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评论||【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轨道上行进】◆吕游

 齐鲁文学 2020-08-06

作者简介:吕游,生于1970年代,河北沧县人。现已经创作诗歌一万二千余首。诗作见《诗刊》、《诗选刊》、《星星诗刊》、《绿风》、《上海诗人》、《中国诗人》、《山东诗人》等专业诗歌刊物,先后被多家网站、微信平台推介。诗作入选《2008年中国诗歌精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1卷》、《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6卷》《走进珊瑚筑成的宫殿:地铁4号诗歌坊精粹》等多种诗歌选本。曾参加首届全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河北省首届青年诗会。

作 品 欣 赏

 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轨道上行进【文学评论】 


把脉: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轨道上行进

——评马俊华的几首诗歌

我们不能忽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的那段诗歌历史。朦胧诗的“遗尘”,让诗歌继续朝着“朦胧”甚至“不知所云”发展,“封杀”现代诗歌成为很多报刊约定俗成的规定。1997年第2期《星星》刊出了周涛先生的《新诗十三问》,强调了现代诗的民族化问题。接下来,直接导致了具有“先锋性”、“探索性”意义的诗歌刊物《诗歌报》的停刊。在回顾这一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否认,汪国真的出现,不亚于给中国诗坛打了一针强心剂。他的诗集不仅一路畅销,再版几十次,而且获得国家“图书金钥匙奖”等诸多文学奖项。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希望。

以史明鉴,可以辨真伪。重温那段诗歌历史,我们可以知道,新诗自诞生以来,不只是读者,连诗歌作者都在思考:到底“中国汉诗”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诗歌作者一直在寻找并试图躬身实践,以便找到属于自己,甚至可以说是民族的诗歌之路。

在我看来,中国诗歌的问题,不是读者读懂或者读不懂的问题。古代诗歌中,以“二李”,即李贺、李商隐为代表,他们的诗歌隐喻深邃,聱牙诘屈,但是现在读来,譬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诗句已成千古绝句。真正的诗歌是要有它的前瞻性的,不管是语言、思想、表现形式,都是要超出时代几年甚至几十年。比如朦胧诗,章明在1980年的《诗刊》发文《令人气闷的“朦胧”》,对杜运燮的《秋天》里的诗句提出质疑,“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是高难度技术的诗句,章明竟然视若“天书”。用历史的发展眼光来看,写一些“超时代”的诗句,不是一件坏事。

但是问题来了。是不是写一些看似直白的诗句,就不是好诗句了呢?直白,不是诗歌语言的病垢,譬如一句“我爱你”,只要用的妥帖得当,一样能出奇制胜。我们不妨看一看白朗宁夫人的诗歌《我怎样爱你》:

我怎样爱你?让我来告诉你。

我用我灵魂所能达到的极限来爱你,

就像在黑暗中感受

生命的尽头和上帝的恩惠。

我爱你,是日光和烛焰下

最基本的需要。

我无拘无束的爱你,就像人们为权利而斗争。

我无比纯洁的爱你,就像人们不为赞美而陶醉。

我爱你,我的深情不再留给往日的悲伤,

我爱你,用我童年的信念,

我爱你,就像爱那些天上的圣人,

我爱你,用我生命中所有的呼吸、微笑和泪水,

如果上帝让我去死,我会接受,

但死后我会更加爱你。

“你在哪里?”是一句直白,平淡无奇的句子,但是,当柯岩用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不仅不啰嗦,反而打动人心。关键是,我们怎么样处理诗歌的语言。所以我说,直白不是问题,问题是看你要表达什么,怎么表达?

我遇到的诗人中,马俊华是一位敢说真话,也敢于表达自己诗歌观点的诗人。在他看来,把诗歌写明白,交代明白,有什么不好!如是说。在我的诗歌观点中,我特别强调诗歌的“出世”和“入世”。出世的诗歌,是以主观意念为主体的创作,强调个体对外界的体验,忽略读者的存在,我称之为“小众写作”。入世的诗歌,是以客观意念为主体的创作,强调外界对个体的刺激,强调读者的存在,我称之为“大众化写作”。入世的诗歌,更有思辨色彩,理想、人生、生死等主题往往成为诗歌书写的内容。入世的诗歌可能更强调亲情、友情、爱情,对尘世的描述更多一些。诗人刘大白的《邮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等诗歌,我认为是入世诗歌的代表作。海子的大量诗歌,顾城的一些诗歌,都可以看做是出世的诗歌。不管是出世,还是入世,能打动人心,有意或者无意找到人性和时代共性的东西,并产生共鸣,才是最重要的。毋庸置疑,传统的东西是经过时间反复沉淀,经过历朝历代反复筛选认证形成的东西,很容易被接受,很多诗人也选择了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力求达到这种快速认证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俊华的诗歌至少在三方面做到了这一点:

一是传统观念。读马俊华的诗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他诗歌中,“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传统观念带来的心灵冲击。“家中有老娘/日子里就会多出一盏明灯/生活就会过得亮亮堂堂……”(《家中有老娘》),这是传统观念中的“孝”,“百善孝为先”。诗歌《喊醒你的良心》体现的是“知恩图报”的传统观念。以这样的观念入题,用诗歌语言阐释着中国的传统美德。我以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接地气、正能量的诗歌,因为马俊华的诗歌符合了传统的道德观念,不歪不邪,一首诗就像一个走得正、行的端的人,自然就能被广大读者接受。

