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当垂钓成为一种绝响】◆董晓可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



   董晓可, 80后,文学硕士。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多次获奖,入选年度选本。现为《丹源文学》特邀编辑。

【当垂钓成为一种绝响】

先说两个跟垂钓有关的故事。

第一个是庄子的故事。庄子在濮水边垂钓,楚王遣两个大夫过来游说他:我们大王想烦劳您治理国家。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闻楚国有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三千岁了,楚王用锦绸把它包裹起来,供奉在庙堂之上。对于这只龟来说,是宁愿它死掉留下骨头而供奉起来好呢,还是宁愿它活着在烂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好呢?这两个大夫说:当然是宁愿它活着在烂泥巴里拖着尾巴爬行好。庄子说回去吧,我将像这只龟一样拖着尾巴在烂泥巴里爬来爬去。

第二个是姜尚的故事。他刚过而立之年便去昆仑山学道,历时四十载,后下山静坐渭水河畔钓鱼,而且他的吊钩和常人不同,是一个直直的钩子,且钩上从不挂鱼饵。旁人就很惊讶,就问他原因。姜尚说,我钓鱼随心所欲,鱼儿愿意上钩便上钩,不愿意便作罢。这样一钓就是六七个年头,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鱼,就是那个拘而演周易的文王。文王听民间传闻姜尚贤能,便亲自礼贤拜访。姜尚纵横畅论天下大势、兴亡之道,深得文王赏识,被拜为国师,后来助其子姬发推翻商纣统治,建立了新的政权。

引用以上两个故事,无非想表达我的怀念,对那个可以纵情垂钓年代的一种怀念。无论是庄子的持竿不顾还是姜尚的愿者上钩,在天地眼中,都无非人类思想的小九九,大自然都大度地接纳了他们,并按照其心愿成全了他们。但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正如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在《三体》中所阐述的那样,人类文明的过快发展,导致了我们生存环境的加快毁灭。这种毁灭是全方位的,称其为浩劫也实不为过:

1986426日,凌晨12358秒,一连串爆炸震碎了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存放燃料棒的四号反应炉。

429日,波兰、德国、奥地利和罗马尼亚都检测到高剂量辐射。

430日,瑞士和意大利北部,51日、2日,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和希腊北部,53日,以色列、科威特和土耳其,也陆续检测到辐射。

52日,日本,55日,印度,55日、6日,美国和加拿大,都陆续检测到辐射……

不到一星期,切尔诺贝利就成为全世界的问题。

无独有偶,201210月,在福岛核电站附近捕捞的鳟鱼,每公斤含有2.58万贝克勒的镢,是日本政府规定的限量值的2540倍。

辐射问题只是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事实上,今天,当我们放眼河流、湖泊甚至海洋,竟发现地球上罕有一块纯粹的净土。

我童年时代生活的老家,在中原大地上一个水流丰沛的地方。村子前后有两条河流横穿而过,背靠着城市的大水缸白龟山水库。每年夏季,最为惬意的事情便是到池塘和田间地头去钓鱼。往往出去忙活半天,全家人便可有一顿丰盛的大餐。而今,鱼塘几乎全被填平盖了住宅楼,河道里被临近居民倒满了生活垃圾。一到雨季,河流上飘满了花花绿绿的东西。很难想象,这样的环境下,是否还有鱼儿畅游其中。

我现在的新家位于晋东南一座城市的母亲河丹河河畔。每每天朗气清甚至微雨倾斜,便有三五成群的人们来河边钓鱼,一坐便是一下午。河水极其浑浊,偶尔还会看到一两个塑料袋子漂过来。有一次,我问一老人,钓上来的鱼能吃吗?老人嘿嘿笑笑说,哪能啊,水污了,人是吃不了,但可以给家里小猫小狗当食物。

我不禁一阵怅惘。这就是我们的河流啊,是我们饮用水的直接来源哪!

曾经,我们的河流是另一种模样。正如《小二黑结婚》里说的那样: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正如《山居秋暝》里描述的那样: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如《滕王阁序》里讴歌的那样: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而今,这一切,都无可奈何地成为一种回望和奢谈。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警示仍在耳畔回响,可悲的是,在这个言必称经济的时代,我们很难再回去了。

很怀念那个可以在茶余饭后拿起鱼竿,随意觅一处水湾闲适垂钓的时代。当有一天,垂钓果真成为一种绝响,距离人类成为绝响亦不远矣!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