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文学||【悬壶济世】◆李子

 白云之边 2020-08-06
作者简介 

李子,原名李树栋,中共党员,当代作家,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大学学历。祖籍河北省沧县。曾任《无名文学》主编十二年。职称编审(正高职)。现为沧州市文联退休干部。出版过《运河弯弯》、《运河风水》、《运河情思》多部小说散文集。《运河弯弯》获河北省作家协会第三屆“金牛奖”。散文《大水》获2012年“华夏情”全国诗文书画大赛一等奖。《心祭》获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因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并写出以小说《羊》为首的一系列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19835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儿童少年工作者”光荣称号,并颁发证书。散文《千年泛区展新颜》曾入选1972年第四册初中语文课本。小说《羊》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朝花丛刊,后被多家出版社选用。报告文学《碱滩上的扛旗人》首发19653月号《河北文学》,后选入《河北报告文学选》,为河北省向建国二十周年献礼作品。退休后,李子笔耕不辍,在《天津文学》、《天津日报》、《长城》、《当代人》、《散文百家》、《小小说选刊》、《沧州日报》、《无名文学》等二十几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达七十多万字,颇得文学界、新闻界好评。

悬壶济世


             悬壶济世

              ——记著名中医、诗人、画家马俊华

(一)

真倒霉,正是农历大年三十,马上要贴对联放鞭炮过年了,我却犯了病。浑身没劲,喘不上气来,脸、嘴唇憋得发青。呼呼地大喘,得马上住院,再不找大夫医治,就有性命之忧了。救命要紧,还过什么年呀!

这是去年的事,距今已过去一年有余。

我住进沧州一家大医院,经医生检查、诊断,确诊我患了心脏病——房颤、心衰。已非常危险了。

马上输液。我一输液,就不喘了。病好了,就又步入“好人”的行列。在医院住了十来天,就出院回家了。在家待了不到一个月,又坏了,一天半夜里喘不上气儿来,憋醒了,第二天只好又住进医院。

医院的护士、大夫都认识,有的原来一块住院的病友还没走,大家都笑:这老头儿又回来了,老表亲——没完了,他这是患的啥病呀?

我这病的确奇怪,像魔鬼缠身,它就怕医院穿白大褂的大夫。进了医院,一挂塑料袋子(指输液),病就好了;出了医院,离开大夫,病就来了。如此下去,一年得住多少回医院呀?

医院对我的病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输的液就是那几种药,三种西药,三种中药(中药针剂),倒换着输,你就在这儿长期疗养吧!

我不能长期在这儿住下去。得找个能人把我的病根除。

就在这时,《沧州日报》在“沧海风”文学版以头条位置发表了我的一篇散文《恩师杨玉明》。这篇散文,是我住院之前写的。这一发表,闹出的反响可不小。由于编辑在网上也给我发表了,一时间,读者、文友们纷纷点评。在众多点评中,有一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是马俊华大夫。

他是中医,而且医道精深,在沧州享有很高的声誉,我的病为何不找他试试呢?

我立刻给他打电话。我们早就认识。大约在三年前,我去一家药店买药,恰逢他也在那里。这个药店有一售药姑娘和我相识,就和我谈起了文学。她一口一个“李老师”的唤我,这引起了马大夫的注意。他主动和我搭讪。就谈起了我当年主编的《无名文学》,以及我的一些文学作品。

他对我非常尊敬和崇拜。他说他就是读着《无名文学》长大的。对今天的不期而遇,他觉得非常幸运。愿意和我交朋友。

我这人也实在,也愿意和这些文学爱好者们交往。正好,因我是去参加一文学创作会议回来,在这儿路过才进来买药的,提兜中还有赠送文友剩下的一本拙著《运河情思》。于是,我就把书掏了出来,题了字,赠送给他。

他欢喜异常。我们又谈了会儿文学,就分别了。

由此一别,又过去了一年多时间,我们才再次见面。当时我的腿出了毛病,需要用中药熏洗,其中有一味药是穿山甲,非常贵重,我想找马大夫请教,是用这味药,还是不用这味药。他看了我带去的药单,很坚定地说:这单子的药,除了穿山甲一共才四五十元,光这一味药就一百多元,不值得用这么贵重的药。用皂刺一样可以代替,外洗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何必非用穿山甲呢?

