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花||【扬州碎拾】◆曾秀斌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曾秀斌,别号“秀才”,自署书房“酉庐”,男,1977年12月出生,广东揭东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中文系。自由撰稿人。著有随笔杂文集《灯前偶寄》《酉庐联话》,短篇小说集《酉庐志怪》,搜集整理出版民俗文学《虱母仙的传说》,与师兄合编辑《象贤书房著作目录》《亦无风雨亦无晴》等,文章作品多次发表在省、市级刊物,散见于全国多家网络平台。

【扬州碎拾】

“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扬州,对我来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名字,那是一个很早就进入我印象并烙下深深印痕的名字。我想,这座城市是厚重的,是文雅的,是内秀的,是充满神奇的,是值得有朝一日我去拜访的!老早就从文字上接触许多许多关于扬州这座“淮左名都”的信息,老早在内心深处便收藏着一个个关于扬州的好奇。

少时,读过诗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好一个“烟花三月下扬州”,这个时节春意盎然,落花缤纷,烟雨朦胧,一幅悠闲画卷跃然眼前,令人心往神驰去一睹如画般美的扬州。人称“小杜”的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时少不经事,虽没有“落魄”之体会,也尚不知“楚腰”“掌中轻”的典故,也能朦朦胧胧感受到这首诗的文雅之美,似乎从诗中折射出一种灯红酒绿繁华优雅都市人文蔚茂,诗情画意的气息。因诗的意境,对诗的朦胧理解,而勾起对扬州的好奇,烙下对扬州的印象,促使去寻找一些关于扬州的文字以试图进入扬州,了解扬州。杜牧还有另一首诗《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更是响亮地把扬州唱红,就连毛泽东同志还亲自把这首诗写成书法作品,于是我对扬州更好奇,烙在脑海的印象更深刻,我去探索和了解,哦,这扬州有瘦西湖,美名堪与杭州西湖媲美,这诗中描绘的正是瘦西湖一个靓丽景点“二十四桥”的美景,皓月当空的夜晚,瘦西湖内二十四桥处,美女们正在吹洞箫奏乐,月光如冰清,杨柳依依,湖水烁银剔透,亭台阁榭淡影若隐若现,美人如玉,乐声悠扬婉转,美的气息涌袭得人似醉窒息。

太多优美的古代诗词把扬州的美刻画得生动逼真,以至于读之如亲身游其景,能不向往真实的扬州吗?张若虚的著名长诗《春江花月夜》更是把扬州江南美景描绘得聂人心魄,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诗都能描写得如此美轮美奂,读着吟着咏着,能不向往真实的扬州吗?扬州得天独厚,水陆交通发达,商贸活跃,是南北粮、草、盐、钱、铁的集散转运中心,也是对外的重要交通港口,使得扬州成为“富甲天下”的东南第一大都会。然而,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给扬州带来发达富庶繁华的同时,也招来一个个祸患。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地,太多的战斗在这里展开,初唐徐敬业、骆宾王就是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反对其称帝执政。这是扬州城传承着正统儒家思想的抗争表现。唐末五代,军阀杨行密在扬州建立吴国政权。这是扬州城钟灵毓秀、涵养天机、充满贵气的体现。南宋时,扬州一直是韩世忠、刘琦、岳飞、李庭芝、姜才等南宋名将抗金、抗元的战场。这是扬州城深明大义、恪守忠烈骨气风范的写照。元末,张士诚率农民起义军建后周政权长达16年。这是扬州人民大众崇尚公正自由精神的伸张。明朝灭亡后,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坚守扬州阻止清兵南进直至战死。这是民族气节和家国兴亡攸关的坚持。扬州城,堪称一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一部战争史,承载着古往今来的兴衰成败。

我已在日升日落、年复一年中错过了烟花三月上佳时节,只好在这八月桂花飘香之际,下扬州捡拾一些零零碎碎的美景,慰藉一下略显疲乏的心。当我用心走进扬州这座神秘而奇特的都市,渐渐了解它的方方面面,更是为其名人辈出,名流荟萃而折服,倾倒。这里处处是文化,太多著名人物在扬州生活,深深地热爱着扬州这片美丽的土地,并在这里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趣闻轶事和传世作品。注释的《文选》的李善、其子著名书法家李邕,欧阳修、苏轼、秦观、姜夔、王令、睢景臣等在扬州留下大量传世名作。闻名天下的“扬州八怪”更是为人们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艺术财宝,留下许多风花雪月的轶事趣闻。这里山清水秀,楼台阁榭辉映,自然风光绝佳,处处山水处处画,引得无数骚人墨客竞相登临揽胜赋词。骚人墨客在饱览胜景之余,才情流溢,又为这里涂抹上浓浓的文化气质,一层一层地积淀着这里的人文。这是何等的相得益彰啊。如此美景,也难怪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都为之梦牵魂绕,无边情怀和炽热游兴催生出“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康熙、乾隆六下扬州游玩”千古韵事。我们从姜夔的名作《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可以窥见扬州美景如画,盛极一时,也似乎感受到饱经战火的扬州萧条荒废凄凉的境况。美也美,悲亦悲矣,叹世事之无常!

“世事沧桑心事定”,我辈草芥,于风雨飘摇中无能奈何!回首只顾风月独赏,足慰平生好丘山之癖。我独自漫步于瘦西湖,宛如置身于一幅江南山水庭院画卷中,湖水碧绿漾清波,湖畔杨柳拂堤醉,二十四桥依旧在,只是玉人箫声两渺茫。在这里,我可以随心所至,想行就行,欲停即停,赏景不受他人影响和左右,憧憬也是自由自在,赏不尽处处如画,亭台优雅,回廊别致,绿树丛中时而露一角屋檐亭角,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耐人寻味。园中亭台阁榭门柱皆悬挂木刻楹联,内容高雅清逸,释放着浓浓的古典文化美。信步不觉至“静香书屋”,入门即见太湖石假山,傍水筑阁,内陈设古雅,探寻方知乃是清代盐商筑建的旧居,因此盐商与“扬州八怪”的金农交情甚好,金农经常来此作客,无疑增添了这里的文化含量,也难怪亭台阁榭构筑如此精致,处处洋溢着一种高雅的文化气息。我坐在书房中的一角小憩,驰思当年此商人应该也饱读诗书,崇尚文化。景区里还专门辟一厅阁为图书阅览室,陈列若干图书供游客小憩时阅读。我在小憩中有所恍然,对,读书,读书是这里人们普遍一种爱好,一种追求,读书为这里的人们洗尽庸俗,换上知书达理的内涵;因为文化,在文化这一精神动力的推动下,这里人们的生意兴旺,生活富裕;在良好文化的熏陶下,这里的富贵人家皆懂得风雅,注重诗情画意的享受,那是一种格调。多么良性的循环啊!

在饱览江南园林佳景的同时,我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感受到发扬传统文化,提升综合文化修养才是推动民族进步的原动力。此行不虚,收获甚丰。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