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出生于泥腿子之家,祖辈父辈都过着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的生活,但或许是老天的一丝垂怜,在我的身上稍稍赐予了一些艺术细胞,还可怜见地给了我一副好嗓子。 我还在幼儿园刚刚记事时,当时社员都过着大集体的生活。记得夏收时节,大人们龙口夺食,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着收割小麦。我们小孩子每人一个筐,跟在大人们的屁股后面拾麦穗。等到歇息或吃饭时,人们就鼓动我们幼儿园的小孩子表演节目,借以缓解他们劳作的疲惫。每每大伙总是让我唱首歌,我也不知羞,挺起小胸脯,开始唱起来,歌名现在已记不清了,好像有句“骑上小马扎呀,走路蹦蹦跳”,我还骑了个麦捆边唱边跳,逗得大伙哈哈大笑。 进入小学二年级,我的唱歌才能日益显现,同学们基本都知道我能唱两下子。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让我和班里一个也善于唱的女生对歌。我们分别站在讲台两边,她一首我一首,至于唱的什么歌,确实难以想出。最后又该我唱了,我却想不出来唱什么歌了。我又急又羞,心里涌起一股悲伤,嘴巴大张着,眼看就要嚎啕大哭,老师急忙把我拉下讲台,这才避免了一场哭剧。我那时真是丢人现眼,连个女生也斗不过。 中学时代,班里掀起了一股“口琴热”,几乎所有的男生,都有一把口琴。我知道家里情况不好,只好写信给刚参加工作的三哥,让他给我也买一把。三哥不顾自己薪水微薄,花了七八块钱买了一把“国光牌”口琴。我欣喜若狂,开始学吹口琴,你看怪不怪,我这人不识简谱,只靠摸索着吹,记得当时电视连续剧《新星》正热播,主题歌是蒋大为唱的,我首先听得多了,自己就会唱了,然后慢慢在口琴上就吹出来了。后来的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主题歌《万里长城永不倒》,我也能吹个差不离。以至于到后来,我会唱什么歌就会吹什么歌,当然不跟简谱,吹出的效果肯定不是多准确的。但是我不会唱的歌,即使简谱摆在当面,我也是“望谱兴叹”了。 中学时代一次元旦,学校举行歌咏比赛,我们班唱的是《血染的风采》,班主任选我连朗诵带领唱,服装要求都穿军绿色上衣蓝裤子。我向语文冯老师借了他的绿色上衣,我穿上又宽又大,像道袍一样。朗诵词我还记得两句:“南疆烽烟起,壮士征战急……”我的变声期来得比较晚,所以声音听起来尖锐悦耳,大伙都说:“不看人,还以为是个女生哩!”你说气人不气人。 我刚在村小学教书时,适逢建党七十周年纪念之际,我们村代表下迪乡参加县上的歌咏比赛。当时参演曲目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四渡赤水出奇兵》。正好赶上麦熟季节,人们白天搞夏收,晚上到村委会排练,忙得不亦乐乎。大家在土舞台上用松木板搭起高低台,模仿正式表演的设施。还请来师范学校的宁林焕老师作为指导,宁老师请来自己的学生里的高材生进行指挥和伴奏,我第一次认识了许多从没见过的乐器,像贝斯、萨克斯啦等等。我和亲兰两个又担任了朗诵和领唱。村里握惯了锄把子的庄稼人,唱起歌来就像老牛唤犊,又像是鸡鸭进窝,节奏和曲调半天进不了渠道,说句玩笑,跑到玉米地去了,让教歌的师范生能气的吐了血。在排练之余,我和乐队配合,唱了当时流行的歌曲《渴望》,人们都说我是“男毛阿敏”。教歌的老师说其他村民,你们都像他的悟性和嗓音,看我的活能不轻松吗?最后赴县表演,除了身穿军绿色短袖蓝色裤子之外,每人还头戴一顶从财政局借来的大沿帽。我和亲兰手拿话筒,先是朗诵,“党啊,我们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党啊……”朗诵完后是领唱,然后该大伙唱了,可是亲兰由于紧张,还把话筒对在嘴上,所以从头到尾,观众只听的亲兰一个人在唱,当然也就取不得较高的名次了。 1998年,下迪乡政府搞了个全乡卡拉ok大赛。我当时就在下迪小学任教,大家知我有这方面爱好,就怂恿我积极参与。因为教育系统就只有我一个人,所以联区领导大力支持,我穿得蓝色衣服是副联校长的,打得领带是统计员的,我唱的歌曲是蒋大为的《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当我上台之时,悠扬的伴奏音乐响起,立刻将人们带入了那千里红云,万里香飘的桃林之间。我调匀了气,憋足了劲,一声唱响,台下已是掌声雷动。完成了行云流板的抒情部分,转眼就到了结尾一句。当“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中的“边疆”二字,如一道钢丝盘旋而上,穿透九天而戛然而止。观众顿时沸腾了,全体起立鼓掌,经久不息(此处为与我高超的歌唱艺术相媲美,稍作夸张)。最后结果我获得了一等奖,领到镜框一面,至今还悬挂墙上,作了相架。好友更喜在赠我的笔记本上奋笔疾书,写下了称赞我唱歌和敲花鼓的诗句:“一声桃花震中原,两槌花鼓压四方。”这首桃花歌曲,我曾经表演过无数次,如到私立学校应聘、各种婚庆场合等,都获得较高赞誉。就像赵本山说得那句话:“这辈子我就靠这首歌活哩!” 有一年元旦我在东城学校,学校也是让我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只是头一天拔河比赛,我为我班加油呐喊,把嗓子喊哑了。第二天就要举行演出,全体师生及家长都要观看,这可怎么办呢?最后音乐老师给我出了个主意:假唱。虽说对不起大家,可是又有什么良策呢?我让他下载歌曲尽量不要下蒋大为的原版,他终于找到了一位不太出名的歌手唱这首歌的MP3。正式表演开始了,主持人原旭东出口成章:“我国有一位著名歌唱家叫蒋大为,在咱们学校,也有一位蒋大为,他就是薛老师。下面请听他为大家演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我心虚地走上台,随着歌曲对口型,大家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对劲,完了掌声一片,我急忙跑下台,心里很不是滋味。 除了这首歌,像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还有阎维文的《说句心里话》《小白杨》等,都是我喜爱唱的歌曲。 村里这几年时兴在电脑QQ群里唱,谁家安装电脑,必先按声卡,方便唱歌。每当有闲暇之时,个个头戴耳机,目视屏幕,摇头晃脑,拍手跺脚,陶醉其中。一边唱着,大伙的花儿献得满屏都是,更加激发了唱歌的欲望。一曲终了,一曲又始。我在群里也爱胡吼乱叫,记得有回唱了一首《流浪兄弟》,我村在北京打工的几个年轻人留言:说我的歌声让他们泪流满面,引发了思乡之情,只想马上搭车回家。我也想学学冯巩:我想死你们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压力与繁琐的俗事挤走了诸多兴趣爱好,譬如唱歌。口琴带到学校,懒得看上一眼,更不必说吹上一曲。歌声在腹中几经周折,最后变成蚊蚋般的口哨猥琐难听。前几天在微信上见一位退休干部,将《一壶老酒》唱得有滋有味。继而思忖:人生短暂,如何度过,在乎态度。乐也一天,忧也一天,不如抛却烦恼,展动听之歌喉,将歌声如阳光般传遍阴暗角落,世界将变得明媚灿烂。我唱故我在,让歌声响起来!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国内外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