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网络上有人恶意攻击元朝和清朝?

 历史侦查处 2020-08-06

恶意攻击元朝和清朝?

对于这种脑洞大开的疑问,处长还是头次惊闻。

元朝和清朝需要被恶意攻击吗?

答案是根本不需要!

大凡头脑不是白痴的人,想必对这两个朝代有过或多或少的了解。

两个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所创立,元朝由蒙古人创立,清朝由满族建立,两个朝代的疆域可谓广袤无垠,毫无疑问这是两个值得后世称道的地方。

但说两个朝代都是被人恶搞玩坏的,处长确实不敢苟同。

判处一个朝代的“穷矮矬”,疆域是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值,但不是唯一。

元朝的黑暗在于文化、民族、语言和制度的“开倒车”。

元朝自立国伊始便拒绝汉化,相较于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元朝皇帝的汉化水平简直就是拿不上台面的烂货。

对比于元朝历届皇帝 元末惠帝的汉化水平还算是比较高的。

可就是元惠帝,他的汉化水平也足以让后世大跌眼镜。“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无处不周回”。

这是元惠帝的大作,不过比元朝此前的皇帝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但放在博大精深的唐宋诗词中,压根儿不值一提。

而在元惠帝之前的皇帝绝大多数都不会说汉语跟别提写作诗文了。

不光如此,想要在元朝做官,那你就必须精通蒙古语,否则,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也正是由于元朝统治者的蹩脚汉语水平,元朝上层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蒙式汉语”,即用蒙古语法来说汉语的新语言。

譬如,“道与清和真人尹志平,仙孔八合识李志常,我于合喇和林盖院来,你每拣选德行清高道人,教就来告天主持,仰所在去处糞发递送来者”。

什么意思?懵逼了吧!大概的意思就是忽必烈下召尹志平、李志常来和林传道。

在这段忽必烈颁布的诏书中,忽必烈用了三个蒙古词、两个蒙古句式。三个蒙古词分别是“孔”、“八合识”、“合喇和林”。其中“孔”指“人”,“八合识”指“师父”,“合喇和林”是蒙古地名。

两个蒙古句式分别是“我于合喇和林盖院来”、“仰所在去处赉发递送来者”,这两句话的结尾各有一个“来”字、一个“者”字,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仅仅是蒙古人说话拖泥带水,爱用黏着音,讲汉语时改不掉这毛病,不得不加上语气助词。

这种“蒙化汉语”在当时的元朝宫室内大行其道,成为元朝皇帝掌握汉家儒学典籍的一把钥匙。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于元朝皇室内部的“蒙式汉语”泛滥成灾,很快这种歪风邪气也刮到了民间,大凡有点身份的人都以说此畸形汉语为荣,并且,这种怪胎汉语的出现,也让当时想跻身官场的读书人提供便捷的途径。

文化、语言不仅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甚至在胡化左右的反推下,汉语、儒家等文化走入了衰竭的地步。

除了语言文化被蒙古人摧残的不成神形,元朝统治者也开启了民族歧视和政治制度的逆向行军。

在元朝,人被分为四个等级,蒙古人最高等,其次是色目人,再次是汉人,末等是南人。

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汉人是并非我们正统汉族人,而是北方被汉化的契丹人和女真人等少数民族,而南人才是真正的汉族人,但占据人口基数绝对优势的南人其低位却相当卑贱。

南人杀掉一个蒙古人,面临的是极刑处死,而相反,蒙古人杀掉一个南人充其量只是赔偿一头驴就可以蒙混过关。

这种严重践踏汉民族尊严、极其恶劣的民族歧视政策引发了当时占绝对优势汉民族人民的强烈反弹,进一步加剧了元朝统治下的民族矛盾。

如果说元朝歧视性民族政策引发的尖锐民族问题,成为了压死蒙元帝国的“骆驼草”,那么,社会体制的极度僵化则彻底掏空了曾经横扫亚欧大陆“虚胖”的帝国根基。

元朝的行政体制僵化到了何种程度?