二是传统语言。我读马俊华的诗歌,几乎是清一色的格调。一首诗歌,要么是格式风格统一,要么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比兴。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诗歌带给我们的阅读快感。诗歌《喊醒你的良心》,诗歌每一节第一行都是“如果你心里想要”,读来迂回婉转,很有节奏感,也不难理解。他的比兴也很贴切,有自己的感觉。诗歌《想念一株小草》,第一节写到,“总是想念/你头上的清香/淡淡的/就像我的初恋”,淡淡清香比作初恋,清新自然。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赋比兴便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特色,这种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刘勰名著《文心雕龙》第三十六篇故特意强调:“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所以“比”,就是比附的意思;“兴”,就是起兴的意思。比附事理的,用贴切的类比方法来说明事物;因物起兴的,依靠含义微隐的事物来寄托情意。马俊华的诗歌延续了中国传统诗词的比兴特色,不晦不涩,通俗易懂。

三是传统继承。传统的东西,既可以看做是经验,也可以看做是陈腐。就我个人而言,传统是诗歌中的语言修辞,意境营造都经过千年积淀,一代代诗人努力才形成的,只有很好的继承,才能让新诗的历史脉络不至于断掉。大陆现代汉诗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两个阶段,战火的洗礼和政治的介入,让中国新诗对传统的态度总是若即若离。相对而言,台湾现代汉诗因为更多是纵的继承,传统古诗韵味在现代汉诗中体现的更浓郁,更饱满,这在余光中、洛夫等台湾诗人的作品中均有体现。马俊华因为生于当代,长于当代,再怎么沿着传统的路子走,也总会烙上当代的印记,只是马俊华选择的不是跟风模仿,甚至所谓的“创新”,“为赋新词强说愁”,他将时代的语言基因很自然的根植于传统的诗歌体系中。“季节铺开一纸雪/开始构思春天的创作”(诗歌《冬至》)在马俊华的诗歌中,“季节”和“春天”照应,“纸”和“创作”照应,季节已经不单单是时间概念,变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墨书画创作,耐人咀嚼。该诗结尾处写道,“最容易出的事/便是夜长了/梦多”,由冬天白昼变短,联想到了中国俗话“夜长梦多”,一句“最容易出的事”诗俗语化腐朽为神奇。对传统的继承,在该诗中已经有了新的气象,这像不像马俊华穿着一件柒牌男装,传统的中山装立刻有了现代气派。

正是源自对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意象比兴的把握和运用,不刻意追求诗意的朦胧,诗歌反而更能切入读者的心灵。这就像中医的把脉,马俊华的诗歌一下子就能通过切脉,找到身体的病灶所在,拿出最好的药方,做到药到病除。当代诗歌因为过于对传统观念的撕裂和对传统意境的破坏,让诗歌远离大众,让诗歌与现代隔阂。马俊华的诗歌就是力求用最简单的语言达到直通灵魂的效果。这也许,是马俊华多年从事中医理论研究和中国工笔画创作的缘故。中医和工笔画,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所在。

附:马俊华的诗歌

家中有老娘

当季节变冷的时候

家中的老娘

会及时告诉你加件衣裳

甚至追着你硬给你披在身上

当你偶感风寒的时候

家中的老娘

会熬上一大碗热乎乎的姜汤

给你哆哆嗦嗦地端上

当夫妻争吵的时候

家中的老娘

她会劝了这边儿劝那边儿

两头不停地灭火两头不停地忙

不要嫌弃家中的老娘

不要嫌弃她絮絮叨叨地嚷

世界上只有老娘才会把对你的爱

一遍又一遍地挂在嘴旁

家中有老娘

过年过节我们就有家的向往

家中有老娘

兄弟姐妹们会时不时地聚聚

围着老娘唠唠家常

家中有老娘

比有啥都要强

家中有老娘

日子里就会多出一盏明灯

生活就会过得亮亮堂堂

◎冬至

火热的夏天

被萧瑟的秋风扫落

季节铺开一纸雪

开始构思春天的创作

而冬至呢

却是这一年当中

最冷静的思索

它告诫人们

这一天

最容易出的事

便是夜长了

梦多

◎喊醒你的良心

如果你心里想要

谩骂或者诋毁一些人

请慢一点开口

先喊醒你的良心

问问自己

那些人是否也曾为你

展示过美丽和纯真

如果你心里想要

报复或者伤害一些人

请慢一点动手

先喊醒你的良心

问问自己

那些人可曾对你

哪怕有过一点点的恩

如果你心里想要

算计或者暗伤一些人

请不要急于实施

先喊醒你的良心

人生不过就是一个过场

不要把自己的人品

嫁接给一念愚蠢

 想念一株小草

总是想念

你头上的清香

淡淡的

就像我的初恋

很难被时间遗忘

善解人意的风

偶尔也会来帮个忙

摇一摇

我凌乱的思绪

在风中踯躅彷徨

我想念一株小草

一株曾被祖母用来

充饥裹腹的小草

春天里嫩绿

秋天里枯黄

    【往 期 回 顾】    

   诗歌地理◆山东-罗永良的诗

诗歌地理◆黑龙江-霜扣儿的诗

诗歌地理◆山东-陈亮的诗

齐鲁诗会||【最美女诗人】◆迷迭香

根植齐鲁★情系华夏

    《齐鲁文学》(季刊)是齐鲁文学杂志社主办的刊物之一,分别是【春之卷】【夏之卷】【秋之卷】【冬之卷】。以“时代性、探索性”为办刊宗旨,坚持“立足齐鲁,面向全国”的办刊理念,发掘和推出了一批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名篇佳作如林。富有时代气息,可读性强。

     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健康、结构完整、文笔优美、底蕴丰厚。

     2、诗歌、散文、小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均在征稿之列。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

     3、本刊对所录用的稿件保留删改权,文责自负。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在其它公众号发表过的勿投本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