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星空||【雁墩岭随想】◆吴景刚

 白云之边 2020-08-06
者地者丽者
简简
介介



    吴景刚,满族,中学一级教师。1993年开始文学写作,曾在《散文月刊》发表文章。在地方党报《延边日报》和《延边晨报》及党刊上不断发表散文及诗歌等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多次征文中获奖。现为延边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鲁院延边作家班学员。

作品欣赏

雁墩岭随想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般人是不去墓地游玩的,不难想像,在荒山野岭乱树残草间,荒冢累累,墓碑林立,如果加上自然的残红落叶凄风冷雨,那一幅满目萧萧的景象,会使人伤情痛悼,这和游玩的兴致大相径庭。去年暑假,在山东日照小憩期间,我竟意外地到到雁敦岭墓园做了一番观光。

雁墩岭是紧邻日照城的一个小村,名气不大,它之所以能够吸引我,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富有诗意的名字。遥想多年以前,这里是过往大雁落脚栖息的地方。秋日里,雁阵横空,壮观非凡,纷纷飞到此处歇足,山巅的长林丰草间,栖身的大雁时而翻飞跃落,时而啁鸣不绝,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呢!可是悠悠白云千载,浩浩长风百年,别说大雁在此地栖息歇宿,就是大雁影子也难觅一只了。当地的人们于此间大修豪华气派的墓园,这和雁墩岭的名字是多么不和谐和呀!想来无奈,只得顺其自然罢。

在姨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墓地观光,道路两旁的农田中花生绿得鲜亮,地瓜秧爬得正欢,一切都那么葱郁茂盛,生机勃勃显示出夏季沛然旺盛的气息。山坡上,大大小小的果园、茶园倒是不少,苹果尚青,桃子却熟了,山东人种茶不过几十年的历史,虽然这和江南名山秀水间的茶园无法相比,但经过勤劳山东人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山东日照绿茶倒成了北方名茶中的代表。日照绿茶清香爽冽,怡心悦肺,别有一番风味,山东人的创造力由此可见一斑。

半山腰上,几处凉亭和精心建造的小楼供游人赏玩,平坦的停车声场上居然停了一些档次不低的轿车。农民们活累,生意人太忙,有闲情的除了懒汉大概就是政府官员了。红红火火的旅游热,人们总是在他们自认不错的地方大兴土木,以此来吸引游人的眼光,至于是否出于必要,是否与环境和谐匹配,倒是考虑的其次。想不到这里居然有两处小小的池塘,种满了荷花,凉亭精巧别致,池塘清水依依,莲花打着骨朵,俏生生的,风致嫣然。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目睹真正的荷花,虽然早在朱自清和季羡林先生的笔下,领略了它的风采,但于此乍见之下,颇令我欣喜。她袅娜的体态、羞涩的情致和阵阵袭人的幽香让我感到荷花果真是花中的好女子呢!此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却是秀媚明丽的江南水乡的风光图景:“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离愁引着江南岸……”人面荷花,交相辉映,景情两谐,风致无限。荷花的美妙之处,古人今人的文章早就做绝了,只是此处池塘尚小,荷花不多,还未形成规模,难以尽兴。

再往上行,山势渐陡,小径蜿蜒蛇行有林荫遮蔽,倒也十分清凉。墓园就建在了一个有些突兀,有些嶙峋的山岩下。未至墓园,一个峨然笔立的花岗岩犹如一个巨大直立的惊叹号陡然出现在眼前,上书“龙泉石”三个大字,我想此处必有一线汩汩滔滔的泉水流出,清冽而绵长的,谁知一见,令人大失所望,凹坑中的一点泉水微微溢出,洗脸尚嫌不足,哪里称得上龙泉呢?在中国,名不副实的玩艺太多。见多了,也就不足为怪了。

整个墓园随山势呈阶梯状分布,只见纵横有序,光滑锃亮的大理石墓碑有如战场的剑戟刀枪,森然伫立,很有些气势。墓碑雕刻精致,围栏光滑齐整,墓门口小石狮子造型逼真,虎虎生威。早已盖棺的有的摆放过鲜花供果,有的还未见葬,显然是给活人造的墓。在墓地不远处,有一处大理石厂专门加工造坟用的石材。从现场上看这个大理石厂生意兴隆。既有人需求就会有人供应,供求状况从来都是由市场来决定的,既有人热衷于此,生意肯定不错。据闻,当地的一位富户出资近百万承包了此山,进行墓园开发,在此建一处墓园,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活着的人在豪宅夸奢斗富,乐此不疲,想不到阴宅墓府居然也成了门庭荣辱的比拼,活人脸面的竞争和实力强弱的对抗。山东人一向以勤劳节俭著称,想不到他们平日里节衣缩食,但为买地造墓却不惜一掷千金,令人不可思议。

站在高高的墓园里,纵目远眺,日照城朦胧隐现。但此处的天空总似有一层雾气衬着,白不白,灰不灰的,总不如东北的天空那样鲜亮明净,碧透清澈,让人心志高远。我想长久生活在此的人们,会不会因为此受环境影响,在思想上情感上也因此变得暧昧不清呢?毕竟环境影响人、环境造就人、环境制约人,从为墓地一掷千金的行为来看,这样做法未心聪明达观。听说当地一些老人赡养状况并不太好,不少人家的子女为攫取老人的家业财产竟大打出手,许多老人暮年凄凉,赡养无着。从中国传统的人情伦理来看,历来讲究“孝”字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遗憾的是这种美德日见伦丧。许多人不愿赡养老人,可老人去世,却又煞有介事地为死者大造豪墓,真是活着不孝,死了乱叫,这种状况,叫人无奈,叫人痛心。

从丧葬方式上看,日照人有些过于铺张造势,也未见得人人都喜欢这么干,但环境趋逼至此,有些人家想是不得已而为之,豪门斗富,穷户跟随,竟相攀比,一时成风,从这一点来看,还是我们所在的延边朝鲜族的同胞更为开明,死了连骨灰都不要,更别说豪华墓园隆重下葬了。伟人邓小平逝世后将骨灰撒向茫茫大海,显示出一代领袖,一个彻底唯物者直如大海一样博大广阔的胸怀,成为后世人永远学习的榜样。旧俗不破,难立新风,但愿日照人能将后事看得通达一些。

从墓地回来的路上,我感到口渴,姨丈去桃园摘了鲜桃给我们吃,桃子甜津津的吃到口里我忽想:如果桃子熟透落地,势必腐朽靡烂,回归大地,人跟桃不也一样吗!何必要造一个豪华的墓园呢?瓤都没了,要皮何用呢?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诗歌地理◆温州-陈忠的诗

情系齐鲁★文学先行

   《齐鲁文学》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季刊,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发表原创,繁荣文学”的办刊路线,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公开发行。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有删改权,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