走向了末日。

两年后,晋军势如破竹,一举灭吴。

司马炎在庆功宴上说,

这都是羊祜的功劳啊(此羊太傅之功也)!

虽然羊祜和陆抗都没能看到这一天,但司马炎的这句话,

说明了羊祜对于西晋一统的贡献。

羊陆之交:没打过一场胜仗的羊祜,是如何战胜三国名将陆抗的?

羊祜用两年的时间,向世人诠释了什么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

曹操曾说,“虽古名将,何以加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古代的名将,怕也也难超越。

羊祜担得起这句话。

而羊陆之交,留下的不仅仅是政治佳话,

更是向世人证明,

虽然几乎连一场胜仗也没有打过,但羊祜不愧为世之名将。

然而,羊祜之所以备受推崇,却不仅仅是因为这段羊陆之交,

还有那道《请伐吴疏》。(完)

文/子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