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不能当汉奸?这个比秦桧下场还惨的满清走狗告诉了你缘由

 历史侦查处 2020-08-06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问哪个行当里最招人记恨万年、臭名昭著的“状元”,我想除了做汉奸,没有哪个职业能与之“媲美”。

中国的历史上,汉奸有很多,叫的上名号的譬如西汉的卖主求荣、死心塌地投靠匈奴的中行说,南宋年间的伪齐刘豫和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的秦桧等诸流皆能稳坐汉奸序列的“头号交椅”。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与他们的前辈汉奸们相比,他的“光辉事迹”足以秒杀所有汉奸头目,甚至让中国汉奸大军在他的面前都黯然失色!

这个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汉奸就是明末清初的骨灰级翰林院检讨孙之獬。说他是天下汉奸的杰出代表,主要在于以前的汉奸充其量顶多是导致国家灭亡、民不聊生,而这个老贼正是由于积极的卖身投靠,汉文明在他的手上彻底摧毁。

以明末著名学者王夫之的话来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但偏偏孙之獬的罪恶却是根绝了汉文明,这种令鬼神唾弃的卑鄙行径让后世无不对其嗤之以鼻。孙之獬也成为近千年来的茅坑中的顶级汉奸见诸于史料。

孙之獬,山东淄博人,天启二年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按理说,十年寒窗饱读诗书的孙之獬应该懂得礼义廉耻,更何况此时的他供职翰林,作为文化人他更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正能量”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读书人的好榜样。

但他此时却没有丝毫的礼义廉耻,在他供职翰林期间,魏忠贤执掌朝堂,孙之獬见风使舵投入了魏忠贤门下,后来魏忠贤倒台,崇祯皇帝下令毁掉由阉党编写的以排斥、诛杀异己为目的的《三朝要典》时,孙之獬却抱着《三朝要典》跑到太庙嚎啕大哭如丧考妣,崇祯皇帝和满朝士林都对孙之獬的猥琐恶劣品行深恶痛绝,也就在这年八月份,孙之獬被朝廷罢官回乡。

仕途饱受打击的孙之獬回乡后没有作任何反思检讨,反而时刻紧盯着局势的发展,企图新的政权取代明王朝后,立刻迎接新主人。而不久,满清入关定都北京,善于钻营投巧的孙之獬喜出外望,于是主动带头与家奴剃起了“金钱鼠尾辫”,并换上一身满族服饰,趁着满清入关后笼络人心的空隙,孙之獬也由此摇身一变成了清廷走狗礼部侍郎。

满清入关初期,为了稳定局势收拢人心,并没有以国家强制力要求臣民剃发易服,清廷朝堂上,身着满洲服饰的满族大臣和身着明朝服饰的汉族大臣并排而立。作为汉人的孙之獬却剃发易服跑到满人班列满人驱逐,跑到汉人班列汉臣贬斥,这让里外不是人的孙之獬狼狈至极。

为了报复朝臣的冷漠,孙之獬索性多次上书顺治帝,甚至无耻至极地说出陛下平定中国,万事鼎新,而衣冠束发之制,独存汉旧,此乃陛下从中国,非中国从陛下也”,多尔衮在孙之獬的强烈谏议下,遂于1945年,正式颁布“剃发令”并以10日为限,“文武军民一律剃发如满族式样,不从者治以军法”。

由于汉族士人从小遵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敦敦儒家教诲,自然对满清的“剃发令”极其反感,由此,中原大地上不断爆发了“反剃发令”的起义和暴动,满清统治者以冰冷的钢刀向汉族士人头颅砍来,华夏大地陷入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和“江阴八十一日”等人间炼狱。

但俗话说“恶有恶报”,告老还乡后的孙之獬在山东老家过起了悠然自得的快哉生活,风闻神州大地由“剃发令”引发的血流成河的惨案,他甚至还颇鸣得意。

顺治三年秋,谢迁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山东爆发,农民军攻入淄博,将孙之獬五花大绑于街市,起义军扒光了他的衣服,用钢针麻线缝上了他的嘴巴,再以粗制的钢针在孙之獬身上刺满了上万个小孔,最后将猪鬃插入小孔,让孙之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血从小孔一滴滴的往下掉落,这种比凌迟还残酷的刑罚让生命余晖的孙之獬惊惧万状。

两天后,血水流干的孙之獬气息奄奄,农民军又以杀猪刀砍断孙之獬的四肢,然后慢慢逐块将他肢解,不久,孙之獬的死讯传至京城,顺治帝却出乎意外没有给予孙之獬任何的表彰和抚恤。

这种做汉奸里外不讨好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大概也只有孙之獬一人而已,秦桧虽构陷忠良却也平安着陆安度余生,嘉定元年还被南宋朝廷恢复了王爵和谥号,但其罪恶昭彰却永远如“秦桧夫妇跪像”那般牢牢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孙之獬摧毁汉家文明“亡天下”的举动却也让其下场远比秦桧悲惨。而孙之獬心甘情愿沦为满清走狗告诉了我们出来混迟早还是要还的,否则,你的下场会比他还惨,这也是儒家文化为什么提倡“宁做中国鬼,不做外国奴”的道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