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人文齐鲁,笔走江湖】◆王香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王香,山东烟台人,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烟台市作协会员,烟台散文协会理事,牟平作协理事。近三、五年,陆续向一些报刊自由投稿,先后在杂志《思维与智慧》、《博爱》、《当代散文》、《散文》、《西北散文》、《莫愁》、《自然与科技》、《读者  乡土人文》 《发明与创新》、《昆嵛》、《胶东文学》、《烟台散文》、《中国文学》、《宝石城文艺》、《含山文艺》、《胶东人物》、《小散文》、《今日民族》、《家庭中医药》、《现代青年》、《意文》、《安惠文艺》、《阅读与鉴赏》、《语文教学与研究》、《今日教育》、《中国德育》、《山东教育》、《辽宁教育》、《内蒙古教育》、《新德育》、《烟台教育》、《家庭教育》、《小溪流》、《学生家长社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农家致富顾问》、《神州民俗》、《山东画报》等,及报纸《人民日报》、《语文学习报》、《语文报》、《中国社会报》、《包头日报》、《凉山日报》、《民主协商报》、《深圳特区报》、《烟台晚报》、《中国审计报》、《新民晚报》、《太原晚报》、《中国石油报》、《常州晚报》、《保健时报》、《江城日报》、《浙江工人日报》、《佛山日报》、《芜湖日报》、《盐阜大众报》、《京江晚报》、《潮州日报》、《玉林晚报》《漯河晚报》、《漯河日报》、《北海日报》、《珠江环境报》、《大公报》、《上海中医药报》、《蓝色快报》、《教育导报》、《新商报》、《长江航运报》、《宜兴日报》、《蚌埠日报》、《都市女报》、《滁州日报》、《长沙晚报》、《都市晨报》、《皖南晨报》、《甘肃日报》《镇江周刊》、《都市文化报》、《承德晚报》、《车友报》、《现代教育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潮州日报》、《红河日报》、新商报》、《沧州晚报》、《燕赵老年报》等,发表文章数百篇。

现已出版有散文集子《人生就做一次蓑羽鹤》

人文齐鲁,笔走江湖 

有幅对联最是喜欢:“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齐鲁一山一水一圣人。”有关这幅对联的典故更是有趣:乾隆年间江南科考,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来。乾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上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提笔续写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这下把众才子们惊呆了:五岳之首的山东泰山无山可比,而再多的才子又怎能顶得上一个山东的圣人孔子啊!

他们本来要向世人炫耀自己的江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哪知“讷于言而敏于行”的北方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石破天惊,真是文夫当关万夫莫开啊。谁说江南多才俊,北方武夫多?单是我们齐鲁大地上,就不仅有赫赫战将孙武,孙膑,戚继光等,更有孔子半部《论语》治天下这样的诸多佳话流传后世。有道是,人文齐鲁,笔走江湖。

两千五百多年前齐鲁大地上的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出生了一位后世尊仰的孔子。他曾颠簸四方周游列国,想“学成文武艺售与帝王家”,但在“诸子百家”林立的那时那地,却不得重用。可是他睿智的言语,实用的思想,却被忠诚的弟子们一一记录辑成《论语》一书,加上他著的《春秋》、注的《易》、修订的《礼》《乐》、编著的《诗》《书》,终于汇成了孔子之后一脉相承的儒家思想和文化体系。至汉武帝一声号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外交、治国、治家、处世等等理念,便在华夏的历史上,几乎绵延不断地持续了两千多年。今天,全世界的安全、资源、生态等危机四伏,二十世纪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汤恩比博士在《展望21世界》一书中告诫世人:能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如今的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孔碑,仍是天下学子文人来归处,因为这里是寄托他们情怀和梦想的家园。还有当今的孔子学院,正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汉文学及儒家思想的魅力,在全世界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如此种种,无不证明,孔子“圣人”一称,名至实归。后来,“亚圣”的孟子,也是出生在山东,气不气死了江南人?所以说,人文齐鲁,笔走江湖,也早已是名至实归了。