我听从了他的建议,不用穿山甲,改用了皂刺,效果也很好。

我觉得他这个人朴实真诚,没有虚虚假假的成份,是从农村长大的,有农民那种宝贵的素质。我喜欢这种人,于是我们就越走越近了。

我们在电话中寒暄了几句,就详谈了我的病情。我如实地告诉他:现在我还在医院住着,医院对我这病也没什么好办法了,这病您能治吗?

他说:能治。您今天下午就可以来找我,我现在在沧州狮城中医医院坐诊。

就在这天下午,我到沧州狮城中医医院去找他。我们见面后,他马上为我把脉、问诊。中医的望、闻、问、切四大诊病手段都用上了。他说:“您的病就在心脏上,其他脏器都挺好。李老师,您只要保护好心脏,是不会有大事的。”他一边说着一边为我开单子。不一会儿就把药单开好了。他说这药单子在这儿包或者到别的药店包都可以。药不贵,每副二十来块钱。这药也不难喝,还有点儿甜。

他还是那么朴实,处处为患者着想,就怕患者多花钱。

他虽然对我这么好,但我还是对他有一些疑虑。他能治吗?我这病可是沧州三甲大医院也治不了的病呀?我的主治医生,是北大医学院毕业的研究生啊!

我回家连吃了三副药,病情大有好转。睡眠很舒服,没有喘不上气儿来的感觉,连走路也觉得有劲儿了。

这药行,继续吃,一连吃了半个多月。我又去找他,详谈了我的病情。他又为我把了脉,查看了舌苔。他非常高兴地告诉我,这个疗效是在他意料之中的。因为这个药单有来头,有把握治这病。

原来他这药单,是根据我国清代名医王清任和民国名医张锡纯的药方,并结合现代国医大师、毛主席保健医岳美中的验方,加减化裁而成。他在前人成功的基础上,又大胆地进行了革新,学古而不泥古,就这一手,使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了。

他说:您的心脏肥大,心肌收缩力小了,长期服用此药,可使心脏慢慢缩小,收缩力恢复,以后就不会频繁地犯病了。他在我原来的单子上减去一味药,又将君药(药方中的主药)增加了一些分量。

他问我:您出院时,医院给您带的药捎来没有?我说:都带来了。于是我就把药从提兜中拿出来,都摆在桌上。

他不光精通当归、黄芪等中药药性,对于西药也了然于胸。那些白药片叫啥名字,有什么功效,他非常熟悉,一说一套套的,话如泉涌,非常精道。

他在众多药物中,左右地翻找。他在找一种药。最后,他把那种药找到了。那是一种很小的白药片,他说这种药叫“地高辛”,以后如果夜里犯了病,喘不上气儿来,就把身体上部垫高,腿部放低,吃这种药,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暂时的缓解。

他说这种药不能多吃,副作用大,有毒性,吃多了不行。平时,不犯病,吃半片或者四分之一片,一天吃一次就行。这是强心剂,给心脏加劲的,但不能多吃。

他给我详细讲了这几种西药的药性、功效、用量。他是中医,这时又变成西医了,更使我肃然起敬了。

他讲的这些知识非常宝贵。怎医院的那些大夫们就不给我讲讲呢?使我一犯病就胡乱吃药,怎能不越吃越严重呢?

时光如梭。转眼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一直按他的药单吃药,未犯过病,身体也越来越好。去年老干部检查身体,我有房颤;今年再检查,房颤没了。我家住二楼,过去我一上楼,就气喘嘘嘘;如今再上楼也不喘了,还能把二十斤重的一袋猫粮提到楼上来,面不改色,与常人一样了。

我们成了莫逆之交。从开始治病到把我病治好,他没收过我一分钱。我总觉得欠他太多,没法偿还了。

有一次他说:李老师,我不光喜欢您的文章,还非常喜欢您的书法,您给我写幅字吧!

我立即答应。不日我拟出一联,征求了他的意见,就挥毫而就,并请一著名装裱师进行了精心地装裱,然后给他送了去。

对联是:寸关尺玄机独运

        岐黄术医道超尘

他收到这幅书法,如获至宝,非常高兴地说:李老师,您送我这礼物,比送我啥都强,这词、这字都绝了。这是永久的纪念!

