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周日“城隍庙”旧书摊,总能看到一个精神矍铄的“小老头”来回转悠在各书摊间。认真仔细地翻着一摞一摞的旧书。他是书摊的常客,“书痴”老郭。 老郭文革“老中专”年近七旬,某单位留用办公室主任。嗜书为宝,购买的每一本书都要细心整理。对待书籍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有耐心。喜好:读书、淘书、“琢磨事”,打太极拳… 为了健身他购买了不少版本的太极拳书籍,为了集齐一个版本,连续数月泡书摊。练习基本动作时,对照书上一个一个动作认真反复模仿。为了弄清运气的道理他购买了人体穴位挂图、人体经络图等。短时间的自学,他把“太极拳”练的有模有样的。为检验自学成果,他跑到公园请叫“太极拳”师傅指导。演示完一套拳路后太极拳老师,根本不相信他无师自通。 他爱人说他每天“不务正业”不是逛书摊,就是端着书学这学那。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以前咱生活条件不好,想看书买不起老借别人的书看。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我不抽烟、不喝酒这点小爱好的权利,你总不会剥夺吧!再说几本旧书也值不了几个钱。 看到他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精神状态,他爱人的“心”也渐渐动了,主动要求和他一起晨练学习打太极拳。 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总要想方设法买到手。有同事喜欢的书籍也会,一并捎回送给同事。同事给他钱,他总是笑呵呵地说:不值几个钱,算我送给你的礼物吧,看到你们青年人喜欢学习我就高兴。 工作之余他就喜欢看书或和文友探讨文学作品。听文友朗读作品时他闭着眼睛摇着头,听到“妙处”猛的拍一下桌子。很像一个老学究。感觉到那段文字有病句时,睁开眼睛戴上眼镜,摆摆手说:拿过来让我再看看。并强调:年轻人要虚心,对字、词、句吃不准的时候一定要不耻下问或查字典。不能信口雌黄,不懂装懂会被别人笑掉大牙的。 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看书不是看完书,是不断地看不断的学习。反复看,加深理解的过程。 读书伴我行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小时候没文化的爷爷经常拿这句古语来激励我读书。在书海里寻找多年没有找到“黄金屋,颜如玉”不怨爷爷当年的“谎言”欺骗,我已找到了更宝贵的东西:“知识_心灯”!它释疑了我成长中的迷惑,照亮人生道路的前进方向。 爷爷虽离世多年闲暇时读书的习惯,却一直伴随着我。书中的知识、做人道理、感人故事……时时影响鼓励着我,改变着人生观;改变着人生轨迹。 读前苏联保尔-柯察金的自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长篇小说,曾多次被红军战士保尔-柯察金的钢铁精神所感染。哪里艰苦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到哪里去,从不计较得失。瘫痪、失明击不垮他,拿起了新的武器“笔”。“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碌碌无为而羞愧”这就是他的至理名言。 当读到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文章时:读到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事业被冻死、饿死;被白匪、马匪追杀并残酷屠杀……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段落时,感动的留下了伤心眼泪。深感中国党的伟大!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时事率先垂范的高风亮节风格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更深刻地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读书这一良好的习惯一直伴随着我,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一直教育伴随着我。鞭策着我人生所走的每一步。 知识净化了灵魂;武装了头脑;陶冶了情操,懂得了礼、义、廉、耻……在精神和物质的世界里一路芬芳!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