时至宋代,我们孔孟之乡的后人,诗词名人也高手如炬。唐诗宋词可谓“格律”界的双雄,而词坛上与豪放派对峙成双的婉约派,其巨擘人物,即是出生于山东济南的婉约女子李清照,才女中的才女。身在盛世太平时,她的词绮丽多趣:“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战乱中追随大宋皇帝南逃时,她的词感时伤家哀国:“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更令人动容垂泪。她的《漱玉词》等集子一直是诗词爱好者珍藏赏读的首选。还有山东的辛弃疾,杀敌作词两不误,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基本思想内容:“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他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到了元代,游牧民族的蒙古人,靠铁骑踏破中原人唯我为中心的美梦。成吉思汗率领他的无敌铁师旋风般,几乎横扫了亚洲和欧洲,冷兵器的刀剑,砍下了各种肤色人的头颅,滚滚的热血,洒遍了角角落落。他要让适合蒙古战马吃的野草,长到废墟的城郭中,长到人的内心和思想里。可是,自古“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天下无敌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明白有限的生命对于他意味着什么。于是,师从王重阳,学成于山东牟平昆嵛山的“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成了成吉思汗的救赎者。在金庸武侠小说里多次神奇现身的高人丘处机,向这位屠城能手、拥有着华夏有史以来最广袤国土的君王进忠言献良策:敬天爱民,和平和善。终于这位大汗息兵宁戈,送世人以太平。这便是“一言止杀”的历史典故。齐鲁的文人才俊,原来是口能烁金,力能挽危世于倒悬的神人。“一言止杀”,拯救了万万千千的生灵于屠刀之下,让丘处机荣膺了“丘神仙”的大号。这是齐鲁文人创造的又一个奇迹!

而当今,齐鲁大地上,高密东北乡,又出现了一位三缄其口却震惊中外的莫言先生。“千言万语,何若莫言”,他以少说多做的实干精神,步步踏实地前进,于无声处滚炸雷,一鸣惊人,捧回了诺贝尔文学奖,圆了一百多年来炎黄子孙的一个梦,将中国的文学成就推向了世界圣坛的最高处,更为国人继续争夺诺奖,从荆棘中开辟出了一条越走越宽广的星光大道。

走进高密,走进莫言文学馆,带着崇敬和仰慕。莫言爬天梯一样的文学攀登之路,让人触目惊心:……《酒国》《红高粱》《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蛙》……莫言金字塔一样的奖项令人炫目仰视:……“红河文学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世界诺贝尔文学奖”!每上一个台阶,每得一次奖项,需要写出多少部书;每写一部书,需要多少个不眠的夜晚;每个夜晚,要写下多少个方块字。而第一个文字下笔之前,他得体验多少生活,查阅多少资料,却无人能知晓。而一直忙于阅读写作不肯多言多语的莫言,也早已忘记了自己曾经吃过的苦。他只知道读写,写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只让一部部鸿篇巨著来惊世,只让一枚枚金色奖牌来醒世,这,就是齐鲁人神一样的别样风采!

走进高密,走进东北乡,走进莫言的旧居,每个踏访者都不由得心里沉甸甸的:那狭小昏暗的小屋,曾是他居住过的家园吗?那泥土斑驳的墙壁上,曾经有过他触摸后刻下的理想吗?那粗陋低矮的油灯下曾有过他奋笔疾书的身影吗?那书桌上因长久伏案而磨损出的两方凹痕,曾听见过莫言叹息苦累的声音吗……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曾经的真实,就从这里,刚刚走出了一位文坛明星,一位注定要耀眼于后世文坛的巨匠。他所到达的高度,曾是鲁迅林语堂追求过的,曾是巴金沈从文追求过的。“千言万语,何若莫言”,只我们齐鲁之邦的文人莫言,为国人解开了久久不能释怀的诺奖情结,圆了国人心头久久的一个梦。百年第一人,这是齐鲁文坛又一座巍巍的泰山,文学的泰山!可是,莫言却用“心如巨石,风吹不动,”来形容他获奖后的心情,因为他明白,自己永远是农民的儿子。他要打破诺奖的魔咒,继续自己的创作生涯,再攀高峰,“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从一株高粱的原野,到一纸文字的繁华;从自我出发,去往外面的世界。墨韵也罢,红高粱也罢,都需要饱经磨砺,都是灵与肉修行的渡苇。选择了远方,就要背负远征的宿命,直至人与书,与时光,俱老。这,就是莫言的选择。这,就是齐鲁人的襟怀!

齐鲁,注定是一个人文的齐鲁。齐鲁文人,靠笔行走江湖,手搦一管抵千军,以文,以心,争霸四方,收服天下!

(2016年3月  莫言旧居、文学馆及栖霞太虚宫采风记)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