他兴趣广泛。他的主业是中医,为大家把脉治病;他还是诗人,经常有诗作在全国各级刊物及各网站平台发表。有一首长诗是写他母亲的,也是写他自己苦难经历的,记得题目是《写给我乡下的老母亲》,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发表后颇得读者及诗友们好评。

他有众多社会兼职,是《齐鲁文学》执行主编以及全国多家诗刊、诗歌平台副主编、编委。他还是工笔画家,他和儿子马梦远还出版了工笔画集。他画的鹰,苍劲有力,雄姿勃发,使一些画家同道们都赞赏不已;他画的鲤鱼、鲫鱼,栩栩如生。有文友说这鱼画活了,并开玩笑说要讨一条回家养着。最近他又结识了篆刻家刘世江先生,结交了篆刻大家韩焕峰先生,他对篆刻又来了兴趣,他要向篆刻冲击,已准备好了刻刀、章料,几年之后,也许“篆刻家”这顶桂冠又能加到他的头上了。

他天资聪明,干什么像什么,世间少有。

就是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聪明人,却多灾多难。他经历的苦难是天下人想不到的,他是从鬼门关转了好几圈又回来的人。写至此,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感觉心都在不停地滴血。

(二)

马俊华,河北沧州青县人。他是青县集贤屯一个普通农家的孩子。他从小聪明好学,颇有智慧。早于1987年在青县一中读书时,就因多项发明创造,在全国获奖;他爱好文学,文章在全国中学生大赛中,获得大奖。这引起了《沧州市日报》的关注,特派记者殷毓平去采访他,写了长篇通讯《走向广阔的地平线》,在报上占了很大的篇幅发表,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好事接踵而来。他中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大学中文系。那时一个贫穷落后的农村,如出一个大学生,就如天降大喜,全家乃至全村人都为之高兴。就在他满怀希望等着去上大学之际,倒霉的事来了。他得了一场大病。

那一年,天气大旱,酷热难当。家中有三亩地的玉米急需浇水。为了给家里省点钱好去上大学,没舍得花七十元雇人用机器浇,而是自己用“老头乐”来浇。“老头乐”其实老头并不乐。这玩意得需用人力不停地来压水,才能把水从井中汲上来。完全是力气活,活儿重而且苦。俊华和他母亲连续压水两天两夜,才把地浇完。他累坏了。晚上,就躺在地里睡着了。夜里有露水,土地又潮又冷。第二天,他觉得右腿疼痛不适,病魔就这么来了。

父母给他请村医诊治,村医认为他是患了风湿病,给他输了大量的激素而没用抗生素。庸医误人啊!他的病不见好,却越治越坏了。感染扩散,浑身起了许多脓包,只好叫救护车把他拉到县医院就诊。经县医院骨科诊断,确诊为胫骨骨髓炎继发脓毒败血症。败血症,没有救的病呀!他高烧将近四十度持续不退,眼看性命都不保了。

还上什么大学,救命要紧。

他几次被推进手术室,浑身二十六处被切开。那被切开的都是脓包。四百毫升的冷冻血浆,前后共输了八次。为了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母亲还给他输了二百毫升的新鲜血液。母亲最怕打针,一生从来未打过针。为了给儿子救命,只好豁上了,就是死也要抽血救孩子呀!母爱,这是多么高尚的母爱呀!

在死亡线上,马俊华一直挣扎着。病情极其严重,医院先后下过五次病危通知。

在住院期间,他的母亲寸步不离地在病床前守护。困了,就在病床边趴着打个盹儿;饿了,就吃家里送来的凉干粮。她舍不得多花一分钱,从来没在医院食堂里给自己买过一份饭,食堂里的好饭菜只能买给儿子吃,省下的钱好给儿子治病啊!她曾哭过,悄悄地躲到一旁去哭,她的伤心泪,不愿意让儿子看见。她始终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相信儿子不会死,会战胜病魔,恢复健康。

