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有条小路,路的尽头有一座毛坯房,那房子便是我小时候的窝,也是我永远的家。 房子的墙面是用白粉刷的,地面是老式的红砖铺的。这是好多年前的建筑了,现在已经破旧不堪,房子被杂草包围,墙皮脱落一地,就连屋子里曾经温暖我的土炕也长出了草。有谁可以想到就是这件破旧的小屋,曾经是到给我幸福的地方。 我是在这间小屋里度过我的童年时光的,屋子虽然小,它却承载了我最美好的日子。小时候,每天早上鸡啼,我还没有起床,母亲就踏碎一地晨曦。系上围裙,喂鸭,喂鸡,围着锅台舞蹈,淘米、煮饭,剁猪草、熬猪食……忙得两脚似乎不沾地。厨房的琐事告一段落,娘踏着一地晨露,提着菜篮子,来到房子前面的菜园里,摘菜,摘瓜,挖红薯……回到家,她的菜篮子好像百宝袋,兜里满是茄子、辣椒、西红柿……旭日越过树杪,父亲赶着羊群回家,窄窄的小院,菜香、饭香扑鼻,还有一家人的笑语欢颜夹杂着炊烟弥散袅袅。 等我长大一些,我就会缠着父亲带我一起去田间玩,那条小路上就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父亲肩头扛着锄头,另一只手紧紧的牵着我,低着头对我说着什么,笑容在他的脸上洋溢着,我拉着他又跳又说,两个人的影子在夕阳下显得悠长和谐,而那笑声便一步步的传向小路尽头的小屋...... 在我上了小学的时候,这条小路便是我每天的必经之路,每天下学以后我就沿着小路跑回家,寻找母亲的身影还有那可口的饭菜,有时候下雨,这条路便成了泥沼泽,父亲便会穿上雨鞋把我从路的这一头背到那一头,然后我自己跑去学校。 在我十岁的时候,父母带着我离开了那座小屋,去县城生活,他们说为了给我找一个好的环境读书。从此以后我们便住在混凝土铸成的楼房里,木质的地板,舒服的大床,没有一丝的尘土。车水马轮的柏油路代替了泥泞的小路,城市的喧嚣代替了乡下的宁静。 离开那座小屋已经好多年,但我还是会时常想起它,它在我的心里生了根发了芽。如今家,饭桌上的菜品越来越多,但没有一样是从母亲的菜园里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是再也没有洁白的羊群,没有田里耕作的父亲,没有炊烟弥漫袅袅...... 有时候也想回去那座小屋过几天宁静安然的日子,只是条件不允许。不管我身在何方居住何地,那条小路尽头的老房子,永远都是我的家,即使它已经破旧不堪。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