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笔记法恐怕是最出名的一种记笔记的方法。 它由康奈尔大学的 Walter Pauk 博士发明,广泛运用于上课、读书、复习、记忆、会议记录等场景。 它的核心是让笔记页面模块化和系统化,继而帮助更有效率地梳理内容。 但是到底怎么操作? 网上有各种解释,但最权威的肯定莫过于康奈尔大学官网。 于是我结合官方的介绍,以及自己的理解,总结了它的使用方法。 三大分区 随便拿出一张纸,我们可以将它分割出三个区域: ▲康奈尔笔记的三个分区 第一个区域是笔记区,完成主体内容的记录。 第二个区域是线索区,根据笔记内容提出问题。 第三个区域是总结区,用几句话提炼核心内容。 五个步骤 接下来我们看看具体怎么使用: 第一步:记录。 在讲课或看书的过程中,在笔记栏里,用简练的语句记录老师的内容。 第二步:提问。 下课后尽快根据右栏的笔记提出问题,写在左边。写问题有助于理清核心观点,揭示内容之间的关系,并加强记忆。同时,这也有助于以后应试。 第三步:复述。 用纸覆盖住笔记内容,只看左边的线索和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老师讲的内容。 第四步:思考。 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来强化思考。例如: · 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它们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我可以如何应用它们?· 它们如何与我的已有知识结合? 第五步:总结。 课程结束后,在「总结区」下方写下总结。 ![]() 第六步:回顾。 每周至少花十分钟回顾你之前的笔记。这样,你会记得这些内容,当然,如果有考试,也会更如鱼得水。 ![]() 使用建议 看到这里,想必你已经大概了解清楚康奈尔笔记的逻辑。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有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建议一:不一定要提问。 官方对「线索栏」的建议是用来提问,但实际运用中,个人更偏好于提炼要点。因为目的都一样:能够借助于它来回顾主体内容。 建议二:清单式写笔记。 在听课或听讲座时,我们很多时候不知道老师的内容结构。这时候可以考虑在笔记栏里采用「123456」的清单式记录。后续再在线索栏里标注出模块。 ![]() ▲清单式记录 建议三: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划分更多的空间。 我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更多的空间。比如「金句空间」,专门用来记录一些好词好句;或者「授课技巧空间」,记录老师的讲课方法。 这样,一堂课听下来,我可以收获多种类别的信息。 建议四:融会贯通很重要。 很多时候,记完笔记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觉得都掌握了。但实际却不是如此,因为知识只是漂浮在大脑里,并没有沉下去。 沉下去的方法,那就是融会贯通。 怎么实现呢? 我喜欢一套方法,那就是:可视化。 1.图片法。 找到一张可类比的图片,然后基于它来解释内容。 ![]() ▲《如何打造知识迁移能力》 将冰淇淋类比为信息,吃的过程便是「信息输入」,进入胃部便可「消化信息」,通过血液运送到大脑,与其他相关信息进行「连接」,成为自己的知识,继而指导之后的行动「运用实践」。 2.图表表格法。 有些信息存在一定的时间性、对比性,这时候用图表和表格,可以更全面地梳理清晰。 ![]() ▲《团队建设的五个阶段》 先用折线图来呈现团队在不同阶段的效率情况,然后用表格来具体说明不同阶段的特征、管理方法和领导风格。 3.结构图法。 有些信息存在一定的先后、总分、并列关系等,这时候便适合于用结构图来梳理。 ![]() ▲《组织能力建设三部曲》 从战略梳理,到选择与公司相匹配的组织能力,继而围绕员工思维、员工能力和员工治理进行组织能力建设。整个过程包括了先后关系(从战略到组织能力建设)和总分关系(组织能力建设的三维度)。 当得到这些图片、图表、表格和结构图后,我们的大脑便已经参与到了信息的梳理中来。 而参与,是深刻的前提。 ![]() 使用技巧 1.将PPT打印出来 有时候我们能提前拿到 PPT ,那可以打印出来,并按照下图的模式进行笔记: ![]() ▲将PPT打印出来进行笔记 肯定有朋友会问,怎么实现这种「左幻灯片右横线」的打印效果? 在打印时,在「版式」里,选择「每页三张」即可。 ![]() 2.电脑端怎么使用康奈尔笔记? 在纸上划分区域容易,那如果是电脑端呢? 当然,我们可以在 Word 里做个表格,同时,还可以在印象笔记的模板里,找到「康奈尔笔记」,一键导入即可。 ![]() 3.iPad端怎么使用康奈尔笔记? 在 GoodNotes 里,有这个模板,直接选择即可。 ![]() 以上,便是对康奈尔笔记法的理解和运用建议。 简单总结一下: · 三个分区:笔记区、线索区、总结区。· 六个步骤:记录、提问、复述、思考、总结、回顾。· 四个建议:提问也可以是关键词、清单笔记法、划分更多空间、融会贯通法(图片、图表、表格和结构图)。· 三个技巧:打印PPT、电脑端用印象笔记模板、iPad端用GoodNotes模板。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帮助。 *文章来源:曹将。每周两篇职场干货,专注经验分享和效率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