这是多么好的妈妈呀!写至此,我禁不住泪如雨下。

马俊华在医院住了将近一年,最后用中药退热,才使得病情得到好转,保住了性命。

但是胫骨骨髓炎依然没好。后来,他遇到了一位大恩人,此人就是天津第四中心医院骨科主任王熙荣教授。王主任亲自为他手术,并向上级申请,免去了他大部分住院费、手术费。王教授知道他立志学医,就答应收他为徒。他为了系统地学习医学知识,病愈后,就报考了河北医科大学中医专业。

中国十大才子书《三国演义》,有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描写。马俊华也是经过刮骨疗毒的。他曾经挽起裤子让我看他的腿,那是一条经过手术、刮过骨的腿,那长长的刀疤,那深深凹下去的肌肉,使我非常吃惊,不由地大叫一声,疼得我心如刀绞。这是多么大的灾难啊!

现在马俊华大夫,已是很有名的中医专家了。他是天津仁爱医院院长,北京市长城汉方中医研究院副院长,沧州狮城中医医院中医骨伤疼痛科主任。天天有许多患者找他诊治,他救死扶伤,尽心竭力。马大夫,街头巷尾谁不知道马大夫?这是上天派来的好医生啊!

(三)

马俊华走到哪里都是一台戏。他随身带着针灸器具,只要有求医者,他就慷慨施救,而且很多时候分文不收。

我的散文《恩师杨玉明》一文发表后,杨老师的外孙女,非要和我见面,要认认我这位“大舅”。那天在一个有名的素菜馆,由她做东,请来了文学界、新闻界的不少名人。

我和我的老伴儿去了,马大夫也去了。

刚吃了饭,马大夫就开始义诊,饭堂变成了诊室。有的人肩膀疼,马大夫就给扎火针。他点着一个很小的酒精灯,那酒精灯火苗子一蹿老高,他用火针在火上烧。那针转眼就被烧得通红,他就在患者肩膀上啪啪地扎,一连扎了好几针,问那人还疼不疼?那人甩甩胳膊说:轻多了,不太疼了。

他就这么神!要求扎针的都围了上来。这个说腿疼,那个说腰疼,马大夫问明情况,摸摸患处,再仔细看看,立刻施治。有的是扎火针,有的是扎长长的毫针,那么长的细针,一边捻,一边往下扎,效果都很好。

当年给他写长篇通讯的殷毓平女士也来了。她如今已是晚报的副总编辑了。她见了马俊华感慨万端。她说我常常想起当年我写的那个小男孩,不知怎样了?想不到已是名医了。马俊华说:殷老师,您那一篇文章可叫我出名了,原来县里要保送我去南开大学学编辑专业,就因为那一场大病,什么都没有了。殷毓平说:这样也挺好,名医给大家治病,更了不得。您看我这身体怎么调养吧?她向马大夫伸出了胳膊。

在一旁刚用完饭的《沧州日报》高海涛主任说:这把脉太有意义了。当年殷总给他“把脉”,是写文章;如今马大夫给殷总把脉,是为了治病。两次互相把脉,意义重大,可以写篇散文了。

大家鼓掌,唏嘘不已。

马大夫说殷总胃口不好,得加强营养,工作不能太累,身体太虚,得注意劳逸结合。他给她开了药单儿,嘱她一定吃药治疗。

这个饭局以尽欢而散。大家最满意的是马大夫给大家都看了病,有的扎了针,有的开了药单儿,这是大家想不到的收获。

马大夫的针灸非常了得。在天津名气很大,名扬津沽,大家称他“马三针”。他有三种针法,对于颈肩腰腿疼等症,能做到针到病除,使得不少患者,既少花了钱,又治了大病,甚至免除了手术之苦。

他能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他除了扎火针外,还有药气罐,穴位埋线,小针刀,火针刀等多种医疗手段。这些手段都是我国传统中医的治病方法,又经他改进而用于临床,每每能获奇效。

有许多年轻的医生,慕名前来拜师学医。他是来者不拒,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他说:让天下多一些医生,学会我的这套方法,去救治更多的病人,何乐而不为?

