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欣赏||【两棵绒花树】◆冯凯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冯凯,男,籍贯山东省邹城市,生于1994年,热爱文学,业余写作。现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两棵绒花树】

我们家先后有过两棵绒花树:第一棵是在我们家院子里自己长出来的,另一棵是母亲外出劳动时移植来的。第一棵生长的地方还在,只是没多久就夭折了,第二棵现在依然挺立在我们家的院子里。

第一棵绒花树大约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发出来的,它长在靠倚门墙不远的土路上。人就是这样,越是熟悉的地方越不容易引起自己注意,每天来来回回往返于这条路上,却从未留意过它,直到它的片片叶子显示出与周围一切的不同来,它锯齿型的叶子开始撩动我们的心弦。绒花与"荣华"谐音,在家乡的风俗中,是富贵、吉利和好运的象征,生于斯,长于斯的母亲非常认同这种说法。而且,这是一棵自己长出来的绒花树,母亲就更欣喜了,她开始对小树苗百般呵护,给它开辟“绿色通道”,让我们绕着它走,甚至一天要看好多遍,即便是农忙的季节,也要早晚给它浇浇水,对它笑一笑,说一说话。

没过几天,母亲开始想把它移植到院子东边的菜园里,因为那里阳光充分,有助于生长。后来,母亲担心树苗太小,栽不活,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把它留在了原来的地方。

终日劳作的母亲肤色越来越黑,慢慢把自己融进这黄土地里,她用自己的劳动供我读书,时常借农作经验喻我以做人之理,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虽然知识不多,但她对乡村生活十分了解,她也藏着一个关于“绒花树”的梦想。

在这棵小树一天一天的成长中,母亲每天都很高兴,她认为这是我们家新生活来临的标志,我们的日子就要一步步地好起来了。

可就在这样一日一日的期待里,突然有一天,树没了。母亲非常着急,坐立不安,好像丢了什么宝贝,母亲是个真真正正的乡村人,农村生活的艰辛写在脸上,在她的潜意识里,我们家的"荣华"没了,好日子也不见了,这给了当时的我深深的关于绒花树的“烙印”。我决定给母亲买一棵种在家里,总是这样想着却从来没有付诸行动,许多日子过去了,我都没有完成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日子一天天过去,关于绒花树我们都淡忘了许多,直到去年七月份,我又在家里见到了另一棵绒花树。

这是一种很敏感的植物,叶子有些像含羞草,白天相对展开,晚上再合起来,第二天再次分开,对称生长的叶子纤细如羽。每年五六月份,花季来临时,开一种淡淡的红色,半白半红,似绒球,清香怡人。这是一种喜温喜湿的植物,每年春天可以插条,我们家的绒花树大约有了30厘米高的样子,树叶茂密,在院子里非常显眼。倒也有绒花树招鬼的说法,我是从来不信的。

这是我们家第二棵绒花树,是母亲外出干活时移植来的。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好多年过去了,我们家还是原来的样子。母亲把这第二棵绒花树栽到了院子东边的菜园子里,还是和以往一样,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她听人说水不能太多,就在夏日的雨季后给它排水,听人说要细心种植,会给它培土、施肥、除草……慢慢地,种了几个月的小树苗显示出了男儿般的身材,个子高了也坚实了,摆脱了幼年时的矮小和弱不禁风。

有了上一次的经验,母亲对第二棵幼苗就更上心了,生怕旁边的香椿芽树遮阳,就把香椿芽枝砍掉了;生怕园子里的豆角缠住小树,就远远的在东边插了杆子,把枝条都引了过去。母亲像对待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般百般呵护,盼望着能和别人家的树一样高……

母亲生于耕读之家,外祖父是村里的教师,从小就十分疼爱这唯一的女儿。母亲嫁给父亲后一路坎坷。先是贫困拮据的生活让他们吃苦受累,后来80年代的经济开放后,他们也想做些小生意,可就在这时父亲患上了脑中风,原本打算做生意的货架都给了姑姑家,母亲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20多年后,她接近50岁,结婚照里的她完全变了一个人,最明显的是她阴天下雨时的腰疼、腿疼,她的白发多了,皱纹也越来越明显……岁月的无情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父亲生病后,母亲整日在医院照顾,寸步不离,出院后到处寻医问药,看遍了附近的中医、西医,可结果还是让人失望。父亲永远落下了偏瘫的后遗症。后来身边的人都劝母亲离开,趁年轻再找个条件好的,可这些都被母亲拒绝了,他照顾着卧病在床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那些日子是昏暗的,她的脸上几乎也没有什么笑容,忙家里家务,忙家外农活,这些都是我稍大一些姥姥给我讲的。我不知道那些日子母亲的寄托是什么,可她守住了时光,战胜了病痛,熬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日子。

后来,我知道了绒花树的学名叫"合欢树",蕴含着古时一位叫粉扇的女子对赶考夫君的深情。唐代韦庄《合欢》也有诗:

虞舜南巡去不归,二妃相誓死江湄。

空留万古得魂在,结作双葩合一枝。

舜南巡时在仓梧死去,娥皇、女英二妃遍寻湘江,终未寻见,二妃终日痛哭,眼泪滴在竹子上,化为斑竹,所以,这斑竹又叫湘妃竹。后来,人们发现她们的精灵与虞舜的精灵“合二为一”,变成了合欢树。合欢树叶,昼开夜合,象征忠贞不渝的爱情。后来我想这不就是母亲对父亲的深情吗?一棵小小的绒花树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母亲对父亲的守候不正是这样的深情吗?母亲或许并不知道这个传说,我也不再提起母亲的伤心往事,父母的深情在这一刻被融进了院子中的这棵小树身上。

在母亲的潜意识里,绒花树的寓意还是家庭富足,幸福,她盼望着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把过去的贫困和疾病全部改写,不求大富大贵,只求生活安稳,幸福。

如今,第二棵绒花树在家里院子中长着,他的儿子也已长大成人,母亲在他心中种下的“第三棵绒花树”已经生根发芽,未来还要在他心中成长、茁壮。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