根据《元史》记载,元朝中央依据帝国范围内职业,民族、宗教和社会地位的不同等情况,把人们划分为各种人户。

譬如,工户、匠户、兵户、农户、商户等等,由于户籍分门别类过于繁琐,因此,元朝的这种户籍制度被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

各个户籍制度都是按规定世代沿袭,户种之间不得相互调剂,打比方来说,你投胎在了兵户人家,那么,你的祖辈得当兵,你也得当兵,你的子子孙孙也逃脱不了兵役。

这种户籍制度虽方便元政府严格控制社会,创立的初期也有利于国家按部就班征调各类人才力量,但久而久之,过于死板的“诸色户计”在社会生产力的催化下逐渐没落,然而,元朝中央却依旧默守陈规。

最终,在极度僵化的社会管理体制和强烈的民族歧视性政策下,元王朝就犹如一堵朽墙被朱元璋等汉家豪杰摧毁。

说完元朝,处长接着给大家说说清朝。

如果把元朝比作学习汉化成果的蹩脚学生,元帝国在草草应付的态度中学到了“夹生”的汉文明,旁边的其他人只是讥笑它学习成绩不好而已。

那么,反过来看,清朝就是汉文明的毁灭者了。

在清朝276年黑暗血腥的统治下,可以说,以汉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汉文明被满族统治者从根本上进行了阉割,留下的只是服务异族统治者的奴才。

自1644年满清入关伊始,由于清朝统治者人数极为稀少,害怕汉人造反、江山瓦解,于是,为了彻底奴役规模庞大的汉族人口,满清统治者采取血淋淋的“剃发令”强令汉人剃发易服。

以现今的眼光看来,剃发易服似乎只是换套衣服、剃光头发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更不值得以命相搏。

但从古代讲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警训来看,剃光头发留下后脑勺一绺“金钱鼠尾巴”,且不说丑到让人狂吐三天三夜,光是这种腰斩古典传统人伦认识的行径,足以让汉家儿郎无不怒海冲天。

而“易服”更不得了了,《春秋左传正义》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民族的前身华夏之名便由此而来,彻底改变一个民族的服饰,不亚于颠覆这个民族千百年以来树立的自信,更是对这个民族的公然否定。

毁灭汉民族的精神文化信仰、阉割汉民族的精神图腾,汉民族在满清的残酷摧残下,民族图腾信仰尽失,以至于现今很多人见到汉服都视为日本和服,这些全拜满清所赐。

而满清推行“剃发易服”后,为了更进一步肃清汉人骨子里的傲气和骨气,留下大批忠实于自己的贱骨头奴才。

在清朝有着康乾盛世的康熙、雍正和乾隆长达134年的时间里,清朝统治者掀起“文字狱”的腥风血雨屠戮了大批汉族精英分子,而为了彻底实现满族的永久统治,清朝几乎自入关到灭亡“文字狱”始终贯穿于整个王朝的兴衰。

清朝年间的“文字狱”有多变态呢?处长就以雍正朝的“徐骏案”为例。

徐骏,江苏昆山人,康熙朝刑部侍郎徐乾学之子,雍正朝翰林院大学士,顾炎武的甥孙。

雍正八年(1730年),翰林院大学士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皇帝勃然大怒马上将徐骏革职抄家。

也就是在查抄徐家的过程中,雍正的卫士从徐家府宅内起获“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歌,雍正认为徐骏有“反清复明”犯上作乱的图谋,于是,依大不敬律斩立决。

其实,这两首诗根本就没有“反清复明”的意图。在“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这首诗里,诗人徐骏要表达的主旨是壮志凌云的胸怀,而“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则是朋友话别时的感慨,更谈不上大不敬的说法了。

而清朝“文字狱”为历朝之最,其刀下亡魂也堪称开创了封建专制社会的巅峰,说到底根本原因在于满清统治者卑微的心态和不自信统治所引起。

也正是由于这种心态始终主宰着终清一朝,因此,满清统治者自入关后通过采取“剃发易服”和“文字狱”等方式将仅存的汉族精英屠戮殆尽,中华文明流淌在骨血里的气节和果敢彻底荡然无存。

中华民族比至晚清进入到了“万马齐喑究可哀”的悲哀局面,当八国联军亮出了凌厉的枪炮攻入北京城时,大清统治下的“顺民”却大肆给侵略者提供后勤补给。

这幕痛彻心扉荒唐事的上演,谁又能说不是满清遗祸呢?以晚清时人的精辟概述来讲“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晚清至此,焉有不亡?

故此,综上所述,与其说是网络上恶意攻击元朝和清朝,倒不如说,这两个朝代实在名声太臭,无需传颂便已人尽皆知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