我多次去他处,看他为那些年轻人做示范、做讲解,他边做边讲,大家仔细地看,认真地听,一个个是那么虔诚。他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

有一个学生,叫李虹,在她行医的广东,已小有名气。为了学到马大夫这套本事,她远从广东坐飞机来天津仁爱医院找他学医。这位一心献身中医事业的医生,我相信她一定能把马大夫的这套“绝活”学到手,将来也会成为名医的。

江苏金坛的马晨乐,多年来一直跟随他学习中医医术,后来自己开了一家中医门诊部,成为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中医;天津学生贾官强,学习了他的技术后,被当地一家中医院以“专家”的身份聘请担任了理疗科主任;南京学生俞霖,安徽学生吴汶轩,河北学生王红、张二虎等人学习后,搞起了中医养生馆,口碑非常好。马俊华不仅治病救人,而且还教学育人,把自己的医术发扬光大,造福更多的患者。

医者仁心。医生施医救人,不都是为了金钱,马俊华就是一位这样的医生。

在一次画展上,他发现书法家李玉琦先生写字非常困难。一问才知他患了肩周炎,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已好几年了。马大夫随身带了火针,要予施治。他说不行,心脏上了支架,医院专家都不敢给治疗,怕一治,心脏出了毛病坏了大事,所以就这么一直忍着。

马大夫说:这不是因噎废食嘛,这么疼总不能不治吧?我用轻柔的手法给您治,不会出事的。他当即用火针扎了他的患处,胳膊立即能动了,不那么疼了,效果非常显著。

这样一来,引来了许多画家、观众,纷纷要求诊治。画展变成了他的义诊专场。

在沧州文学、书法、绘画各艺术界,有众多作家、书法家、画家,在马大夫的施治下,治好了疾病,摆脱了困扰,又写出、画出了许多上乘的佳作。马大夫给这些人看病扎针,很多时候,费用少收甚至不收,大家无不感念他的好处。

沧县退休副县长、作协主席娄锡文,患有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后背、四肢关节都疼,多年一直治疗未愈。她自己早年也是西医,知道此病不好治疗,也就放弃治疗了,后来慕名前来问诊。马大夫为她用火针刀治疗,治疗第一次,当即就缓解了疼痛,随后又诊脉处方,开了几副专治风湿疼痛的汤药,几个月后,多年治疗未愈的病情,居然得到了控制。

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韩振英,患有痛风,大拇脚趾疼得走路费劲,他一火针下去,不疼了。

天津患者孙鸿华,患强直性脊柱炎,已办理了残疾证。她有位亲戚是天津一家著名“三甲”医院的专家。明确告诉她,她这病是不治之症,世界难题,不必再治,治也是白花钱、白受罪,无济于事。一次偶然机会,她遇到了马俊华院长,给她治疗一次,当时腰就感觉不那么疼了,也敢直起来了。她高兴地说:“马院长,我要是早点遇到您多好呀,也不至于受这么多年的罪了!”

马大夫的“阵地”在天津、沧州两地。在天津,他多次带领他的中医团队下到基层社区义诊,每次在现场给病人示范治疗,由于当场见效,都会引起轰动,场面十分火爆。患者赠送的锦旗多矣!匾额多矣!大家都认为只要遇见马大夫,就是遇到了福星,病痛就一定能解除,就能摆脱大灾大难。每周从周一到周五,他在天津仁爱医院,只有周六下午才在沧州坐诊。这一下午,是多么宝贵啊!患者能遇到马大夫,实乃幸事。

用“悬壶济世”这个词来概括马大夫的事业,我觉得最为恰当。马俊华行医带徒,就是为了济世救人。他治好的病人数不胜数,在文章中不能一一写尽,这里只写几例,就可以一斑而窥全豹了。

“悬壶济世”一词是有来历的。《后汉书?方术列传》载:有费长房者,见街上有老者,高挑葫芦卖药治病,治一愈一,费奇之。老者卖药罢,即钻入葫芦内。费更奇。待老者出,费拜其为师。老人带其钻入葫芦内。费眼界大开,只见朱栏画栋,奇花异草,琼楼玉阁,宛若仙境。费随老者学医十余日,临行,老者赠费一竹杖,费骑之如飞,归家。家人以费已殁。因这十余日,家中已过十余载矣!

费在家行医,以高挑葫芦为标志,医术奇精,声名大振。后世医家以葫芦和壶都是器皿,是相通的,遂称中医为悬壶之业,这是对中医很美好的称谓。

“悬壶济世”,马俊华院长是当之无愧的!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